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桂蘭
為打贏脫貧攻堅戰,畢節提出守初心擔使命、補短板強產業的發展戰略,重點做好產業結構調整的工作,決戰決勝脫貧攻堅。
為深入貫徹落實貴州省委關于“來一場振興農村經濟的深刻的產業革命”的要求,畢節市提出了守初心擔使命、補短板強產業的發展戰略,以確保畢節試驗區按時打贏脫貧攻堅戰。目前,完成蔬菜種植302.95萬畝,占計劃的81.88%;食用菌6.5萬畝,占計劃的81.29%;中藥材120.79萬畝,占計劃的133%;投產茶園28.42萬畝,占計劃的99.72%;生態家禽累計出欄2252.41萬羽、禽蛋累計產量5.121萬噸,分別占計劃的61.04%、113.8%;水果11.73萬畝,占計劃的146.63%。冷水魚110.5噸,占計劃的58.16%;早熟馬鈴薯13.17萬畝,占計劃的227.79%;釀酒用高粱19.88萬畝,占計劃的180.72%。累計帶動貧困人口35.4萬人。
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下,農業產業得到了合理發展,茶葉、中藥材、蔬菜、水果發展比較快,特別是隨著農業科技水平迅速發展,山地高效農業示范園成效明顯,產業結構調整也取得了一定成效。目前,已完成玉米調減202.93萬畝,發展替代蔬菜32萬畝、茶葉20.74萬畝、食用菌1.34萬畝、中藥材16.2萬畝、經果林68.81萬畝、馬鈴薯22.82萬畝、酒用高粱11.1萬畝、飼草3.6萬畝、青貯玉米14.16萬畝,其他12.16萬畝。
主要表現在有的地方交通發展滯后,有些鄉村公路建設標準低,一些大型的農用機動車輛無法得到滿足。很多路段時間長了設施不過關、不過硬,導致交通安全無法得到保障。農民的生活質量低下,有的貧困地區的鄉村,體育場、廣場、綠地等公共設施還沒有配備,有的地方至今飲水還很困難。農村道路建設質量也不高,后續的養護、管理跟不上,毀壞情形比較嚴重。農田水利設施和農業機械化水平低,農村通電話、通寬帶、通郵件與城市有很大差距等。
近幾年農村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數量大增,缺乏規范運行機制,實力弱,質量參差不齊。一些貧困村的幫扶人員工作沒有做到位,沒有真正做到盡銳出戰,而且很少到貧困戶家走訪,有的也只是走走形式,工作的積極性、主動性較弱,對貧困村如何脫貧的思路不是很清晰,上面叫干什么就干什么,工作中帶有一定的盲目性,沒有盡心、上心,導致了幫扶的效果不佳。
很多村、鎮、鄉的干部對貧困戶脫貧雖然充滿了信心,但是對于貧困戶脫貧以后是否會返貧的問題思考不多,對兩不愁、三保障研究、理解不夠,加上有部分村干部長期工作在基層,很容易產生厭戰、懈怠、畏難、僥幸、急躁等不良情緒,在扶貧工作中過于追求短平快的方式而忽略了扶貧上的長效機制。也沒有花時間和精力去思考自己所在村該如何發展自己的特色產業,如何帶領農民真正脫貧。
農民持續增收的形勢不容樂觀,一方面農民的收入主要來源于外出務工和農產品的收入,大量農業勞動力的缺乏大大影響了農業生產的質量和進度;另一方面勞動力素質整體偏低,在田間勞作的大都是老人、婦女,高素質勞動力缺乏成了影響農業生產推進的最大問題。加上多數農民文化水平低,對新技術、新知識的接受能力比較弱,而且勞動力匱乏、土地流轉不暢等問題均對農業生產產生了不利影響。
