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2月14日刊登姜健健的文章說,當前全國人民都在為“抗疫”貢獻著自己的力量。這其中,青年群體展現出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另一方面,青年群體所表現出的復雜社會心態,也需要引起全社會的關注。
對發生在2003年的“非典”疫情,“90后”為代表的青年群體并沒有多少深刻的經歷與體會,缺少應對突發性重大公共衛生事件的經驗儲備。而且青年群體接觸疫情防控的信息渠道更多也更多元。在面對眾多信息時,如果只是無差別地吸收各種資訊且無法辨別真假,那么困惑、疑慮、焦慮、不安、擔心等負面情緒就會產生,并且互相疊加、放大。根據“零點有數”的監測結果,青年群體的恐慌度分別為6.39分和6.38分(最高10分),均高于其他代際。
此外,疫情對經濟的影響進一步顯現出來。監測結果顯示,旅游、餐飲、住宿、文娛、商業零售行業等服務行業的需求萎縮最為嚴重。而這些行業正積聚著大量的年輕人口,同時也是青年群體創新創業的熱門領域。服務業面臨困境意味著,青年群體的工作機會、收入水平和消費水平都有可能受到相對更大的影響。我們有理由給予青年群體更多的關注和關心,幫助他們更好地度過疫情難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