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福臨

摘 要:中國人愛玉,并孕育出了歷史悠久的玉文化。在當前全球文化與信息互融共通的背景下,玉雕的設計理念與藝術形態也在發生變化,其中簡約主義思想對當代玉雕設計的影響較為突出。中西方簡約主義的交流,不僅幫助創作者們拓寬了審美視野,也為豐富當代玉文化的內涵,實現設計創新提供了機會。
關鍵詞:玉雕設計;簡約主義;設計創新
近年來,隨著我國對外開放程度的進一步擴大,同其他國家的經濟、文化交流日益密切,國內本土文化同外來文化產生了較以往更為多元的融合,其中“簡約主義”的影響尤為突出。而當代玉雕作為中國悠久玉文化的載體,其設計理念中的簡約主義既是對中國傳統哲學“大道至簡”的繼承,又包含了西方形式審美“少即是多”的趣味。研究當代玉雕藝術中的簡約主義,有助于厘清玉雕設計的創新思路,豐富當代玉文化的內涵。
一、中外文化視域下的簡約主義
簡約主義在20世紀80年代作為一種藝術運動發端于西方,其通過最簡約的表達手法以達到最好表現效果的理念,從繪畫領域逐步影響到建筑、服飾等各方面。后又在密斯·凡德羅“less is more”的提煉下,簡約主義的設計理念迅速地在全世界蔓延開來,深刻地影響了無數設計師和消費者。
簡約思想對于中國而言,也并非陌生的舶來品,在早于西方數百年前,這種理念便初顯端倪。儒家經典著作《論語》中,孔子和弟子有這樣一段對話:
子夏問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為絢兮。何謂也?”子曰:“繪事后素。”
在孔子看來,“素”是自然的本質,勝過“繪”后的人為修飾。雖然繁復的裝飾美麗,但如果不是在簡樸的基礎上對比呈現,也不會達到絢麗的效果。這與西方簡約主義注重本質實用的觀點不謀而合。
在這種平淡但不平凡的美學熏陶下,中國畫在用色塑形方面都以簡約為原則,重視構圖的“著素”和線條的“摹意”,例如顧愷之的《洛神賦圖》、齊白石的《墨蝦》。
這些傳統與現代的東西方文化思想在不斷的交融與創新中,形成了當下簡約主義設計的理論基礎、文化內涵及視覺形式,充分顯示出簡約主義設計在傳承與弘揚歷史文化中“合而不同”的創造。
二、當代簡約主義玉雕的藝術特色
(一)還原本質,因材施藝
當代玉雕藝術,除了中國傳統玉文化所構建出的精神價值外,玉雕作為器物本身,材質的優劣與工藝的好壞也是評估其價值的重要組成部分。俗語有道“千種瑪瑙萬種玉”,受地質因素的影響,我國不同的玉石往往在物理性質上表現出一定差異。如羊脂玉大多雪白細膩,而東陵玉大多翠綠透亮,藍田玉有蛇紋且不透明,而獨山玉往往呈多種顏色……
玉雕藝術逐漸趨向于藝術本體和更純粹的美。在這樣的條件下,玉雕工作者們在進行工藝設計時,只有把對玉料本身的評估放在首位,“因才施藝”,才能最大限度避免“大材小用”,造成材料浪費,或是“文不達意”讓觀賞者難以領悟作品美。
張克釗是一位將簡約美學融入玉雕設計的行業大家,其作品《清水芙蓉》帶有典型的東方古典神韻。他巧妙地利用了獨山玉俏色的特點,在最大程度保留玉石原樣的前提下,完成了色彩利用和對人物位置的布局,體現了創作者高超的造型技巧和藝術設計功底。
(二)去繁求簡,注重凝練
實現玉雕設計的簡約主義,不能片面地把簡約等同于簡化,忽視藝術提煉的過程,正如抽象畫的技法也是在寫實畫的基礎上一步步解構提煉得來,并非無跡可尋。也不能忽視與傳統圖樣和技法上的內涵聯系,完全將兩者割裂開來。
近年在我國大型玉器展覽會上,簡約主義寫意風格的玉雕作家及作品已嶄露頭角,并獲得了廣泛的國際關注。宋建國作為我國的工藝美術大師,將簡約理念與玉雕創作融為一體,并把儒、道、禪理念以“天人合一”的思想寓于意象造型中。肖生玉造型作品作為宋建國設計理念的代表作品,“既雕既琢,復歸于樸”。其作品《蘭亭雅集》中大量使用硬朗、率性的直線條,利落而不失趣味,這種簡約但不簡單的設計風格十分具有個人特色。
