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慶莉ZHANG Qing-li;李建榮LI Jian-rong;康洋KANG Yang
(①河南牧業經濟學院信息化辦公室,鄭州450011;②河南牧業經濟學院信息工程學院(軟件學院),鄭州450046)
高校科技成果的轉化非常復雜,政策,企業、市場、社會的需求,法律等各種因素在成果轉化中共同發揮作用。在進行科技成果轉化過程中,完善的科技轉化環境是科技成果轉化的重要前提和先決條件。各主體不僅需要協同合作,更重要的是建立良好的科技轉化環境。高校科技成果轉化既與高校內部環境密切相關,又與國家的政策、法律、市場等外部環境因素有關,本文主要對我國高校的科技成果轉化外部支撐環境進行探討和分析[1]。
科技成果的轉化需要相應的環境支持,高校的科技成果轉化環境支撐系統是一個完整的系統。各要素相互滲透、相互作用,彼此之間交叉,為高校的科技創新與科技成果轉化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作用。
①政府制定相關政策支持科技創新。
政府必須出臺政策為高校科技成果轉化提供強有力的支持,是實現轉化必須的環境和條件。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政府自身的定位很重要,必須擺脫計劃經濟時代的思維定勢的影響。政府必須認真進行科技成果轉化的一體化研究,制定合理的政策,使其各個環節能夠次序推進。在整個環境支撐體系中,政府是法律的制定者,要制訂配套的,激勵科技創新、科技成果轉化的法律法規,要完善如市場競爭、行業約束等方面的機制,以便為高校科技成果轉化提供優良的制度保障[2]。
②市場是科技成果最終向生產力轉化的場所。
整個成果轉化的過程中,技術市場要與信息、勞務、金融、產權等其它市場對接,進而構成一個統一的技術市場體系,通過重新配置和合理利用各類科技資源,推動科技成果有序轉化。市場既是科技成果轉化環境支撐系統的要素,同時自身也是一個系統。
③法律是科技成果轉化環境支撐系統的又一重要要素,沒有法律的保障,科研就不能夠順利進行,科技成果轉化的市場實現也無從談起,同時政府作用的發揮也失去了指揮棒。從法律層面來看,要保證科技成果轉化的順利實施,相關的法律是不能缺失的,雖然我國也制定了一些相關的法律,但是真正落實到實際當中時效用還是不夠。
①激勵功能。
高校科技成果轉化環境支撐系統具有激勵高校進一步推進科技創新和加速企業科技產業化的功能,這是一種較為常見的措施。
②協調功能。
這是體現高校科技成果轉化環境支撐系統中政府職能的重要方面。在科技成果向企業轉化的過程中,政府要進行必要的干預,組織協調各職能部門,對開發、轉化的科技創新工作制訂可行的政策和發展戰略措施,對企業加壓,促其成為科技開發和成果轉化的主體。
③保障功能。
政府制訂健全的法律、法規、政策,可以為知識產權提供保護,規范科技成果的轉化秩序、轉化行為,激發科研人員開發創新的主動性、積極性,是環境支撐系統的保障功能,從經濟環境和資金上保障科技成果轉化的順利實施。
目前,我國高校科技成果轉化在各個環節都有著不利于轉化的障礙存在,成果轉化支撐環境也存在著方方面面的缺陷,主要表現為政策力度、法制健全、市場成熟度等[4]。
政府制訂的相關制度,不合理現象比較常見,具體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科技成果轉化環節的總體設計、布局和規劃不完整,重復建設嚴重;政府財政投入不足,制約了科技創新與轉化;沒有配套的可以激勵科技成果轉化的制度,政策得不到完全落實。
從高校科技成果轉化環境支撐體系看,法律的缺失或不健全,將會嚴重制約系統功能的發揮,究其根本原因:知識產權保護不健全;中國沒有健全的科技合作的立法和制度,相關的法律、法規及其實施細則相對滯后。
高校成果轉化為商品并形成產業的機率較低,從市場角度來看,市場機制還未發揮應有的作用,企業對新科技沒有強烈的需求。因此新技術研發要結合企業和市場實際需求,才能互補高校的技術優勢和企業的市場優勢[5]。
相關研究表明,支撐高校科技成果轉化的必備條件是政府政策的支持,必須強化轉化過程中政府的宏觀調控。在成果轉化方面,政府的作用更多地表現為政策扶持上,具體來講包括如下一些政策:加大科研計劃、財政投入力度,投融資政策上積極探索建立風險投資撤出機制,進一步加強科技中介機構建設,建立企業成果轉化激勵機制并完善相應的配套政策[6]。
構建我國高校科技成果轉化法律環境應從法律模式和法律制度兩個方面入手。
結合當前高校成果轉化的具體內容,成果轉化涉及的法律模式為:自主產業化,技術轉讓,緊密合作,技術入股四種類型。在制度建設上,應該著力做到以下幾個方面:
①知識產權保護的法律制度建設。
法律問題會阻礙科技成果市場化、產業化,致使有價值的知識產權不能應用到實際當中,因此要構建一套系統、完善、可以保護知識產權權益的法律體系,規范相關法律制度。
②風險投資的法律制度建設。
風險投資是與企業共同分擔技術創新產生的風險,規避創新實踐中出現的不確定性因素。國家應該制定系統的風險投資法律,明確風險投資的基本原則、監管系統、投資主體、對象、融資渠道等規定。
③中小企業創新的專有法律制度建設。
政府要制訂中小企業創新的基本法律,將市場行為規范、鼓勵企業自主創新政策等納入法律制度當中,修訂現行的相關法規,并配套具體的協調措施和方法。
必須建立科學的、有效的運行機制來發展高科技,加速實現成果轉化。培育和完善高校科技成果轉化的市場環境[7],應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①規范管理技術市場。
監督交易各方減少流通環節,提高行為效率,為技術市場創造規范良好的秩序,在技術開發方和接受方之間架起橋梁。
②完善資本市場。
實踐證明加快高校的科技成果轉化的有效途徑之一是參與資本市場的運作,可以為高校提供大量的經費、融資渠道和中試、生產基地。
③健全市場轉化機制。政府部門要通過市場調節,建立科學有效的、按市場經濟和科技發展規律運行的機制:建立市場機制,以提高高科技產業的規模效益;強化孵化機制,探索新組織新模式以適應高新技術孵化成果的需要;健全服務機制,以構建多功能、綜合性的中介服務體系。
④拓寬市場的轉化渠道,構筑更加廣闊的成果轉化領域。
⑤優化市場的轉化條件,科研、開發、生產、市場并舉。
高校科技成果轉化環境支撐系統由政策、法律、市場三個主要要素構成,每個要素在科技成果轉化中依其各自的特點,發揮著激勵、協調和保障的功能作用。本文提出了如何構建我國高校科技成果轉化環境支撐系統在現實中的可行途徑,為成果轉化、快速推廣提供了理論支持和運行保證,對我國科技、經濟和社會發展有一定的指導意義,可以為有關部門領導者提供決策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