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觀目前國內的綜藝節目,可謂是五花八門,綜藝競爭的白熱化已經從前期策劃蔓延到后期制作。花字和動畫作為后期制作必不可少的一環,起源于20世紀末的日韓綜藝,主要是用一些顏色鮮艷、內容夸張的文字和動畫對綜藝笑點進行放大或再剪輯,是針對視頻內容的二次創作而出現的形式。
恰到好處的花字和動畫應用能提升節目傳播效果,相反,即使再精美的花字和動畫,一旦濫用或重復使用,也無法將有效信息傳遞給觀眾,對節目反而是一種傷害。基于此,后期花字和動畫不應是以“量”取勝,越多越好,而應從細節入手,愈發精巧和風格化。
于2020年7月4日收官的湖南衛視原創手作解密互動體驗秀《巧手神探》,芒果TV單平臺網絡播放量達到5.8億,微博話題“巧手神探”閱讀量達到22.8億,收視率更是一路領先,節目堅守匠心品質的同時,釋放出原創硬核能量。與同時段的綜藝節目不同,《巧手神探》將焦點對準垂直領域的匠人手作,通過巧手與神探兩大陣營“過招”的互動模式,用流行文化的方式推廣匠人匠心。
根據節目的立意和定位,花字和動畫進行了多次設計調整后,最終將整體視覺設定為極簡的風格,用簡潔的白色線條來進行所有元素的設計。白色透著純潔、簡單而又干凈的氣質;而線條是簡約而不簡單的一種設計元素,它的簡單更使得它與眾不同——因為它多變,有足夠的藝術創作空間。可以說,這種風格在目前的綜藝市場上是很少見的。
一方面,根據“巧手”所代表的專業、專一、細致、追求完美的工匠氣質,提取了標尺、手、線條、數學公式、物理化學符號和公式等元素;另一方面,根據“神探”的懸疑推理和燒腦劇情,選擇了偵探帽、眼鏡、煙斗、放大鏡、電報、燈泡等元素。簡而言之,《巧手神探》的花字和動畫以白色線條為主體,再加上契合節目主題的元素進行豐富潤色,使節目具有獨特風格——標識性的極簡設計風,如圖1所示。

圖1 符合人物個性標簽的花字動畫
花字和動畫制作經歷了多次升級后,逐漸成為綜藝節目非常重要的視覺化包裝體系。而一檔新節目要想在競爭激烈的綜藝節目市場中脫穎而出,除了內容為王這個內核,在契合節目主題和氣質的前提下,構建通用的視覺符號也至關重要。
《巧手神探》最終確定使用白色線條的“手”和“護目鏡”作為整季節目的通用視覺符號,這兩個看似簡單的符號,其實大有門道。因為《巧手神探》是以破案游戲的形式架構節目,節目設定“神探團”與“巧手團”的對抗關系,“守方巧手”與“攻方神探”的激烈對抗對應了“手”和“護目鏡”的攻防關系。而這種強烈的視覺符號和意象呈現,在節目的敘事過程中,會很鮮明地傳遞給電視機前的廣大觀眾。
在節目中,譚卓、楊穎因細致入微的觀察甄別被稱為“神探姐妹花”(如圖2所示),每次護目鏡的動畫包裝一出現,她們的形象便躍然眼前,觀眾也能快速代入到情境中。除了神探甄別手作的內容,臥底的設置也是《巧手神探》的神來之筆,在每期的節目中都會隱藏著N位臥底神探。神探們一邊絞盡腦汁甄別手作,一邊互相猜疑誰是臥底,到最后揭秘臥底時真相大白的各種反轉劇情,恰到好處的花字和動畫裝點,讓畫面內容變得更加鮮活有趣起來。

圖2 “神探姐妹花”認真觀察甄別
