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建林
(甘肅省蘭州第五十八中學 730060)
研究近幾年的高考化學實驗試題不難發現,作為必考題的實驗試題在問題的設計中對必備知識、關鍵能力、學科素養、核心價值的考察更加突出、鮮明.研究高考實驗試題總有些啟發和收獲.筆者在研究2018年全國I卷26題過程中,感覺試題答案、題目設計有些瑕疵,不敢茍同,筆者拋磚引玉,請專家指正.
原題再現:(2018年全國Ⅰ卷·26)醋酸亞鉻[(CH3COO)2Cr·2H2O]為磚紅色晶體,難溶于冷水,易溶于酸,在氣體分析中用作氧氣吸收劑.一般制備方法是先在封閉體系中利用金屬鋅作還原劑,將三價鉻還原為二價鉻;二價鉻再與醋酸鈉溶液作用即可制得醋酸亞鉻.實驗裝置如圖所示.回答下列問題:

(1)實驗中所用蒸餾水均需經煮沸后迅速冷卻,目的是____,儀器a的名稱是____.
(2)將過量鋅粒和氧化鉻固體置于c中,加入少量蒸餾水,按圖連接好裝置.打開K1、K2,關閉K3.
①c中溶液由綠色逐漸變為亮藍色,該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____.
②同時c中有氣體產生,該氣體的作用是____.
(3)打開K3,關閉K1和K2.c中亮藍色溶液流入d,其原因是____;d中析出磚紅色沉淀.為使沉淀充分析出并分離,需采用的操作是____、____、洗滌、干燥.
(4)指出裝置d可能存在的缺點____.

答案:(1)去除水中溶解氧 分液(或滴液)漏斗

②排除c中空氣
(3)c中產生H2使壓強大于大氣壓 (冰浴)冷卻 ;過濾
(4)敞開體系,可能使醋酸亞鉻與空氣接觸
分析本題以“醋酸亞鉻晶體的制備”為背景素材,體現了化學科學的實用性,凸顯了對“實驗探究與創新意識”、“科學精神與社會責任”兩大核心素養的考查.從知識角度分析,考查了基本實驗操作;常見儀器的名稱;簡單實驗方案的評價;離子方程式的書寫等.從能力角度分析,考查了學生綜合分析能力、實驗探究能力.仔細分析第(2)問:②“同時c中有氣體產生,該氣體的作用是____”時會發現,氫氣的密度小于氧氣,打開K1、K2,關閉K3,相當于向下排空氣法.結合儀器吸濾瓶即具支錐形瓶特點,氧氣(空氣)很難完全排出.當氫氣的量達到支管口出,此時,氧氣(空氣)已經無法從支管沿導管排出!故此,此問的答案應為:盡可能排除c中空氣,并為下一步將c中液體壓入d中提供足夠的壓強.仔細分析第(3)問:打開K3,關閉K1和K2.c中亮藍色溶液流入d,其原因是____.感覺這一問似乎與上問有沖突,還有設問不甚嚴密.大家都知道鋅與鹽酸反應是放熱反應,如果不冷卻,直接打開K3,關閉K1和K2,此時溶液溫度高,不利于產品沉淀析出,再回頭看第一問:蒸餾水均需經煮沸后迅速冷卻,此時的迅速冷卻已經沒有多大意義.而進一步考慮溫度升高的事實,則液體中溶解的氧氣、吸濾瓶中殘存的氧氣由于溫度升高加之生成的氫氣,混合后基本可將空氣排盡.因此,本問可改為“待c中溫度降至室溫后,打開K3,關閉K1和K2.c中亮藍色溶液流入d,其原因是____”更加合理一些.再回顧整個流程,吸濾瓶中可用三頸燒瓶代替,更可簡化實驗.因此,筆者建議,可將本題增加一個設問:結合上述材料,請提出一個改進的方案,并給出簡單說明.這樣設計,則考查了學生的嚴謹的科學態度、對實驗的評價能力,也符合新課標的要求.科學實驗中一般都會對各個方案加以論證,然后找出合理、科學、簡潔的方案采用,沒有人會故意對一步做完的實驗會選擇需多步且浪費資源的方案!因此,此題設置的問題稍有“任性”痕跡.答案則有不合理之處.這種考查筆者意見保留,不敢茍同.總而言之,筆者認為,試題命制應科學性優先,但不能忽視實踐性,應注意兩者的結合,科學設問,并注意思維縝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