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忠良
摘 要: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生產力的提高,城市建設的步伐逐步加快,舊城更新改造是現代化城市建設發展的一大趨勢,也是城市快速建設中最受關注、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舊城改造是個不間斷的過程,取決于城市的發展方向和速度。它不僅在改變城市面貌、提高居民生活水平以及挖掘城市用地潛力等方面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而且在城市綜合建設中占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基于此,文章闡述了現代城市舊城改造與規劃的必要性,指出了現代城市規劃中舊城區改造需要遵循的原則,分析了城市舊城區改造策略。促進城市建設的良好發展,改善居民的居住環境,也為舊城改造工作提供一些有效的借鑒。
關鍵詞:舊城改造;舊城規劃;舊城設計
近幾年,我國政策不斷革新,城市化建設如火如荼地進行。城市內部的一些區域發展較早,處于城市核心位置以及人口密集的繁華地段,其附著的區位交通、商業、配套設施、學區等諸多價值幾乎是無可復制和替代的。但由于年代久遠,這類區域建筑老化、陳舊,影響著魅力城市的整體風貌,老城區中的危舊房、廢棄建筑物、棚戶小區成為當前城市發展的一大阻力。如果想要城市煥然一新,首當先要對舊城區進行改造與規劃設計,使得其與城市規劃建設管理發展需求相適應,這樣才能實現城市良好形象的完美升級。同時,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于2019年6月19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推進城鎮老舊小區改造,順應群眾期盼改善居住條件。因此,做好舊城區的更新改造不僅是人們生活物質水平提高后對居住環境的更高要求,更是響應國家政策,符合現代化城市規劃管理建設的先決條件,其意義深遠而又重大。
一、舊城改造與規劃設計的必要性
老城區由于開發較早,聚集著成千上百的成熟社區,土地上附著數萬套房子,放眼望去都是年代久遠的舊建筑物。眾所周知,舊城區房屋的建筑質量普遍較差,而且公共設施與綠化都嚴重缺乏。這些因素影響著城市良好容貌,不利于當地旅游業發展。有些房屋是危房,給市民帶來了極大的安全隱患。因此,在現代城市發展過程中進行城市的舊城改造與規劃是十分有必要的,其重要性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首先,舊城改造節約能源。舊城區雖然整體面貌陳舊,但是完全拆舊換新是不現實的。對于一些安全系數高、樓體外立面陳舊的房屋,保留其實心墻體,最大限度地保證房屋整個框架結構不變,外立面的翻新改造不僅美化了房屋建筑,而且大大實現發揮的作用。比如,在改造過程中可以減少建筑垃圾的運輸、建筑垃圾的處理等人力、物力的消耗。
其次,改善舊城居住環境。在經濟日益發展,居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的當下,舊房屋的凌亂布局以及稀少的綠化植被嚴重影響人們居住的舒適性。一些區域的舊房屋改造,需要結合舊城區原有房屋的建筑特點,將少量裝飾與砌筑墻體恰到好處地結合,產生一種唯美的視覺效果。例如,簡單方正的平層樓房原本平淡無奇,但是在其房頂修建歐式造型的屋頂,整體形象頓時煥然一新,有種復古的意味。由此看來,舊城改造能夠使得舊城區與新城區形成相互呼應、渾然一體的和諧效果,既能引發人們對過往事物的懷念,又能讓人耳目一新,從而實現城市規劃建設中的環境改善。
最后,為舊城區注入新活力。舊城改造,即舊城區的再開發。再開發意味著對舊城區的外部形態進行更新改造,將有安全隱患的房屋拆除,建造具有城市傳統文化與社會歷史背景的新一代建筑,充分利用現代化的新元素設計出符合當下潮流的房屋建筑,將其改造成“名勝古跡”,提升當地建筑的吸引力,給舊城區注入新活力,同時,也給當地旅游業的良好發展提供有利條件。因此,舊城區改造與規劃設計是城市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
此外,舊城改造與規劃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著城市整體面貌,同時影響著城市經濟、居民生活、生態發展等。例如,我國絕大多數城市的舊城區普遍存在收入水平低下、醫療教育資源短缺、公共設施匱乏、人居環境日益惡化等不良現象,嚴重阻礙城市進一步發展。因此,舊貌換新顏是當下現代化城市規劃管理建設的重點任務。在現代城市發展過程中,只有重視老城區的規劃設計,提高老城區規劃設計的科學性與合理性,才能滿足社會發展的要求,才能促進現代城市可持續發展。
二、舊城改造與規劃設計遵循的原則
舊城區改造與規劃是城市發展的主要任務。對于舊城的改造與規劃,應當基于滿足居民生活需求、注重地域文化、合理空間布局、秉承自然和諧理念幾個原則,科學合理地處理舊城改造與舊城規劃之間的關系,推動城市經濟的繁榮發展。
