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聰
我國各級公立醫院根據財政部下發的完善內部控制機制建設的文件精神,按照全面性、重要性、適應性、均衡性的指導原則,明確內控機制的建設總體目標、各項任務,完善內部控制的組織架構等等,使公立醫院各項工作得以規范化運行,為人民群眾提供滿意的醫療保健服務,建設出富有時代特色的醫療衛生事業。
我國各級公立醫院根據財政部頒布的一系列完善內部控制機制建設的文件精神,以防范風險和提高效率為重點,以分析單位內部控制缺陷、補充修訂管理制度、職責分工和業務流程為手段,來加強廉政風險防控建設,建立涵蓋本單位的決策層、執行層、業務層等各個層級的全員、全過程內控體系,從而有效保證醫院運行管理合法合規,提高運行效率和效果,促進醫療衛生事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為人民群眾提供滿意、便捷、高效的醫療保健服務。
1.公立醫院內部控制機制的建設目標根據相關文件精神,在公立醫院全院范圍內建立統一、規范、完善的內部控制體系并使之有效運行,保證醫院合法合規開展經濟活動,保證醫院資產安全有效運行,保證醫院財務信息真實完整,有效防范舞弊、預防腐敗,提高醫院服務效率和效果。
2.公立醫院建立內控機制的必要性。完善的內部控制制度體系是約束、規范公立醫院管理行為的準則,是減少風險、風險防控的基本保證,可以保障運行管理合法合規、資產安全、財務報告及相關信息真實完整,提高運行效率和管理水平,促進醫院發展戰略和目標的實現。
3.公立醫院建立內控機制的主要任務。建立覆蓋醫院各項運行管理活動的內部控制體系;制定評價標準、監督檢查并促進內部控制制度有效執行;實現內部控制與全面風險管理有機結合,提高基礎管理水平和風險防控能力。具體子任務項目明細中,公立醫院內控機制建設原則上應包括中層干部聘任、人力資源、行政辦公、資產與物資管理、建設項目管理、全面預算、收支管理、成本管、采購業務、合同管理、內部信息傳遞和信息系統等在內的醫院運營管理的各個方面。
1.全面性原則。公立醫院內部控制機制建設應當貫穿決策、執行和監督全過程,覆蓋醫院的各種業務和事項,實現全面、全過程控制,全面性原則還要求單位的所有相關工作人員包括醫院負責人都要參與內部控制建設工作;應當在醫院部門管理、機構設置及職責分工、業務流程等各方面相互制約、相互監督,同時兼顧運營效率。
2.重要性原則。公立醫院內部控制應當在全面控制的基礎上,關注重要經濟活動和經濟活動的重大風險,并采取更為嚴格的控制措施,確保不存在重大缺陷;應當權衡實施成本與預期效益,以適當的成本實現有效控制;以價值管理為主線,以風險管理為導向,全面梳理和優化各項業務(工作)流程,明確關鍵領域和控制點,制定修訂完善制度流程,制作內部控制制度匯編,建立形成內部控制制度體系。
3.適應性原則。公立醫院內部控制應當符合國家有關規定和醫院的實際情況,與運行規模、業務范圍、競爭狀況和風險水平等相適應,根據業務發展和管理需要持續改進內部控制制度,并隨著情況的變化及時加以調整,建立動態調整機制,防止制度缺失和流程缺陷;按照管理制度化、制度流程化、流程信息化的要求,推進內部控制信息化建設,各業務流程嵌入信息系統,實現控制措施在線運行。
醫院通過建立健全內部控制的組織體系,使管理層及決策層能及時獲得適當信息;全體員工能共同參與內部控制,共擔內部控制責任;各層級、各部門、各崗位明確內部控制職責。內部控制的組織架構有三個層面,分別是決策、管理和監督、執行。決策層面:院內部控制委員會;管理層面:內部控制管理辦公室(風險評估工作小組);監督層面是內部控制紀檢監察部門和專項審計部門。執行層面包括醫院內部控制各工作小組,包括各職能部門和各業務部門。
1.建設內部控制委員會。我國公立醫院內部控制委員會主任應由書記、院長擔任;副主任由其他院班子成員擔任;常務副主任由總會計師擔任,直接負責內部控制管理工作;委員由各職能科室主任擔任;委員會秘書由辦公室主任擔任。內部控制委員會是醫院內部控制決策機構,定期召開會議,對內控工作實施進行全面領導、決策、部署和指揮;指導、檢查內部控制體系建設的實施、運行、評價、評估、監督工作,審議內部控制體系建設實施方案、年度內控考核評價報告、內控風險評估報告、內控專項審計報告、內控紀檢監察報告;補充、修訂、完善醫院內部控制管理制度;審議內控與風險管理的重大策略,重大風險及內控缺陷的解決方案;審定內控最終工作成果。
2.賦予內部控制管理辦公室必要的工作職責與管理權限。我國公立醫院內部控制管理辦公室設在財務部。主任由總會計師擔任,副主任由財務科長擔任。成員由個崗位會計擔任,秘書由財務科副科長擔任。根據工作需要,內部控制管理辦公室的工作職責包括:內部控制管理辦公室在院內部控制委員會的領導下,負責委員會的日常工作,定期組織召開內部控制工作會議;貫徹執行內部控制委員會決策和部署,研究提出醫院內部控制體系建設實施方案;研究提出醫院內部跨部門的重大決策、重大風險、重大事件和重要業務流程的內部控制工作;組織協調單位內部跨部門的重大風險評估工作,督促各控制小組每年至少開展一次內控評價、風險評估,針對風險點匯總形成風險評估報告,向內控委員會報告,并將內控執行情況向黨委報告;研究提出風險管理策略和解決方案,并負責方案的組織實施和風險的日常監控;組織協調相關部門或崗位改進管理缺陷,落實內部控制改進計劃和措施;完成年度醫院內控考核評價報告、內控風險評估報告,并向內控委員會報告;組織協調內控的其他有關工作。
3.賦予內部控制紀檢監察部門獨立開展工作的權限。我國公立醫院內部控制紀檢監察部門主任由紀委書記擔任副主任由紀檢監察室主任擔任。辦公室設在紀檢監察室,成員由紀檢監察室干事擔任。內部控制紀檢監察部門應具備的工作職責有:紀檢監察室在院內部控制委員會的領導下,具體負責內部控制監督的實施;負責內部控制的監督評價工作;貫徹執行院內控委員會決策和部署;紀檢監察室以廉政風險防控為重點,按監督職責,對內控進行專項檢查。除此之外,紀檢監察室還應對制度與流程的落實、預算執行、干部任免、職稱聘任、招標采購、績效考核等重要事項履行監督評價責任,出具監察報告,評價內部控制有效性,發現內部控制缺陷,提出整改建議,并督導檢查整改落實情況;協助本部門內控缺陷的整改,及時反饋缺陷整改情況以及內部控制的主要情況;編制本部門內控評價報告、風險評估報告等。
為了保證公立醫院各項工作的有序進行、除了加強常規管理工作外,我國各級公立醫院還應重視內部控制機制建設,結合相關文件精神,建立起完善、系統、規范的內部控制機制,開展出行之有效的內控、監督與審計工作,使公立醫院各項工作得以規范化運行,為人民群眾提供滿意的醫療保健服務,建設出富有時代特色的醫療衛生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