叢紅日CONG Hong-ri;褚政CHU Zheng;張瑾ZHANG Jin;張帆ZHANG Fan
(①海軍航空大學岸防兵學院,煙臺264001;②中國(煙臺)知識產權保護中心,煙臺264000)
裝備是社會活動的主要物質。裝備的建設和發展是一項巨大的系統工程。裝備全系統全壽命管理既是裝備現代化建設的客觀要求,也是高新技術裝備建設客觀規律的反映。
裝備完好性是指裝備遂行其所承擔的全部任務的能力[1],通常用裝備使用可用性等指標來進行量度[2]。
聚焦裝備完好性開展裝備全系統全壽命管理,才能更好地應對、解決裝備全系統全壽命管理中面臨的挑戰和存在的問題。必然成為裝備全系統全壽命管理的主要發展方向。
目前,由于主體多元、利益不一致的矛盾比較突出,裝備全系統全壽命管理的落實面臨較多難以解決的問題,迫切需要一個有力的抓手,能夠對裝備建設上下游各相關主體進行約束,提供遵循。經過深入系統的分析論證,以裝備完好性為抓手,聚焦裝備完好性開展裝備管理,對于提高裝備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聚焦裝備的完好性來開展裝備管理,把裝備完好性作為裝備建設與使用各階段工作的共同指標[3],各階段均圍繞如何提高或保持裝備完好性這一核心指標來開展工作,并用裝備完好性來考核各個階段工作的成效,裝備工作各系統、各部門、各單位之間就有了統一的指標,就能在本職工作中自覺考慮對全系統全壽命的影響,各系統、各部門、各單位之間的聯系就會密切,而且能主動地相互配合。因此,應把裝備完好性作為裝備全系統全壽命管理的主要抓手和重要機制,以此來推動裝備全系統全壽命管理工作不斷發展完善。
之所以應把裝備完好性作為裝備全系統全壽命管理的主要抓手,還在于裝備完好性是包括裝備研發、生產、使用、保障、管理等在內的各項裝備工作的全局性、貫通性指標,而且裝備完好性是可分析計算的。緊緊抓住裝備完好性來開展裝備全系統全壽命管理,容易達成裝備全系統全壽命管理的目標,能夠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裝備完好性的全局性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無論什么樣的裝備,其使命任務如何,無論簡單還是復雜,所有裝備都有其裝備完好性,所有裝備工作也都能夠用裝備完好性來進行衡量。因此,聚焦裝備完好性來開展裝備管理,能夠很好地滿足裝備全系統管理的需要。第二,裝備完好性能夠對參與裝備工作的相關各方提供約束和遵循。
雖然裝備完好性在裝備全壽命周期各階段表現形式和分析計算方法各異,但裝備完好性是裝備全壽命周期各階段都需要關注和實現的重要指標,而且在裝備全壽命周期的各個關鍵節點,都應把裝備完性好作為主要的考核指標[4]。因此,聚焦裝備完好性來開展裝備管理,能夠很好地滿足裝備全壽命管理的需要。
所有裝備其全壽命周期的所有階段,裝備完好性都是可分析、可計算的,而且能夠相互進行比較[5]。因此,聚焦裝備完好性來開展裝備管理,具有很好的可操作性。
通過裝備完好性這一易于分析測量同時又能聯結裝備建設與使用的指標來對各種不同裝備全壽命周期各階段工作進行約束,提供發現問題的機制,從而不斷改進裝備工作,能夠形成裝備管理的新模式。
總之,聚焦裝備完好性開展裝備管理,用裝備完好性來統領裝備管理的全領域和全過程[1],可以破解裝備管理的諸多難題,為裝備全系統全壽命管理提供新的視角和新的方法,使裝備的全系統全壽命管理提高到一個更高層次,全面促進裝備管理水平的提升。
針對裝備全系統全壽命管理存在的問題,以裝備完好性為基本抓手,構建新的裝備管理模式。
在此基礎上,構建裝備完好性指標體系并提出相應的計算方法和基于信息系統采集相關數據的方法,為新模式的運行提供支撐。
由于裝備的復雜性,裝備完好性指標也比較復雜,既有比較明顯的層次性,又與不同任務密切相關,同時,不同裝備,裝備完好性指標又各不相同。需要在深入分析、系統把握的基礎上,科學構建裝備完好性指標體系[4]。
具體來講,就是根據裝備的特點,提出裝備完好性的核心指標[5]。然后,根據各不同裝備所承擔的不同任務以及裝備的不同類型對裝備完好性指標進行分解和細化,構建相對完整的裝備完好性指標體系。
裝備完好性是可獲得、可計算的,但裝備完好性的分析與計算需要大量相關信息的支撐[6]。
根據不同裝備的特點,結合其任務剖面,對裝備組成分系統或單元進行必要分解,進而確定關鍵單元,并確定各關鍵單元信息檢測、采集的方法。在此基礎上,提出原始信息(即檢測、采集的信息)聚合為裝備完好性參數計算所需信息的方法,以及相關信息在信息系統中管理以及從信息系統提取的方法。
因此,聚焦裝備完好性的裝備管理必須基于信息系統。在信息系統建設中,必須體現、滿足聚焦裝備完好性的裝備管理對相關信息的需求。通過信息系統的建設和運行,積累大量必要的基礎數據,為聚焦裝備完好性的裝備管理提供基本手段[7]。
裝備完好性的分析計算比較復雜,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系統開展裝備完好性影響因素分析。采用系統分析的方法,對影響裝備完好性的因素進行詳細分析[8],主要包括:裝備的不同類型、裝備所承擔的不同任務、全壽命周期各階段裝備工作等。
