◎李風
當前,企業聯網直報統計模式已成為日常統計工作中的常態化模式,各種統計數據由企業直接網上申報,減少了傳遞過程中來自外界的各種干擾,從源頭上用先進的信息技術保證了各種統計數據來自企業的第一手資料,各級統計部門不再錄入企業上報的各種報表,只需實行網上監管,但在實際運行過程中,這套運行機制還需要解決技術、人員素質、方法制度等一系列問題以保證統計數據質量,首先說說聯網直報運行模式下存在著的問題。
一、填報任意性有加多跡象。當前,我們統計工作面臨的一個尷尬局面是:統計對象越來越多,工作程序越來越嚴,工作量越來越大,但是在基層企業,統計數字“人怕出名豬怕壯”的擔憂卻比比皆是,怕統計數字露富,故意壓縮收入、利潤等敏感指標,在聯網直報模式下,統計部門與基層統計之間的隔膜進一步加深,刻意隱瞞的企業有居多趨向,網上監管數據質量的難度進一步加大。
二、紙介質留檔不規范問題。在實際工作過程中,部分企業的統計為圖省事,不填寫手工報表,直接拿住各種財務報表上報數字,不符合規范化操作流程。
三、統計人員不能適應網絡操作。在一些企業中,統計由財務人員兼職,統計成了會計的捎帶工作,沒有專門的統計崗位薪水,統計人員的工作積極性不高,應付、推拖、不到一個統計年度就頻繁換人的現象不斷發生,臨時倉促上陣沒有頭緒,新手不懂程序如何操作而使網上上報受到影響,統計數據的質量受到嚴重考驗。
縣級統計部門作為聯系基層企業和上級統計部門的紐帶,對數字的質量把控起著極為關鍵的中樞作用。一個非常現實的問題是:企業實行聯網直報以后,基層企業與縣級統計部門面對面的機會少了,有效的信息溝通缺乏了,企業是什么樣的狀況只有等基層企業把數字上報網上后才能看到,過去直接上交報表時面對面的情況交流不存在了,縣級統計部門了解企業的情況信息比過去慢了一步,不能做到提前心中有數,對數據的質量把控提出了新的挑戰。
重復查詢加大工作量問題。在企業上報報表的過程中,各種數字如果增速過高過低,企業必須在程序中加以說明才能上報,但是自國家、省推行預審功能以來,已經在申報過程中寫過的說明不被直接采用,而是要求企業再次上報說明,這樣的重復勞動一方面加重企業負擔,另一方面使企業對統計部門的工作產生不好印象,抵觸情緒加大。
一、報表設計問題。就表種來說,報表種類過多過雜使企業煩惱。比如年報時,不僅有十二月份的月報,還有各種各樣的年報,有產值表、財務報表、成本費用表、科技表、勞動工資表、法人表、能源表,企業統計一打開報表,立即產生恐懼情緒,尤其是新入庫企業的統計和新換的統計,這種恐懼情結更加嚴重,有的統計就選擇應付上報草草了事,影響報表上報質量。。
二、平臺設計問題。實際上報過程中,各種報表的上報只取決于單表的審核關系,不取決于表間的審核關系,只要單表審核通過,企業就可以點擊上報,就是說企業上報成功的報表并不代表表間錯誤是沒有的,一旦別的報表上傳后,表間錯誤審核出來,已經上報的報表還要面對查詢或再報的局面,上報工作來回反復。
從實際工作過程中的問題看來,只有源頭涌出的水是清澈的,才能確保大河奔騰之水的清澈,只有企業填報資料的真實準確,才能確保國家宏觀統計數據的真實準確;面對著新模式下的新問題,各級統計部門適應改革,加強數據審核的職能只能加強不能弱化,必須適應各種變化,深入調研,有針對性地確保統計數據的質量。大力提升包括統計從業人員專業素質等在內的整個政府統計的綜合素質,顯得尤為重要和迫切。一句話,在新的統計模式下,各級統計部門都要適應變化,為統計數據的質量做出貢獻。
一、精簡報表,減少指標,使統計工作接近會計工作,便于操作。
統計,是宏觀信息的反映,我們只要把反映經濟運行的主要指標統計完整準確,給各級領導提供出分行業的信息導向和發展趨勢,我們不需要面面俱到。在年報中,法人表如果沒有變化,可以不再填寫,因為這張表上反映的主要是屬性指標中的行業歸類,一般情況下是不會變化的,筆者認為年報時不需要企業再一一填報,只需要有變化的企業填報。同時,調整我們的計量單位,價值量指標改為萬元,更貼實際一些。
二、繼續健全網絡平臺,完善審核公式。進一步加強聯網直報平臺的維護,直報平臺維護的公司應確保直報平臺的24小時穩定運行,并減少各種非必要的軟件限制,方便企業人員操作。國家統計局應在報表正式報送前,就設計完善聯網直報平臺的審核公式,尤其是表間關系,在報表的表間關系沒有完全通過的情況下,不允許企業上報,從程序上督促企業對各種數據進一步檢查,減少后續查詢的工作量,減輕企業負擔。
三、提升各種統計人員的統計能力,尤其是縣級統計人員和基層企業的統計能力。在聯網直報模式下,只有對統計人員的統計能力進行強化訓練,才能保證統計過程中的統計質量,對基層企業統計人員來說,一是要把網上操作遇到的各種問題通過視頻影像直觀地講解,使通過人員能夠面對面地學會各種網上技能操作,學會解決網絡上的各種問題;二是要針對平時工作過程中每個企業的問題,縣級部門做出面對面的提醒。縣級統計部門接受培訓,主要是提高數據審核能力,通過各種指標的邏輯關系和各種相對指標,來推測企業上報數據的準確性,做好提前防范、預警工作。
四、加強統計調研,提高對區域內各種統計數據趨勢的把握。在實際工作中,筆者認為,每一季度對所轄區域內的重點行業的重點企業進行走訪調研是非常必要的,理由有五:一是面對面的解決了企業聯網直報上報中的問題,使企業無法以網絡問題拒絕上報;二是加強了統計部門與企業統計人員的情感交通,使企業無法對統計工作坐視冷落;三是從調研的過程中能獲得許多行業走勢,達到以點帶面的判斷,同時很直觀地了解企業的具體發展狀況,從企業新增的固定資產、新投入的技改項目上、領導層的新決策上面可以對企業過去的統計數據進行判斷,確定企業是否存在虛報瞞報的情況,規范企業的上報行為;四是從領導層面督促企業進一步規范重視統計工作;五是可以為領導層的決策提供具體的企業情況和建議,結合匯總數字,寫出有理有據的分析文章,發揮統計數字決策服務職能。
五、認真與相關部門對接,收集宏觀信息,提高科學評估能力。在企業慎報統計數字的事實面前,統計部門要想有所作為,必須與部門數據進行對接,可以到國稅、地稅部門、電業局獲取企業的納稅報表和用電情況,從這些含金量很高的報表著手獲得企業的第一手資料,與上報統計數據比較,出入較大的要有的放矢進行業務指導,督促企業進行規范如實上報。
六、增加縣鄉統計人員力量。當前縣、鄉兩級政府統計人員匱乏,各種工作疲于應付,各級領導必須高度關注統計人員的增加,尤其是專業技術人員的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