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少數不法分子利用疫情名義實施詐騙,性質十分惡劣,讓不明真相的人們落入了圈套。
近日,公安部官網發布消息稱,截至2月14日,全國公安機關共破獲涉疫情詐騙案件3600起,抓獲犯罪嫌疑人1373名,涉案金額6691萬元。
此前,在全國首起涉疫情詐騙案情出現后,公安部刑事偵查局于1月27日下發了《關于嚴厲打擊利用疫情實施詐騙犯罪活動的通知》。
警方解密多種騙術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已進入攻堅階段,一些不法分子卻通過種種手段實施詐騙,讓不明真相的群眾落入詐騙圈套。
1.冒充航空公司、旅游平臺客服行騙
周女士在網上訂購了一張機票。在出發前一天,周女士突然收到一條短信,內容是她預訂的航班因機械故障被迫取消,要求周女士撥打專線電話改簽或退票,且每位旅客有200元誤機補償。周女士見短信內票務信息準確,便撥打了“客服專線”。接通后,周女士在對方的指導下,操作支付寶交納了所謂的“流水證明”,并向對方提供了支付寶驗證碼。在一系列操作過后,周女士并未收到退款,卻收到了支付寶轉賬8000元的交易提醒。周女士這才意識到自己被騙了,其實她乘坐的航班根本沒有取消,周女士隨后報案。
受疫情防控影響,春運返程、節日出行出現退改票高峰。一些不法分子,以航班或高鐵取消為由,誘導受害人點擊虛假退票網址或撥打虛假客服電話,獲取受害人銀行卡賬號、密碼及驗證碼信息,盜取銀行卡余額。
2.以“獻愛心”捐款為由行騙
1月27日,廣東揭陽市發生一宗利用疫情捐款,在微信上注冊假冒“武漢市慈善會”的公眾號詐騙的案件。1月29日晚,揭陽刑警支隊在重慶奉節抓獲嫌疑人蔡某(男,21歲,重慶奉節人)。經查,蔡某初步交代其假借“武漢市慈善會”的公眾號詐騙100多宗,涉案金額8000多元。
詐騙分子通過微信、QQ、社交網站等方式,冒用紅十字會、慈善會等民政慈善組織的名義,向群眾發送防控新冠肺炎“獻愛心”的虛假捐款信息,利用群眾的同情心進行詐騙。
3.以推銷防疫藥品行騙
武漢、廣東等地有騙子假冒政府或防治新冠肺炎疫情部門給受害人打電話,推銷假冒的防疫情藥品(口罩);假冒藥物研究(醫院)機構的名義,推廣所謂防疫“新藥”;用假冒偽劣藥品貼上外文標簽,冒充國外研制的新藥,故弄玄虛。
4.謊稱繳納學費行騙
云南昆明市王女士孩子入學時學校老師建了家長QQ群。2月11日,有個群昵稱為“邱老師”的人發布了一條收費通知,內容是受疫情影響,為響應教育部通知要提前收取學費,請家長掃描他提供的二維碼進行支付,并要求家長將轉賬后的記錄截圖發到群里。
王女士看到了群內的通知和好幾位家長的轉賬截圖,便直接掃碼支付學費2798元。直到一小時后,真正的邱老師出來澄清,有人冒充自己,幼兒園沒有要求繳費。大家才發現,前面的“邱老師”雖然頭像和真正的邱老師很像,但是是最近才進群的。發現被騙后,大家紛紛報警。
所以家長們在看到類似信息時一定要注意,注意查看發出消息的是不是老師本人,最好打電話跟老師進行確認,以免給不法分子可乘之機。
5.謊稱有“強身健體、抗疫良方”
在湖北有詐騙分子利用疫情期間人群恐慌心理,謊稱有提高身體免疫力、預防感染的“特效藥”,誘導客戶購買產品,付款后不予發貨;或直接鏈接入釣魚網站,導致個人銀行卡等信息泄露,卡上資金損失。
6.以“親屬感染或疑似感染被隔離”為由詐騙
因為疫情,很多人春節可能都沒回老家,這時就有騙子冒充親戚或朋友,聯系受害人說家里有家屬感染了新冠肺炎要治療,讓受害者向指定賬戶匯繳“住院費”等騙取錢財。
有些騙子更是可惡,對家里有患者的家屬發信息,說可幫忙聯系到醫院或提供床位,誘導受害者進行轉賬匯款。
疫情期間,人們要時常保持一顆警惕的心,不要盲從、盲信。一旦被騙,要及時報警。
影響惡劣 從重處罰于法有據
“詐騙行為本身就構成違法甚至犯罪,應當依法承擔法律責任。疫情期間進行詐騙,會造成更加惡劣的社會影響和危害,可以依法從重或者加重懲處?!敝袊鴤髅酱髮W文化產業管理學院法律系主任鄭寧說。
鄭寧說,《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于辦理妨害預防、控制突發傳染病疫情等災害的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七條規定,在預防、控制突發傳染病疫情等災害期間,假借研制、生產或者銷售用于預防、控制突發傳染病疫情等災害用品的名義,詐騙公私財物數額較大的,依照刑法有關詐騙罪的規定定罪,依法從重處罰。
此外,中國衛生法學會副會長鄭雪倩說,《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關于辦理電信網絡詐騙等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意見》規定,實施電信網絡詐騙犯罪,達到相應數額標準,具有詐騙救災、搶險、防汛、優撫、扶貧、移民、救濟、醫療等款物的以及以賑災、募捐等社會公益、慈善名義實施詐騙的,酌情從重處罰。(綜合《新華每日電訊》《新京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