規則介紹。花字規則介紹是對節目賽制的說明和強調,對于觀眾接收畫面信息和理解賽制邏輯具有重要作用。《巧手神探》的節目規則用一句話概括就是:巧手與神探之間的“貓鼠游戲”。每期三位巧手將各自的四件手作隱藏在混淆物件中,五位神探需要通過火眼金睛進行甄別,共四次選擇的機會,被甄別手作最少的巧手將成為當期“最佳巧手”。相應地,神探們每次選定甄別手作時,都會有花字提示“第N次選擇”,選擇的結果是“甄別成功”或“甄別失敗”,完成每一次甄別的閉環。
信息補充。主要分為敘述性花字和概括性花字。敘述性花字是對畫面內容的補充理解,比如節目中巧奪天工的手作藝術品揭秘的時候,會有VCR介紹制作步驟,觀眾不太了解的手作門類會有名詞解釋,巧手的代表手作會有獲獎信息介紹等,如圖3所示。

圖3 巧克力手作《孫悟空》獲獎信息
概括性花字用于提煉復雜的畫面敘事,讓觀眾對畫面內容和敘事邏輯有直觀的理解。例如,貫穿節目始終的臥底線,為了營造劇情沖突,每個房間都隱藏著N位臥底,他們要跟自己守護的巧手配合與掩護,以保證真正的手作隱藏其中不被猜出。臥底身份一般會在神探們在甄別手作、互相猜疑誰是臥底的時候揭曉。在這里,花字被賦予了“全知”權,起到了輔助敘事的作用——到底誰是臥底?臥底和巧手布置了哪些攻防策略?觀眾可以站在“上帝視角”,以輕松有趣的心態邊觀看神探和臥底們上演的心理攻防戰,邊猜測哪件是真正的手作藝術品。
強化角色CP。花字師會對節目嘉賓的性格、身份、關系等作出概括性的“標簽”或“人設”,它能使人物形象更加鮮活豐滿,角色定位更加具有連貫性和延續性,讓觀眾快速厘清人物關系。例如,節目第一期就開始出現的“臥底兄弟”:喜劇功力出眾、自帶“學霸”屬性的“肖指導”(肖央)和可愛而不失詼諧、拋梗接梗能力出眾的“精明濤”(杜海濤)碰撞出火花,用手絹擦汗成了他們的標志性動作。分則“亂七八糟”,合則“蓋世無雙”,兩人經常默契來戲,引發觀眾爆笑不止。此外,節目還成功塑造出“卓實南姐弟”“神探夫妻”“神探姐妹花”“憨憨聯盟”等CP關系。
挖掘笑點。在綜藝節目中,花字和動畫需要創意地表達畫面內容,制造笑點或綜藝梗。不止是錦上添花更是點睛之筆的花字,能夠豐富節目內容、渲染氛圍、強化笑點、展現人物心理活動等,這也是為什么業界一直流傳著“無花字,不綜藝”的說法。
例如,在第九期民國偵探主題節目中,擔任當期臥底的是周震南和杜海濤,這對“憨憨兄弟”展開了一種地下偵探的接觸模式。“天真南”一開始不知道對方身份,要憑借接頭暗號“打死我也不說”跟另一名臥底接頭,結果“精明濤”近在眼前而不知。花字動畫設計了“天真南”用白色的手數次發送電報,“打死我也不說”的動態字幕砸向頭上戴著魚缸的“精明濤”,一個個字被反彈出去。一臉無辜的“精明濤”屏蔽了臥底的接頭信息,卻還舉著尋人啟事牌尋找自己的同伴。這種戲劇化的劇情反轉,加上綜藝化的視覺表達,讓電視機前的觀眾忍俊不禁。
美文升華。美文升華是節目中最常見而又最需要揣摩的,它用簡潔凝練而又立意深遠的文字來升華節目主旨。對于觀眾來說,好的美文有一種濃烈的情緒渲染,進而帶來感同身受的思考。例如,第一期最佳巧手是窮其一生精研微縮手藝的黃跟寶,節目結尾的美文是“擇一事終一生,不為繁華易匠心”,深度契合了節目的主題和立意,升華了匠人匠心的精神內核。
