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娜
摘 要:文章以微地形在住宅區景觀設計中的應用原則、住宅區微地形設計要素為切入點展開具體分析,并以此為依據,提出微地形與景觀建筑物、綠色植被、道路狀況以及水流進行結合的幾方面重要應用措施。希望在我國城市化建設水平不斷提升的背景下,住宅區景觀設計人員在開展設計工作期間,能夠注重應用微地形,為今后設計出更具有層次感和空間感的景觀提供依據。
關鍵詞:微地形;住宅區;景觀設計
注:本文系赤峰學院服務赤峰市經濟社會發展應用項目“赤峰市居住區景觀生態修復及品質提升研究”(Cfxyfc201830)階段性研究成果。
一、微地形在住宅區景觀設計中的應用原則
(一)安全性與建設成本
微地形在住宅區景觀設計中進行應用時,要運用少量資金使住宅區景觀設計達到最佳效果。設計人員在對微地形進行設計時,要對住宅區周邊環境以及所處地形進行細致觀察和分析,在保證土方平衡運用的基礎上,根據施工實際狀況對土方使用量進行科學預測,從而設計出更加合理的微地形高度。另外,住宅區景觀設計人員還要充分考慮設計成本、人力成本等,在保證住宅區景觀設計效果的同時注重其美觀度,保證景觀設計安全性的同時,為住宅區居民創造更舒適的居住環境。
(二)合理設計住宅區景觀
住宅區景觀設計人員在設計過程中,要積極運用“以小見大”的設計方式。其主要的設計理念就是運用有限的空間,通過專業的設計方式來實現真實真景的設計目標。設計人員在實際運用“以小見大”的設計方式時,在設計工作中要充分體現景觀設計的藝術性、文學性以及哲學性等。“以小見大”景觀設計方式,適用于住宅區微地形設計工作,這樣即便住宅區可設計的空間比較小,但是設計人員也可以根據住宅區地形的高度、尺寸、比例等因素進行設計,不僅能夠打破水平和垂直格局,同時也能構建動態的、多層次的空間結構。
(三)以人為本,選擇適當尺度
住宅區景觀設計人員在開展設計工作期間,要堅持以人為本的設計原則,充分考慮居民在景觀設計方面的需求。微地形設計是為居民進行服務的,所以要尊重居民在景觀設計方面的建議,不能過于夸張和新穎,否則無法達到居民的預期效果。微地形設計要與居民的日常生活活動進行結合,滿足居民感視覺的需求。其中設計人員要重視微地形的高度,一旦高度過高或是體積過大,就會使居民產生嚴重的壓迫感。基于此,住宅區景觀設計人員在設計中,要充分考慮景觀物與居民之間的關系、物與物之間的關系等,既要考慮景觀設計給居民帶來的舒適感,又要考慮居民對住宅區空間的需求狀況。
二、住宅區微地形設計要素
(一)外觀輪廓設計
在感官焦點具體特征的作用下,居民首先會被形狀較大的物體所吸引,其次才會注重到景觀設計的細節。尤其住宅區內的景觀,通常狀況下能給居民留下深刻印象的都是顏色比較鮮艷、質地比較突出以及形態優美的景觀。在這種影響下開展微地形設計工作,設計人員就要準確把握住宅區景觀外觀的輪廓設計,做好輪廓設計工作,能夠給居民留下深刻印象。設計人員對微地形進行實際設計時,可以在邊緣、坡頂以及水陸交接的位置不斷加強設計,在準確把握外觀輪廓設計的基礎上,使其能夠使住宅區景觀與周邊的自然環境協調統一。設計人員運用“以小見大”的設計方式,積極開展微地形術層次感設計工作,將住宅區微地形與景觀設計內容進行全面結合,充分體現出景觀設計的重點內容。
(二)微地形設計與住宅區實際面積相互協調
目前各個區域住宅區具有占地面積大、建筑物高的特點,居民站在水平地面上,景觀建筑物就扮演著主要背景這一角色。這就要求住宅區景觀設計人員在設計過程中,要將微地形的尺寸與景觀建筑之間的比例關系進行詳細分析,從而設計出更科學合理的住宅區景觀。因此,設計人員在對微地形進行設計時,微地形的設計高度通常狀況下都會控制在1.2m之內。如果住宅區整體的高度比較低,那么景觀建筑物的高度也要低一些,使二者保持具有統一融合性。如果景觀建筑與住宅樓離得比較近,為了能夠有效防止產生風口,景觀建筑設計的高度要保持在30~60cm。在景觀地面尺度的設計上,可以按照黃金比例進行設計;微地形設計最理想的寬度,是要超過景觀建筑寬度的三分之二,這樣能夠為微地形設計留有足夠的橫向空間,同時也更有利于微地形設計垂直空間上的錯落有致。這一種微地形設計方式,比較適用于住宅樓比較高的住宅區,這樣既不會使景觀建筑完全淪為襯托物,也能夠全面展現出微地形設計的個性。