又如筆者創作的《華夏脊梁》(圖1),整體造型由器皿造型升華而來,再借每個朝代的頭冠來體現秦、漢、唐、宋、元這五個朝代的特征。作品在主體形式上將情懷融入刻意營造的設計情景中,呈現“筆簡而意足”的奧妙和精練。
(三)擺脫匠氣,追求神韻
中國美學大師宗白華先生曾說:“形象不是形式,而是形式和內容的統一,形式中每一個點、線、色、形、音、韻,都表現著內容的意義、情感、價值。”工藝和物象對人的思想束縛,長期以來讓部分玉雕創作者陷入了追求“精工”“滿工”的怪圈,而忽視了作品本身的創意與思想情感。
玉雕師李劍的《世·象》把大象作為創作中心,用簡練的手法雕刻出大象擬人的各態形象,讓欣賞者們把原本無形宏大的抽象命題,聚焦到有型的大象姿態來理解,表現出一種抽象虛空的美感,僅簡約幾筆就傳遞出了無窮之意。
三、簡約主義玉雕的創新進路
當下在提及簡約風商品時,多數人都會下意識地把它同“日韓”“歐美”等詞聯系在一起使用,卻少有“中國簡約風”的表達,這也正暴露出目前我國的簡約主義設計還尚未形成一種有廣泛影響力的設計氣候。當代簡約主義玉雕藝術應當在借鑒海外先進設計思路的同時,積極探索,將中華厚重深遠的傳統玉文化與之結合創新,真正形成一種具有中國本土特色、蘊含中華民族精神、反映時代故事的藝術表達風格。
(一)借符號創新革新設計理念
傳統玉雕中的設計符號,往往都取自花鳥魚蟲、神話人物、民間故事等。它們折射出的的吉祥寓意與審美情趣,因共通的中華傳統文化能較為輕易地被大眾理解接受。但固步自封并不利于當代簡約玉雕藝術的發展,革新設計理念,首先要做的就是進行原有符號的更新與新符號的創造。玉雕設計者們在文化與工藝保護的基礎上,應積極尋求新符號元素的補充。一方面可以借鑒西方藝術手法,逐步讓傳統玉雕樣式“去繁存簡”,為老樣式打造“新面孔”,另一方面可以提煉具有中國神韻的現代符號融入創作之中。
(二)把時代特點融入設計內涵
在設計內涵方面,當代簡約主義玉雕應融入更多時代特點。玉雕藝術大師張樹林創作的《紅色記憶》《歲月蹉跎·錨》等一系列紀念建軍九十周年的玉雕作品,就是集現代簡約美與傳統寫意美于一體的例證。他在《紅色記憶》中用草鞋、軍號抽象化地展現了長征戰士形象,在《歲月蹉跎·錨》中則把玉雕琢為形似王冠的錨的造型,寓意人民海軍乘風破浪、不畏艱難、勇往直前、穩如泰山的堅強意志。作品中展現的愛國主義精神,就是把時代感帶入,把歲月雕琢,把現代與時空的概念刻進作品里的生動注解。
(三)靠品牌營銷加強設計推廣
目前,經典品牌靠品牌聯合的影響力與傳播熱度進行跨界營銷的例子不勝枚舉。我國簡約主義玉雕,可以在這一思路的指導下,聯合服裝品牌等進行品牌銷售。同時玉器品牌可以利用各類電商渠道,針對中青年消費主力人群,合理解構多數消費者心中對玉雕作品“高高在上”的固有印象,在更為年輕平等的語態下營造新的玉器消費氛圍,為玉品牌融入新時代注入更多活力。
此外,簡約主義玉雕也可以同明星、網絡意見領袖合作,借助他們的巨大流量,為優秀的作家作品帶來更多的曝光,實現簡約玉雕理念的推廣,并在傳播中吸引各界人士進行討論,綜合多方意見,對當下設計中可能存在的導向問題糾偏。正如玉雕從業者孫敏所說:“當代玉雕的標志一定屬于當代的創新,如果還是一直在做玉豬龍,要當代玉雕干什么?”簡約主義的大寫意已成為新一輪的玉雕潮流,從個人到行業都應當思考如何進一步繼承創新,推動中國簡約主義玉雕走向更廣闊的天地。
參考文獻:
[1]楊聲丹.設計中的簡約主義思想與簡約設計原則[J].設計藝術研究,2016(4).
[2]宗白華.美學散步[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