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于 澤
中央企業是國家經濟的重要支柱,在改革發展的過程中需要將審計職能延伸到企業治理的層面。企業在經營發展的過程中需要面對著多種風險,需要通過做好內部控制和審計來強化企業的風險管理水平。經濟責任審計有助于企業更好的處理好內部和外部的關系。經濟責任審計和風險管理之間可以構建起經營者、所有者之間穩定的關系,企業可以有效降低風險,可以從根本上增加企業的價值。中央企業是引領中國經濟發展的源動力,在改革開放的環境中面臨著新的問題,這就要求中央企業在發展變化的控制過程中進行風險管理和內部審計的融合,更好的推進中央企業新一輪的發展,創造出新的價值。
企業治理是所有權和經營權分離基礎上開展的工作,企業治理的目的是通過內部和外部的監督機制實現企業綜合管理的效益,保障管理者在決策時更好的為企業經營管理目標的實現服務。在企業目標管理的過程中存在很多不確定的因素,這些不確定的因素源于復雜的內外部環境,這些風險在企業發展過程中需要進行規避。
在中央企業內部控制中,企業為了實現控制的目標,需要按照標準規范的流程由上至下的進行管理。在加強經營管理的過程中,內部控制的組織手段,有效工具以及多方面的風險控制都能夠有助于降低企業的風險。經濟責任審計是審計控制的一個抓手,是企業在發展變化的過程中實施風險管理的重要手段。通過風險治理中的監督檢查評估,企業就會在發展的過程中形成有效的、層次性的風險管理機制。中央企業在改進風險治理和內部控制體系方面可以更好的發揮經營管理水平和風險防范能力,實現企業經營水平的逐漸提高。在中央企業內部實施風險管理和內部審計,就是為了能夠使二者之間的工作能夠架構起中央企業的系統化監督體系,使中央企業的管理能夠更加符合市場化要求。
1.從中央企業的實際風險情況出發。審計是一種獨立的監督工作,通過審計可以客觀的進行咨詢活動。審計監督可以有效的實現和增加企業的價值,改善組織運營。審計運用的是規范的方法來評價改善風險管理的程序的效果,審計在風險管理治理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以風險管理為基礎就是為了將風險意識貫穿在風險治理的全過程中,從管理的各個環節到監控的各個層面,每個環節都要充分認識風險存在的狀態。審計部門和業務部門從控制角度來進行審計,以內部審計的專業方法和手段來實現風險管理,在風險管理過程中,內部環境目標設定,風險評估,信息控制等工作都是審計工作的業務流程。通過審計工作可以更好的識別風險,風險控制就可以呈現從源頭控制的狀態,企業就可以在發展建設的過程中預判風險并有效控制風險。
2.實現內部審計和風險管理的多層次融合。在中央企業的風險治理中,經濟責任審計工作的主要職責之一就是提供風險管理的有關咨詢服務。在服務的內容和形式上要根據審計報告進行確認。中央企業在管理的過程中,內部審計機構執行審計項目,如果一旦發現風險問題,就要提交管理層和董事會,審計的風險事項在成熟以后可以接受風險管理咨詢服務。內部審計工作可以更好的使風險管理納入到系統化的架構中,例如在提供風險管理的服務時,管理的建議形式、問題提出和管理的具體執行方法都可以進行整體上的規劃。內部審計的工作能夠更好的實現風險管理,審計工作的具體執行是真正推進中央企業行業風險管理的重要舉措。
3.全方位實施監督評價和改進保障。企業風險管理需要掌握著動態的風險信息,因為在中央企業發展的過程中風險的出現和風險應對方案都要求根據實際環境情況進行控制。審計部門在進行審計監督過程中根據現實情況作出評價,監督的過程中能夠正確評估風險,企業高層關注審計計劃和審計發現的問題,對于風險方案執行結果提出有效的建議。評估審計涉及的部門人員較多,參與平臺控制的管理人員應該完善風險管理系統。在我國中央企業的發展過程中,通過強化業務控制和經濟責任審計,審計工作會全面呈現出轉型和發展的態勢。內部審計職責發生變化,審計和風險工作能夠納入到企業系統化的內部審計和風險管理平臺中實現長效機制建設。
經濟責任審計和風險管理就是為了能夠揭示經營風險和風險管理之間的關系。審計可以促進企業的風險管理工作推進。中央企業在新一輪的發展變化中,必須要融合多元化的管理手段才能夠適應新環境。我國正處于深化改革的關鍵時期,中央企業作為國民經濟的命脈,在發展變革中需要新的管理理念來提升自己。運用風險管理和經濟責任審計二者之間的融合能夠使中央企業構建起穩定的監督管理關系。中央企業在發展變化中有能力應對一定的風險。企業在發展變化中需要創新,企業在新的環境下更需要保持良好的發展狀態,經濟責任審計和風險管理的融合管理實際上就是多元化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