三、微地形在住宅區景觀設計中的實際應用
(一)微地形與景觀建筑物相結合
實際上,微地形與景觀建筑物之間存在著較大的關聯性,二者之間具有雙向適應的特點。因此,微地形與景觀建筑物既要相互融合,又要相互襯托。本文具體將微地形與景觀建筑物之間的關系分為兩種重要的關系類型,具體表現為強調景觀建筑物的主體地位和統籌地位。但是住宅區景觀設計人員在對微地形進行設計時,一般狀況下,既要強調景觀建筑物的主體地位,還要使微地形與景觀建筑物相協調。
(二)微地形與住宅區綠色植被進行結合
綠色植被是住宅區景觀設計人員在開展微地形設計工作期間需要的最具有可塑性的因素。設計人員對綠色植被進行設計、組合排列以及改造后,能夠使其與微地形相互進行補充,這樣能夠有效解決微地形設計無法達到美觀效果的遺憾。比方說在一些凹地形中對綠色植被進行改造,在凹陷處適當種植植被,在一定程度上就能緩和地形連綿起伏的狀況;在凸出的地方適當地種植植被,能夠進一步強化地勢狀況。在微地形設計的影響下,住宅區景觀與綠色植被的形態、疏密程度具有重要的關聯性。在微地形設計工作中,設計人員要注重考量不同季節的變化狀況,根據實際狀況進行詳細分析,選擇能適應季節特點的植物進行種植。因此,住宅區景觀設計中應用微地形,要與綠色植被進行有效結合,這樣能夠有效增強景觀設計的生機,能夠充分展現出景觀一年四季的交替變換。
(三)微地形與道路狀況進行結合
道路是住宅區重要組成部分,是住宅區構成整體款框架的重要因素;道路不僅具有連接性,同時也能對住宅區按照功能作用進行區分,因此道路在微地形設計中占據重要作用。一般狀況下,居住區中的道路被分為三種形式:小區級別的道路、住宅樓中間的道路、宅間小路。小區級別的道路和住宅樓中間的道路,對微地形具有一定的分割作用,同時也加強了住宅區空間的邊界。目前各個城市的住宅區都有地下車庫,設計人員在開展微地形設計工作期間,不能設計較高的坡度,通常狀況下為0.6~1.2m;要選擇輕質土或是陶粒,這兩種土壤能夠有效減輕地下室的頂板荷載;而在實際道路坡度設計上,尤其是對重要道路IAE進行設計的過程中,設計人員設計的坡度不能過高,否則在發生特殊狀況時,不利于車輛正常通行。
(四)微地形與水流進行全面結合
對于微地形空間比較充足的住宅區,設計人員在開展設計工作期間,可以建設人工湖或是構建相應的水流,并將其與綠色植被進行全面結合,為居民構建和諧的微生態環境,為居民開展日常活動營造良好環境。實際上人工水流的形式多種多樣,具體展現為以下幾種類型:一是靜水面人工水流。其實具體指的就是生活中常見的人工湖。對其進行設計時要選擇具有平整特點的地形,設計人員可以將其作為微地形的中心地點,向周邊進行逐步擴建。二是流動水流。住宅區景觀設計人員在對微地形進行設計時,其不作為主體設計因素,而是使其發揮點綴作用,可以將其與綠色植物進行融合,將其設置在綠色植物群中,這樣能夠使居民感到心曠神怡。在對其進行設計時,要重點分析地勢特點,可以由高到低對其進行設計,這樣在重力作用下,就能呈現出自然流水的現象。三是垂直水流。生活中的瀑布、噴泉等就是同一種設計理念。垂直水流與其他類型的水流相比較,在設計過程過中其設計成本比較高,在后期維護期間,需要相應的工作人員對其進行管理與維護。因此,住宅區景觀設計人員要綜合考慮該設計項目的經濟狀況,在資金允許的條件下再決定是否對其進行投資。
總之,住宅區景觀設計是城市景觀設計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科學合理地開展住宅區景觀設計工作,就要堅持安全、以人為本、選擇適當尺度等設計原則,并將微地形與景觀建筑物、綠色植被、道路狀況以及水流等多方面因素進行全面結合,在滿足居民景觀需求的同時,能夠為居民營造健康舒適的居住環境。
參考文獻:
[1]邱興.關于微地形在園林景觀設計中的應用研究[J].花卉,2019(6).
[2]劉蔚蘭.微地形景觀設計在園林綠化中的應用分析[J].建筑與裝飾,2019(9).
[3]周俊,郭新春,胡波.淺談線路微地形微氣象調查分析[J].電力勘測設計,2019(A01).
[4]郭新春,吳國強.基于GIS的微地形因子識別與提取[J].電力勘測設計,2019(Z1).
作者單位:
赤峰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