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祥忠
重慶渝永建設(集團)有限公司
裝配式建筑是當前較為常見的建筑形式之一,指的是在建筑場所外,由專業工程統一生產各個模塊,并將其運送至建筑現場后,利用混凝土等材料,將這些模塊連接到一起,從而形成完成的建筑結構。受到施工工藝的影響,導致建筑當中存在大量接縫,很容易使水進入到建筑內部,影響建筑的使用。因此,對裝配式建筑防水節點設計及施工要點進行研究具有重要意義,為加強裝配式建筑防水性能奠定良好基礎。
所謂的裝配式建筑,指的是在工地之外預制各部件,而在工地內將這些部件裝配到一起的建筑,與傳統建筑相比,該建筑類型具有很多優點,具體表現在下述幾個方面:(1)各部件生產時,均由展業工廠完成,可以保證構件的標準化,提升構件質量,并降低材料的使用量。(2)在施工現場,可直接利用混凝土等材料,將各部件裝配到一起,施工時間較短;(3)大多數工作均可由機械設備完善,減少人員的參與,不僅降低施工成本,而且還提高工程安全性。(4)施工現場產生的垃圾更少,降低環境破壞力度。但需要注意的是,該建筑也存在一些缺陷:(1)制作出構件后,需要進行遠距離運輸,因而投入一定運輸成本;(2)孔洞、插槽精確度較高,若孔洞、插槽不合理,將會影響構件的裝配;(3)建筑表面存在一些接縫,若處理不好,將會影響建筑的防水性能等;(4)專業企業制造構件時,采用統一的模具,難以根據實際需求進行調整,很容易出現偏大或偏小的情況,需要對其處理,為建筑的建設帶來一定麻煩[1]。
目前,在我國裝配式建筑領域,防水節點形式有兩種,一種為封閉式線防水,主要應用在外側預制墻板上,在墻板的外面,涂抹防水硅膠,并在墻體內部,構建出一定大小的空腔,通過內側擠壓混凝土,以防止水分的滲透。此外,為了防止接縫處滲水,還應涂抹相應的防水材料,一般來說,選擇聚氨酯,因為其彈性強好,密封性強,可以完全將接縫堵塞。同時,還要在硅膠上,以三層為間隔,安裝排水管,以將空腔內的水分導出[2]。另一種為開放式線防水,從本質上來說,與上一種防水形式原理相差不多,但也存在一定區別,即在外墻板表面,無須打膠,放水設施的一端插入到墻板內,而另一端與橡膠條連接,從而加強對水分的攔截。其中,對于橡膠條來說,存在適合的間距,且在間距內,預留相應的導氣槽,一方面直接排水,另一方面增加氣體的流通性,確保系統內外壓力保持恒定。
對于混凝土來說,是一種堿性材料,采用過去的密封膠對其進行裝配,效果并不是很理想,加之施工時,墻體表面存在很多凸起或凹槽,也會對裝配造成一定干擾。因而,在裝配之前,應加強對防水膠市場的調查力度,獲取多種防水膠的信息,并針對工程的實際需求,選擇最佳的防水膠。如施工場所環境惡劣,或者是空氣水分占比較高,很容易產生泛堿的情況,影響模塊間的裝配效果,因而需要選擇抗泛堿能力強的密封膠[3]。同時,選擇出相應的密封膠后,還應針對其具體特點,合理地進行應用,如采用雙組分改性硅烷密封膠時,需要在墻體的表面,涂抹相應的底液,之后才可涂抹密封膠,只有這樣,才會使膠發揮出最大的作用。
建筑使用過程中,很多自然現象都會對其造成一定影響,如地震、大風等,在這些因素的作用下,對建筑構件產生了一定的外界應力,導致各構件出現位移,不僅降低整個建筑整體質量,同時,還影響建筑的防水性。所以,選擇結構膠時,應確保其抗位移能力較高的同時,具有優秀的彈性。我國裝配式建筑建設時,接縫寬度并不是很大,不超過2cm,因而導致其位移的因素并不是很多,只有溫度一個因素,選擇結構膠時,只需考慮該因素即可。針對這一內容,國家制定出相關的標準,其中確定了密封膠的級別,共由四個級別構成,分別為25、2012.5 與7.5 級,在裝配式建筑建設時,采用的密封膠不能低于20級。之后,應對彈性進行分析,其中,共分為兩種情況,一個是高模量,另一個是低模量。對于實際的混凝土結構來說,強度并不是很高,若采用前一種密封膠,會對裝配處造成一定破壞,因而需要采用后一種密封膠,通過適中的內聚力,將各構件結合到一起。