畢節市主導產業薄弱,產業園區規模小,產業自身組織化和發育程度較低,品牌少,科技含量不高,多數沒有龍頭企業帶動,資金不足,基礎設施滯后,特色產業不強,實現農民增收相當困難。加上農業產業結構單一,農民收入普遍不高,大部分生產還是初次加工,缺乏新型的流通交易平臺,導致農產品銷售市場落后,農業合作社組織化程度低,規模小,產業結構的調整和新興產業的培育短期內難以見效,部分縣區選擇產業未考慮群眾對產業技術的熟悉情況,管理粗放,技術培訓不到位,經濟效益不高。
產業結構調整的主體是農民,很多農民沒有去思考如何脫貧,如何發展產業,等、靠、要思想嚴重,再加上有的地方工作人員存在對貧困戶真正的情況不是了解得很細,在工作過程中機械套用一些低保標準、條件。沒有從產業發展角度做好帶領貧困戶發展自己的品牌產品,而是上面叫干什么就干什么,工作中帶有一定的盲目性,沒有盡心、上心,導致了農民的主體地位沒有充分發揮。
要做好產業規劃,著力在產業扶貧上做文章,把發展農業特色產業作為脫貧攻堅重點來抓。重點培育“一縣一特”主導特色產業,力爭畢節縣縣有自己的主導產業。生豬、奶牛、肉牛、禽蛋、蔬菜、瓜果、園林水果具有獨特的區位和資源優勢,為特色產業發展創造了良好條件,發展前景廣闊。要突出規模化、標準化,每縣有獨特產業,各縣產業要不一樣,以主導產業為主,在各縣鄉、鎮、村鋪開。引導農產品生產加工向主產區、優勢區轉移集聚,使得一些土特小品種產業化,并形成規模化效應。
農民講習所是促進貧困地區經濟發展的一條重要途徑。威寧石門鄉的年豐村專門邀請了扶貧辦的專業人員、農業專家、金融專家、烹調大師、美容美發師來對廣大農民進行政策宣傳及各種業務培訓,增加農民的技能,進一步培養更多的農民技師,傳授種什么、怎么種、如何管理等問題。要充分運用目前貧困村辦的農民講習所,組建講習員隊伍,有針對性地開展講習培訓。
農業的發展離不開政府部門的支持。作為貧困的畢節來說,更要重視產業結構調整,畢節市農業部門要采取相應的幫扶、指導措施,借鑒貴州修文縣質監、農業等部門對獼猴桃產業發展的幫扶和大方縣黃泥塘辣椒產業的“公司+基地+農戶+合作社”等模式,幫扶、指導產業發展,帶動解決部分貧困戶就業,不斷增加農民收入。
資金短缺仍是貧困地區農業發展的短板,要整合運用好涉農資金、扶貧資金,讓農村的“特惠貸”發揮更大的作用。當前有一些地方的基礎設施非常薄弱,道路還不完善,有的村寨還存在飲水安全的問題,加上一些地方受氣候、土質的影響,農業成本過高,發展困難。這些都需要大量資金的注入,需要各方力量的幫助。恒大集團、各個民主黨派對畢節市的幫扶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助推了畢節市農村經濟的發展。
當前脫貧攻堅已經進入了決勝期,基層黨組織在其中起著重要的引領作用,要學習借鑒威寧縣、納雍縣好的經驗做法。威寧縣石門鄉基層干部從老百姓中選出,他們運用三級自治模式,分為管理型和發展型,成立村民自治委員會,實現自我管理、自我發展整合的創新。納雍縣東關鄉由黨工委牽頭組建貴州總溪河旅游開發有限公司,依托瑪瑙紅櫻桃產業優勢,大力實施農旅結合的鄉村振興戰略,取得了很大的成效。
畢節市有著良好的區位優勢,擁有很多獨特產品,但是產品多而不強的現象嚴重。因此要根據畢節市各縣區的特點,做大做強各自的產業。比如,金沙可以在茶葉上下功夫,提升茶葉的品質全部向有機茶靠攏。赫章可以立足于核桃產業,做大做強。要做好各類市場的對接工作,讓畢節的產品走向全國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