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斌
摘 要:在環境藝術設計工作開展時,為實現環境藝術的預期設計效果,可將傳統文化元素合理融入其中,增加環境藝術設計的豐富性與多樣性,如融入到環境藝術形態意境、設計意境、優秀文化、環境藝術、環境物件等中,充分發揮出傳統文化元素的設計藝術價值。文章就環境藝術設計中傳統文化元素的融入與體現方式進行分析探討。
關鍵詞:環境藝術設計;傳統文化元素;融入方式;體現方式;設計意境
基金項目:本文系廣西自治區教育廳教改項目“雙高背景下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群‘五育并舉,育訓結合人才培養體系研究與實踐”(GXGZJG2020B138)、廣西職業教育專業發展研究基地“廣西職業教育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群)發展研究基地”(桂教職成〔2019〕63號)、院級課題“非物質文化遺產技藝在高職教學中的傳承與創新性研究”(桂職院【2019】176號193104)研究成果。
傳統文化是中國文明的瑰寶,現代環境藝術設計工作開展時,應當合理應用傳統文化元素,保證環境藝術設計的可行性與合理性。未來環境藝術設計工作開展時,應當不斷汲取傳統文化元素,為設計工作提供素材與靈感,開辟更多的設計路徑,推動我國環境藝術設計工作可持續發展。
一、傳統文化元素融入到環境藝術設計中的現實意義
傳統文化元素具有特殊的文化價值,可喚起人們的心靈共鳴,因此在環境藝術設計創新時,應當合理應用傳統文化元素,賦予環境藝術設計新的生命力。全球多元文化發展視野下,傳統文化可展現出民族文化特色,體現出中華民族的文化自信心。在環境藝術設計時,可不斷對傳統文化元素進行挖掘,汲取傳統文化元素的藝術精髓與文化內涵,彰顯出建筑環境藝術設計的可行性與藝術特色。
傳統文化元素融入到環境藝術設計工作當中,可帶給消費者文化認同感與精神歸屬感,不斷提高環境藝術設計的美觀性與藝術性。因為傳統文化元素中包含一種含蓄的自然藝術美,將其合理應用到環境藝術設計當中,可使得設計方案展現出別樣的藝術美感,增加藝術設計的整體性與和諧性,對環境藝術設計工作發展創新具有深遠意義[1]。
二、環境藝術設計中傳統文化元素的融入與體現方式
環境藝術設計中,應當突出用戶的藝術審美與精神追求,保證環境意境達到用戶心理預期。在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發展與創新語境下,為契合用戶的審美與思想訴求,可在環境藝術設計中合理融入傳統文化元素,體現出傳統文化的內涵與精髓,凸顯出環境藝術設計方案的可行性與針對性。下文筆者就傳統文化元素,在環境藝術設計中的融入與體現方式進行探討論述。
(一)形態意境中的融入體現
在環境藝術設計中,為達到預期設計效果,可嘗試在環境藝術形態意境中合理融合傳統文化元素,使得傳統文化元素與環境形態意境得到有機結合。為保證傳統文化元素的融入效果,設計工作開展時,應當對傳統文化進行準確定位,了解傳統文化蘊涵的風俗人情和藝術底蘊,找到環境藝術設計與傳統文化元素的結合突破口,進而體現出環境藝術設計的整體效果。
傳統文化元素發展在傳承過程中,對環境藝術設計產生深遠影響,如視覺的沖擊感、聽覺的距離感、觸覺的質感等,可為用戶提供沉浸式藝術體驗,展現出傳統文化的藝術魅力。如:園林環境藝術設計時,為營造神秘感,增加用戶的游覽興趣,可設計假山對部分環境空間進行遮擋,突出環境藝術的設計意境;園林自然環境藝術設計時,為體現出園林環境的自然生態性,可通過人造植物、景觀、建筑物等措施,營造出風景園林的整體藝術效果。蘇州園林就是我國環境藝術設計的典范,其在園林整體環境設計中合理融入傳統文化元素,發揮出傳統文化元素的藝術價值。未來環境藝術設計時,可嘗試基于形態意境視域,探索環境藝術設計新路徑,使得傳統文化元素合理融入到形態意境當中,推動我國環境藝術設計事業發展。
(二)設計意境中的融入體現
地域文化的細微差異,將直接影響到環境藝術的設計方向與效果。對我國傳統建筑的設計進行歸納分析可知,宗祠建筑主要采取木質材料,且設計風格遵循宗祠文化,表現出宗族環境中的長幼有序,體現出傳統文化的深層內涵。同時室內建筑環境設計時,體現出住戶的個人品味與藝術追求,室內的家具擺放、裝飾材料、空間布局等,都表現出環境設計的個性化。如我國很多建筑都采取雕刻裝飾,對裝飾材料進行合理的雕刻處理,以達到預期的藝術效果,且雕刻的事物具有一定寓意,寄托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2]。
在環境藝術設計中,應基于設計理念與設計主題,篩選合適的傳統文化元素,保證傳統文化元素的應用效果。設計人員采取不同的設計元素,會傳達出特定的設計理念。在設計工作開展時,為保證環境藝術的整體設計效果,可采取合理的設計元素,營造出特定的藝術意境,給用戶精神滿足。通過相關事物的設計布置,可為意境營造提供現實抓手,如園林環境藝術設計時,基于園林的設計理念與地理人文環境,合理運用傳統文化元素,突出傳統文化的藝術底蘊與精髓,達到園林環境藝術設計預期效果。
如中國傳統詩歌文化,作者通過詩詞創作闡述環境藝術的意境,營造出虛擬的詩詞意象,給予閱讀者精神滋養。在環境藝術設計工作進行時,應當基于傳統文化元素的意境進行合理設計,突出環境藝術的設計精髓,通過藝術設計熏染周邊環境,體現出藝術設計的價值與優勢,充分發揮出傳統文化元素的現代價值[3]。
(三)優秀文化的融入體現
隨著時代科技的發展,現代建筑環境藝術設計工作開展時,不僅需突出文化元素的滲透,同時需突出環境藝術設計的舒適性、和諧性、安全性、可靠性,滿足現代消費者的審美需求與藝術追求。現代消費者的審美觀念不斷提升,推動了我國環境藝術設計事業發展,可引起消費者的思想共鳴,吸引消費者的注意力,達到環境藝術設計的預期效果。如部分公園環境藝術設計時,通過拱橋設計、涼亭設計、假山設計,烘托出園林環境設計的整體藝術效果。在園林的人工湖邊,通過柳樹的栽種,可體現出“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的詩歌意象。在傳統文化傳承過程中,將傳統文化元素合理融入到環境藝術設計當中,可推動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在詩情畫意的園林山水中體會古代傳統文化的意境,人們可以真正釋放身心壓力,找到生活的樂趣與生命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