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自從疫情爆發以來,牽動著全球每一位華人的心,更牽動著每一家科研院所的拳拳報國心。
他們作為推動社會進步的中堅力量,肩負著社會發展的動力引擎和使命擔當。大疫當前,他們把百姓健康生活作為自己科技創新的初心,把攻克戰役技術難題作為最緊迫的奮斗使命,他們夜以繼日,以最快的速度為戰役前線送去最“硬核”的科研成果,奉上科研人員滾燙的赤子之心。
面對溫州嚴峻的疫情,溫州醫科大學積極投入科研攻關和產品研發,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果。一是眼視光學和視覺科學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開展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試劑盒研發。該產品采用自主研發,將針對nCov2019RNA標本和確診病人的生物標本,優化nCov2019RNA 引物/探針的設計,提高檢測靈敏度和特異性;研發高通量和全自動機械控制系統(AI),以解決檢驗科繁瑣復雜的工作,可以有效減少檢驗過程中存在的感染風險問題,探討試劑盒對復雜生物樣本(如糞便)檢測的適用性。已與溫醫大附屬第一、第二醫院及相關企業合作進行臨床前的測試及優化試驗。二是浙江省生物技術制藥工程重點實驗室緊急研制溫郁金(溫莪術)抗病毒消毒系列產品。產品涵蓋消毒液、洗手液、濕巾、漱口液等。如溫莪術免洗消毒液可用于皮膚、物品和空氣的消毒,消毒濕巾可用于皮膚和物品的消毒。目前,研發的部分產品已經進入第三方檢驗程序。
省疾控中心一行赴疫情分別前往溫州市樂清、瑞安、永嘉、鹿城、甌海、平陽、蒼南、龍灣等地開展技術指導,對溫州市新冠疫情防控中流行病學調查與分析進行技術指導,幫助完善病例信息數據庫,現場指導開展聚集性疫情調查處置,規范隔離醫學觀察工作和醫療機構預檢分診與發熱門診工作,指導完成溫州市及重點縣區疫情分析與形勢研判,提出針對性的防控策略。
該實驗室第一時間成功研發新型冠狀病毒檢測分子診斷試劑盒,目前已申請注冊。開展24 小時無間斷新型冠狀病毒檢測,平均3.5 小時報告結果,為臨床診治和疫情防控爭取寶貴時間。對國內多家企業的12 種新型冠狀病毒檢測設備和試劑開展了臨床應用評價,使相關的分子診斷新技術能第一時間為全國的醫療機構所使用,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患者的早診早治發揮了重要作用。
利用專利分析等情報分析方法,先后完成了《專利分析速遞新型冠狀病毒“戰疫”情報》《推進浙江省區塊鏈+醫療健康應用發展的對策建議》2 篇研究報告。
省計量院快速響應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檢測需求,保障疫情防控監測儀器數據準確。春節期間,省計量院共出動技術人員21 名,服務杭州地鐵13個站點,醫療衛生單位3家,開展其他技術服務5 次,檢定校準疫情防控溫度、醫療計量器具50 臺件,為疫情防控提供計量技術支撐。
該平臺由阿里巴巴達摩院和浙江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等共同研發,通過平臺可大幅度加快新冠肺炎的確診速度,常規人工需要12小時才能確診一例新冠肺炎患者,經過阿里的技術加持,這個過程僅需要2小時;其次,提高新冠確診準確度,可以百分之百檢測到變異病毒;最后,助力新冠疫苗和治療藥物的研發。
該專項面向全國,鼓勵國際合作、院所聯合、校企合作和學科交叉,邀請各高等學校、科研院所有研究基礎的團隊積極參與,主要支持3 個方向:一是新冠病毒疫苗研制,建立新發病毒疫苗快速構建技術、新型冠狀病毒疫苗研制等。二是新冠病毒感染的肺炎治療藥物研發,藥物創新工藝開發、已知藥物及化合物篩選、新型小分子藥物研發等。三是新冠病毒快速診斷、檢測技術研發,針對新冠病毒(2019-nCoV)感染的新穎診斷試劑、監測、檢測技術等。
省輕工院成立了應急檢驗行動領導小組,下設口罩檢驗技術攻關組、應急檢驗對外聯絡組、口罩應急檢驗檢測組、后勤應急保障組4 個組全力保障疫情防控產品質量安全。撰寫《正確使用口罩五問五答》,從專業科學的角度出發及時向社會宣傳科普口罩的正確使用方法。截至目前,完成了各地市市監局和企業委托的口罩、醫用防護服50多批次檢測任務,為企業提供技術,標準咨詢100 多次,提供合理化、優化建議40多條。
1月25日啟動應急檢驗程序,全力保障防護服、口罩以及電子體溫計等緊缺物資的應急檢測。截至2 月3 日,共受理和開展醫用防護服、醫用口罩以及體溫計等疫情緊缺物資的檢測任務38批次。
參與全省新型冠狀病毒疫苗的研發,承擔省自然基金關于新型冠狀病毒感染防治基礎研究項目,目前已成功完成表達刺突蛋白(S)RBD 區抗原重組表達載體的構建,著手啟動蛋白的表達、純化研究工作。提供人才力量支撐,成立公共衛生專家團隊,配合省教育廳研究制定學生返校防控方案,配合濱江區政府制定疫情防控方案。
科研人員充分利用互聯網通訊工具,指導畜牧生產。成員單位諸暨市國偉禽業發展有限公司加班加點全力生產,保障生鮮鴨蛋、咸鴨蛋、皮蛋等產品的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