(一)“以人為本”滿足生活需求
確保改造區域內居民正常生活需求,是舊城區改造和規劃工作的首要目標。改善城市居民的居住環境的同時秉承“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以人們的物質生活為前提的配套設施、交通環境、景觀布局等改造工程才能真正把老百姓的需求落到實處,從而使舊城改造得到人們的認可,順利實現舊城改造的目標。因此應將“以人為本”切實作為改造工程的基礎,促進人們生活環境的改善,協調經濟發展,改善鄰里環境,激發消費需求,力爭在改造舊城區的同時結合區內主要建筑使用功能,延續既有的建筑功能,精心打造一個舒適的、可持續的、和諧自然的現代化生活環境。
(二)“因地制宜”弘揚地方文化
對于一座城市來說,歷史文化是其獨有的標簽和價值所在。在建筑風格同質化的當下,區別于其他城市而獨具一格的城市魅力往往來自蘊含深厚文化底蘊的建筑群,它們獨具魅力,承載著當地的生活習俗、文化內涵,是這座城市一張鮮亮的名片。因此,在規劃設計過程中要注重對舊城區內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借助現代化先進的設計手段,結合當地風格特征,統一住宅建筑形式,保留原有的歷史特征,形成整體風貌。
此外,還可以利用合理的材料和創新設計來建造一些具有現代化氣息的建筑,給厚重的歷史氛圍注入新鮮的活力,以此來實現現代與歷史的呼應,凸顯城市的文化底蘊。集周秦漢唐文化和現代網紅氣息于一體的十三朝古都西安的大雁塔廣場改造工程就是典型例證。夜幕降臨,古樸莊嚴的大雁塔被迷蒙的噴泉水霧、動感的音樂節拍、五彩的霓虹燈光所籠罩,現代和歷史在這里交相輝映,穿越古今的大唐不夜城在今日的西安奪目綻放。此外要特別注意,建筑整體布局要與城市的總體規劃設計相符合。
(三)合理空間布局
在舊城改造過程中應通過對建筑的布局設計形成一個大型外部空間,為居民提供功能多樣的居住空間,營造優質的居住環境。對于全面改造的區域,合理對其周圍建筑及建筑群進行科學的改建或直接拆除。重新規劃設計的建筑,其風格、布局與體量都要與自然環境保持協調。
(四)尊重自然,和諧與共
我國古建筑的特色是追求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無論是蘇州園林的雅致,還是故宮的威嚴對稱,都在強調人是自然的一部分,突出人與自然和諧與共的美妙。因此,舊城改造依然需要遵守這個原則。在規劃設計過程中,使用新型環保材料,減少能源的消耗,充分利用自然環境、外部環境,因地制宜。
三、舊城區改造策略探析
(一)精心設計規劃
科學的規劃設計是舊城改造工程實施的前提和關鍵。只有做好規劃設計,才能實現城市改造和發展的目標。舊城改造規劃設計首先要注意的是居住區、重要基礎設施及公共配套設施的改造。只有合理規劃這些配套設施才能夠保障人們最基本的生活居住需求。其次是景觀環境的設計。景觀環境是一座城市和一片區域的名片,是其綜合價值的體現,不僅彰顯這片區域的發展潛力,也是改善城市居民生活環境的保障。因此,做好改造區域內的景觀規劃設計是十分有必要的。此外,應當注意在舊城地塊改造時,結合局部地塊與城市整體規劃設計,以保證舊城改造中景觀設計能夠與整座城市風格相統一。
(二)統籌兼顧,因地制宜,解決舊房危房改造問題
對于建筑質量、居住條件較差,缺乏必要基礎配套設施的危舊房,通過對原有建筑進行拆除、居民就近安置的方法來進行改造。在進行周邊基礎服務設施建設的同時,提高土地利用率。在原址上規劃新建筑,徹底改變舊城形象。對于建筑質量尚好,周邊配套設施較為完善的老舊小區,通過外立面修葺,小區下水管道、道路改造,增加綠化面積等方式來改善老舊小區居住環境。這種小區環境改善工程關系到居民日常生活的排水、污水處理改造工程,是提高小區居住環境的關鍵所在。例如,排水工程應采用雨污分流的排水方式,小區內雨水、污水分流,分別排入市政雨水管道、市政污水管道。及時發現并修復破損的內部管道,對小區內的路面進行及時維護和修葺,改善居民生活環境,提升小區形象,營造和諧人居環境。
(三)保護歷史文化地塊
對于彰顯地方特色文化的區域地塊的開發要格外小心和用心,因為這些地塊要么支撐著現有的歷史文化建筑遺跡,要么掩埋著未經發現的文物寶藏。在改造的同時應該協同文物保護和考古相關部門,及時對歷史文化遺跡進行精心保護和傳承,完善周邊基礎設施建設的同時,同意協調周邊地塊建筑高度、形態、風格。
四、結語
舊城改造是城市化進程中的重要一環,是促進城市發展的動力,它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在以人為本的當今社會,舊城改造工程必須堅持科學發展觀,以人為本,可持續發展。同時,舊城區改造過程中仍然存在很多問題。因此,在舊城改造工作中應該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因地制宜,創新解決問題的方法,合理科學地制定改造方案以獲得理想的改造效果。
作者單位:
惠州經濟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