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聰聰
河南建筑職業技術學院
城市建設綠色化發展,是生態化發展趨向的直接體現。為了實現社會可持續發展,城市建設中的基礎構成部分都應相應的進行趨向優化。而海綿城市,是近幾年來城市建設過程中,較有效的資源調整方式,它成功地解決了城市水資源的循環與利用問題。為此,關于海綿城市在城市道路系統化設計中的應用分析,也為城市深入性探究提供理論參考。
海綿城市,是指城市像海綿一樣,科學、持續性地進行水體循環,提升城市內水資源的應用效率[1]。一方面,城市在雨季將雨水儲存起來,并通過凈化、滲水等環節,為城市提供蓄水需要;另一方面,海綿城市將污水處理、水源輸送、日常用水等環節關聯起來,實現了水源的高效循環與應用,為城市發展帶來了新的發展趨向。此外,海綿城市還為城市水體循環流通提供了調節窗口,它將城市自然水體、泄洪通道、蓄水池等部分都融合為一體,然后將水體資源循環渠道結合在一處,進而達到了水體資源的周期循環與長效性開發目的。
基于海綿城市的城市道路系統化建設要點可以歸納為車道環節系統設計、道路排水口規劃、交叉路口規劃設計三個方面,具體如下:
城市道路建設中車道建設要點的規劃與安排,是城市道路規劃中最主要的設計環節。為確保設計工作有序性規劃,海綿城市道路建設期間,應首先對車道環節進行分析[2]。
一方面,城市公交專線一般都設計在道路兩側,這里多存在低洼,且是排水系統的集中區域,雨季時期經常會出現雨水積存,或者地表有大規模水體流動的狀況,而公交車站點又多設計在這些區域內,進而出現了“停車難,等車難”等狀況。在海綿城市下進行道路系統設計,可通過路面透水性和路邊排水系統連接法解決這一問題。比如,當前城市在進行公交道路專線路面設計時,首選滲水性較好的材料進行地面鋪設,其次,將城市道路兩側設計為連續性下水口,將原有的縱向排水轉換為橫向排水結構,減少道路兩側的積水和路面大規模流水的問題。另一方面,機動車道進行路面設計時,應注重路面中心區域的排水系統設計和關聯,盡量讓地下排水管道分布在機動車車道邊緣地帶,以實現路面積水下滲和兩側同時排水的效果。
城市道路海綿城市化建設中,注重道路排水渠道部分的設計規劃,也是系統規劃中不可忽視的一部分。一方面,城市道路排水口部分應考慮到排水口部分水體傳輸與規劃中的結構性,做好水體排放與日常污垢處理之間的協調性承接;另一方面,城市道路地上排水與地下應用之間的科學安排,這樣可避免道路規劃中出現水體循環應用不到位的問題。
當前在海綿城市理念之下進行城市排水系統設計與探究,主要是從排水系統分析的視角展開問題討論。首先,在城市道路建設排水口部分,設計為頂層結構和底層結構兩個部分。頂層結構以金屬籠篦為間隔,用于阻擋日常排水口周圍堆積的垃圾和污泥,進而減少城市排水渠道中的雜物,解決阻塞問題;其次,海綿城市地面滲水與地下水源處理渠道也應合理調節。即在路面交叉處理過程中,做好道路兩側水體凈化與應用,路面滲水系統自帶沉淀凈化功能,同時,道路兩側花壇設計為滲水渠道供應結構,在道路設計時,相應做好道路中水循環條件的調控與輸送。
城市道路系統化設計過程中,注意道路交叉區域的規劃設計,也是其實踐工作安排中不可缺失的內容之一[3]。所謂交叉路口部分,是指交叉道路交叉區域或城市廣場的交叉路口。前者是道路連貫暢通的主導部分,它的路面規劃暢通性,將直接對縱橫兩側道路的交通情況造成影響;后者屬于人流量與車流量都比較大的地帶,若交通處理效果不佳,后續應用期間極易容易發生資源應用供應不當,或者大規模道路水循阻塞的問題。
在海綿城市背景下進行道路系統化設計時,針對城市道路建設的具體情況,實行交叉路口的規劃設計與安排。當前城市道路系統化設計的要點可分為如下幾個方面:其一,海綿城市理念下在進行城市路面規劃時,實行路面結構分析與優化探究,合理進行城市道路規劃條件的模擬安排,以確保城市道路宏觀設計與路面設計部分協調應用;其二,城市道路路口交叉部分采用“融通式”管道結構,加強城市道路路面的規劃與安排,合理進行道路大小、周圍環境之間的協調規劃;其三,為了確保道路交叉部分和廣場部分水源的合理調控和最優化承載,該區域的地下海綿渠道采取雨水花園、下沉式綠地區域建設等方式進行水源設計設施的調控;其四,在道路兩側,運用LED 設施在廣場周圍進行水源傳輸指引,進而形成廣場水源調節與供應傳導的新模式;其五,下水井分布設計上,應堅持系統化、科學性分布,盡量避免“過于集中”和“過于疏散”等狀況的發生,合理進行海綿城市的打造與系統規劃。
結合當前城市發展建設的具體情況,在海綿城市理念下,有序進行城市道路規劃條件等分析與安排,不僅可以提升資源的利用率,還可以減少城市資源循環應用中阻礙性因素,它是一種比較有序與長遠的城市開發方式。
基于海綿城市的城市道路系統化設計研究,是可持續發展策略實踐的理論歸納。在此基礎上,本文通過車道環節系統設計、道路排水口規劃、交叉路口規劃設計,把握城市道路科學規劃方法,為國內城市未來發展趨勢提供了一定的參考價值,具有科學的研究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