二是研究建立裝備完好性模型。根據不同裝備以及裝備全壽命周期不同階段的工作特點和管理需求,研究建立裝備完好性各項參數的計算模型。
三是區分裝備研制、裝備生產、裝備保障、裝備使用等裝備全壽命周期各主要階段,研究提出各階段中如何對裝備完好性進行分析計算的基本方法[1]。
為了全面、準確、及時地掌握裝備完好性情況,應建立并不斷完善裝備完好性報告制度。
所謂裝備完好性報告制度,就是按照使用裝備的組織機構的體制編成自下而上逐級上報裝備完好性的一系列政策制度的統稱。只有建立起完善的裝備完好性報告制度,才能為聚焦裝備完好性開展裝備全系統全壽命管理提供翔實信息。
在建立、完善裝備完好性報告制度的過程中,應特別注意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一是全面性,即應覆蓋所有單位、所有裝備,無一例外。
二是強制性,即裝備完好性報告是強制性的制度,所有單位都必須按照規定進行報告。
三是責任追究,即報告人必須對所報告的裝備完好性信息負責,對于弄虛作假者,一經發現,即嚴肅處理,確保所報告信息的真實性。
四是報告周期要短,從而確保所報告信息的時效性。如果報告周期過長,信息的時效性就很難滿足裝備管理的需求,例如,按月進行報告,時效性就比較差,最好是能按天進行報告,即每天報告裝備完好性信息,使裝備完好性信息能夠做到“準實時”。
要滿足以上要求,靠人工方法很難實現。為此,必須依靠相應的網絡化信息系統,即必須建立裝備完好性報告系統,并通過裝備完好性報告系統來落實裝備完好性報告制度。
裝備完好性報告系統就是能滿足裝備完好性報告要求的網絡化的裝備管理信息系統。
應根據裝備全系統全壽命管理對裝備完好性信息的需求,大力推進裝備完好性報告系統建設。
目前,美軍已經建立起了比較完善的裝備完好性報告系統(Defense Readiness Reporting System,簡稱DRRS)。該系統由美國國防部主導建設,涵蓋美軍所有部隊,立足于滿足國防部、參聯會、各軍種、各戰區司令部對裝備完好性信息的需要[9]。
需要指出的是,DRRS 并不是從零開始建立的,而是從其他信息系統發展而來。DRRS 的前身是美軍的另外一個信息系統SORTS (Status of Resources and Training System),SORTS 的建設和應用已經有二十多年的歷史,積累了大量的裝備數據,也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DRRS 的建設與應用時間雖然不長,但已經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成為了美軍裝備完好性報告制度的有力支撐[10]。
DRRS 主要有以下特點:
首先,適應性強。DRRS 能用于美軍各種不同裝備進行裝備完好性報告,能滿足各級各類人員對裝備完好性信息的需求,而且還能很好地與美軍的其他信息系統進行連接并融為一個有機整體,能從其他信息系統中共享數據。
其次,近乎實時。DRRS 對信息的時效性有嚴格的要求,基本要求是每天報告裝備完好性信息,而且DRRS 是基于網絡的信息系統,這些都保證了DRRS 具有近乎實時的特性。
美軍DRRS 的建設和應用能為我們提供許多有益的啟示,主要包括:首先,裝備完好性報告系統非常重要,必須盡快進行建設;其次,裝備完好性報告系統的建設和應用必須始終站在全局高度,必須始終貫徹裝備全系統全壽命管理的理念;第三,必須緊緊抓住能力特別是裝備體系能力這個關鍵;第四,裝備完好性報告系統的建設和應用必須與裝備完好性報告制度相協調、相適應。
4.2.1 盡快啟動裝備完好性報告系統建設工作
裝備完好性報告系統建設對于聚焦裝備完好性開展全系統全壽命管理,不斷提高裝備管理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但目前,我國還沒有比較成熟的裝備完好性報告系統,甚至還沒有列入建設規劃。
時不我待。我們必須盡快啟動裝備完好性報告系統建設工作,滿足信息化條件下裝備管理對裝備完好性信息的需求。
4.2.2 充分借鑒國外裝備完好性報告系統建設經驗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目前,在世界范圍內,美國的裝備完好性報告系統(DRRS)處于領先水平[9],值得我們認真研究,充分借鑒。通過對DRRS 的研究,我們就能充分發揮后發優勢,才能少走彎路,甚至實現彎道超車[10]。
在認真研究DRRS 建設經驗的基礎上,結合我國國情,合理確定我們的裝備完好性報告系統建設的方法和路徑。
4.2.3 科學開展裝備完好性報告系統建設的總體規劃和頂層設計
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一是目標定位,應定位于為裝備全系統全壽命管理提供裝備完好性信息支撐,涵蓋所有裝備和裝備工作;二是功能設計,應具備裝備完好性信息采集、信息管理、分析計算、態勢顯示等功能;三是科學設計裝備完好性報告的信息采集方案,包括報告內容、報告周期等;四是技術方案,包括網絡基礎設施、具體技術路徑等;五是系統建設路徑,裝備完好性報告系統建設的基本路徑應為:自上而下進行規劃,自下而上進行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