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2月12日刊登劉戈的文章說,除湖北以外的各地,很多企業都名義上開始復工。但筆者在調查中發現,一些地方將防控疫情和復工對立起來,試圖通過嚴控企業復工來達到防控疫情等目標。比如,各地幾乎都要求企業經批準后才能開工,很多地方對審批的時限也沒有規定,導致不少企業不知到底如何安排生產計劃。還有一個因素是大量外地工人不被當地允許返回原工作城市,即使開工也湊不夠人手。一些地方甚至采取極端做法,要求已經抵達的企業員工回原籍。
某外資家電企業高管告訴我,他們的企業已經被允許開工,但地方政府規定物流倉儲企業17日以后才可以逐步批準復工。沒有物流倉儲企業支持開工幾天后就會出現材料供應問題,所以干脆也不開工,等物流企業的開工時間。而處于創業初期的公司和一般中小企業,由于無法開展業務,員工工資、工作場所租金造成資金困難是核心難題。由于年前剛支付獎金,現在外面現金無法回流,資金十分緊張。
文章建議,在堅決抓好疫情防控的同時,應創造各種條件讓企業早日復工。對中小企業和初創企業,各地應盡快承諾在稅收、社保等方面的減免或延期措施,為中小企業服務、打氣,激勵其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