在我國建筑工程領域,大對數人員均為農民工,學歷程度較低,施工能力并不是很強,缺乏高素質人才,加之建筑建設時,外界環境影響因素較多,也會對裝配式建筑的防水性能造成一定干擾。所以,在建設時,應針對施工的具體情況,采用性能較強的密封膠,以此提升防水節點的使用效果,一般來說,以單組分密封膠為主。施工時,在模板的外表上,會殘留脫模劑,將模具去除后,還會遺留很多殘渣,這些都會對密封劑的使用造成一定影響,因而應仔細將其清理,以使膠發揮出最大的作用。必要情況下,還需要在墻板的表面,涂抹一層底液,提升膠的黏結力[4]。從施工流程的角層面而言,單組分改性硅烷密封膠更加合理,使用流程為:通過相應的技術手段,對裝配區域進行清理,保持整個區域的潔凈度;根據相關標準,涂抹特定的背襯材料;涂抹適當的密封材料,并將其抹勻。
裝配式建筑防水節點施工時,為了確保其具有更強的防水性能,必須要做好前期準備工作,具體來說,主要包括以下兩個方面:首先,在施工之前,針對建筑及其周邊環境的具體情況,選擇最佳的防水材料,以使防水材料在實際當中發揮出最大的作用。其次,詳細對各構件進行檢查,及時發現不合理的構件,并予以更換,確保每一個構件的質量,為防水節點施工打下良好基礎。其中,主要觀察以下幾個方面:(1)平整度,構件的表面是否平整,是否有凸起或凹槽等,若不平整,會影響與其他構件的裝配,增加防水難度,并降低建筑質量,因而需要將其更換。(2)質量,在構件的表面,是否出現裂紋,若存在裂紋,會受到內部張力的作用而不斷擴大,最終對建筑的防水與質量造成破壞,也應將其更換;(3)預埋膠條,膠條質量是否達到標準,位置選擇是否合理,粘貼是否牢固等,若其中一項不符合要求,則予以處理。
裝配式建筑防水節點施工時,為了最大程度提升其防水效果,必須要遵守相關施工流程,嚴格進行所有環節。首先,構件安裝之后,應處理空腔與基地,及時將其中存在的雜質清除,使整個構件保持潔凈,并在倒入膠前,仔細對其進行檢查,確??涨粺o雜質影響后,倒入適量的膠。其次,倒入膠的過程中,應控制膠的用量,并確保其厚度適中,且均勻分布,打膠前,應在墻板的表面,涂抹一層積液。一般情況下,盡量連續進行打膠,若打膠被迫中斷,應在中斷處,標記出施工縫,在搭接時,長度應超過50mm。對于鐵件區域來說,不存在止水條,因而在打膠前,應利用砂紙等方式,除去表面的銹跡,并進行防銹措施。此外,在十字連接區域,也應打膠,處理所有縫隙。最后,還需要開展滲水試驗,若試驗結果不符合要求,進行相應處理,直到符合要求為止[5]。
所有施工結束后,還用通過淋水試驗的方式,檢查整個建筑的防水質量,特別是接縫以及打膠處,試驗的重點觀察部位。試驗過程中,觀察打膠處的具體情況,膠是否出現脫落的問題,水是否滲入到建筑內部,排水系統功能是否良好等,若出現滲漏等情況,應針對具體情況,采取相應的手段進行處理,必要情況下,還應在墻內側,安裝聚氨酯防水層,以加強防水效果。
綜上所述,裝配式建筑建設時,防水節點設計與施工是其中關鍵環節之一,確保該環節有序進行,不僅可以提升整個建筑的質量,而且還可增強建筑的防水能力,防止其受到水分的影響而對內部結構造成破壞。所以,在方式節點與施工的過程中,應選擇與混凝土黏結效果較好,抗位移能力較強的材料,把并有效對施工流程進行控制,使施工順利進行的同時,賦予建筑更強的防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