在綜藝節目中,動畫作為動態的視覺表達,可以彌補單純剪輯畫面難以捕捉的笑點和看點,使節目生動有趣、別具一格。為節目內容增色加分的動畫,可以讓畫面“活”起來,使綜藝節目具有風格特色。
《巧手神探》不刻意做目前流行的“跳脫動畫”,而是從節目定位和調性出發,圍繞故事主線和人物關系做出創意無窮的表達。節目每期都有獨立的故事主題,在整季節目中,有游戲闖關主題、民國偵探主題、古風主題、婚禮主題、武俠主題(如圖4所示)等。動畫會根據每期不同的主題做出相應的設計調整,在輔助剪輯敘事的基礎上,對營造氛圍感、增強娛樂性、強化戲劇性方面擁有更多的創意空間。

圖4 武俠風主題房間尹正的甲胄裝扮
營造氛圍感。《巧手神探》是一檔沉浸式的手作解密互動體驗秀節目,就如制片人徐晴所說,本著對巧手的尊重,也為了給巧手們巧奪天工的作品呈現出最好的效果,節目中所展示的場景都屬于定制項。節目正是通過這種意境化、沉浸式的方式,使觀眾跟隨神探以第一視角體驗甄別手作的過程,“身臨其境”感受手工匠人超群的技藝。例如,在第八期節目中,楊穎在甄別90后發明家飛飛艦長的手作車時,手忙腳亂按到了車上的按鈕,魂斗羅的音樂響起,這時畫面上游戲的經典角色動畫馬上跳了出來,很有20世界80年代的代入感;第十一期在展現絕情谷的環境空間時,動畫包裝設計了徐徐落下的花瓣和翩翩起舞的蝴蝶,不僅使畫面更加生動鮮活,也給錄制嘉賓和觀眾營造出沉浸式體驗。
增強娛樂性。通過動畫包裝,綜藝節目中的笑點可以更加具象化、可視化。例如,在第五期蛋雕非遺傳承人楊星國設置的“心驚蛋顫”館中,杜海濤為鑒別蛋雕作品,挑戰了“蛋上站立”,動畫通過設計海濤站立前雞蛋上各種流汗發抖的表情包,到踩碎后雞蛋奄奄一息的表情,不僅豐富了畫面,也讓觀眾快速Get到笑點。
強化戲劇性。在節目內容上,有一些鏡頭語言難以表達平淡的戲劇化劇情,可以通過動畫來強化,做到趣味性和敘事性的統一。例如,在第七期的古風主題節目中,肖央和譚卓這對“神探夫婦”化身“肖王爺”和“譚貴妃”,倆人戲精上身,展現十足默契。在破案的過程中,“肖王爺”為了甄別裝束復原的手作,給對面的女群演拋了一個曖昧的眼神,正好被“譚貴妃”看到,“肖王爺”立馬略顯尷尬地低下了頭。這一段內容有一定的娛樂感和戲劇性,但通過單純的畫面難以直觀呈現出劇情的聯動。動畫師根據劇情和主題,腦洞大開地圍繞“白色的手”這個元素來延伸設計:“肖王爺”揮著手發送愛心;被“譚貴妃”撞見并狠心掐手;“肖王爺”的手立馬紅了,做出了投降的姿勢。這段創意十足的動畫呈現,不僅使故事情節的表達更加流暢形象,也讓觀眾更直觀理解劇情。
隨著綜藝節目競爭的愈演愈烈,花字、動畫與剪輯的深度融合可以為綜藝節目的整體效果加成加分;反之,花字和動畫的亂用和濫用則會適得其反,胡亂堆砌的二次創作必然無人買賬。只有不斷深挖三者的契合之處,根據節目風格、劇情需要和鏡頭特點來進行量身定做,才能不斷豐富綜藝節目的表現形式,為電視行業的發展創新注入更多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