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學飛
中共滿洲省委自成立之日起,就將宣傳作為一項極其重要的工作迅速展開。這既來自于中國共產黨對當時東北形勢任務的正確判斷,也源于中國共產黨在革命斗爭中經驗教訓的吸取。中共滿洲省委存在的八年中,宣傳工作取得了卓越的成果,其富有特色的宣傳理念、豐富的斗爭經驗成為東北革命斗爭不斷取得勝利的政治優勢。
中國共產黨在東北的宣傳工作曾出現過一些錯誤和偏差:不了解群眾的情緒、群眾的呼聲,以致黨的宣傳不能深入群眾之心;斗爭宣傳沒有中心口號,使群眾認不清當前斗爭目標而降低斗爭情緒。中共滿洲省委成立后,改變過去的工作方法并充實新內容,更加注重宣傳策略的調整,宣傳工作有了很大的進展。
1.宣傳面向廣大群眾。中共滿洲省委成立后改變了過去東北地方組織以理論思想為主要宣傳內容的情況,將宣傳工作與勞動群眾當前需求聯系起來,以他們關心的重點問題作為宣傳切入點,發動引導廣大勞動群眾主動反抗,讓他們自愿投入到火熱的革命活動中去。中共滿洲省委在全面分析東北農村地區的狀況后,根據農民的實際需要,在《滿洲農民運動決議案》中提出“沒收大地主土地,農民自耕自得”,“反抗一切苛捐雜稅”。針對東北地區廣大工人階層實際需要,在《滿洲工人運動決議案》中提出“中國工人一律增加工資”,號召“工人武裝起來”,在東北地區建立各種工人組織,“將工人團結起來進行反帝反軍閥的斗爭”。中共滿洲省委在宣傳中充分關注廣大勞動群眾與切身利益相關的問題,讓群眾清楚地認識到自己的利益所在,主動團結起來為自己的利益斗爭。盡量地說服群眾,使群眾了解黨的策略,接受黨的指導,提高工人階級的覺悟,擴大黨的政治影響,獲得廣大群眾的支持。
在總結宣傳工作經驗時,中共滿洲省委清醒地認識到,如果不能獲得廣大群眾斗爭的組織基礎,而是幻想在軍閥戰爭中蠻干暴動,想奪取政權簡直是做夢。《中共滿洲省委通告第四號》指出,必須“強固黨的組織基礎,啟發階級意識,奪廣大群眾,團結在黨的周圍,加緊反帝運動等”。中共滿洲省委充分了解宣傳要打入到主要群眾里去的道理,“站在陣地以外空喊叫,那么由你長年整月喊叫,群眾永遠不會受你領導”。東北的反抗斗爭在中共滿洲省委的領導下有了很大發展,群眾基礎日益廣泛,加入的群眾增多,一些宣傳工作甚至能公開進行。
2.宣傳注意地域特點。近代以來的東北不但階級矛盾尖銳,民族矛盾更是混雜其中,特別是中日矛盾表現尤為突出,社會突發事件較多,狀況特別復雜。中共滿洲省委在宣傳中結合東北地域特點,加強反日宣傳,準確抓住了東北宣傳工作的關鍵點。
1927 年,中共滿洲省委在《我們在滿洲的政綱》中提出“取消日與張作霖所訂一切條約”“驅逐日本軍警出境”等20 條反帝反封建政策。1928 年的《中共滿洲省臨委臨字通告第二十一號——反日宣傳大綱》指出:“各級黨部于接到此通告后應當根據以下各種事實切實宣傳,使民眾認識日本不但是中國民族解放的最大勁敵,而且是世界工農革命的最大勁敵。”中共滿洲省委在宣傳中明確指出,日本田中內閣所謂“滿蒙新政策”就是要把東北三省和蒙古完全殖民地化,向東北廣大民眾揭露日本帝國主義者對中國工農的殘酷剝削。1928 年11 月的《中共滿洲省委臨字通告第三十五號——關于反日運動的宣傳行動大綱》中對宣傳反日運動的鼓動原則、口號及宣傳方法都作了具體詳細的部署。
九一八事變第二天,中共滿洲省委馬上發出《為日本帝國主義武裝占領滿洲宣言》,揭露日本帝國主義的丑惡嘴臉,號召廣大東北民眾要“罷工、罷課、罷市,反對帝國主義占據滿洲”,“驅逐日本帝國主義與一切帝國主義的海陸空軍”等等。中共滿洲省委同時大力宣傳義勇軍壯舉,高度贊揚他們的愛國行動,動員社會各界積極支援抗聯斗爭。通過一系列的宣傳鼓動工作,東北民眾反日情緒迅速高漲,抗日烽火在各地燃燒起來。
3.宣傳與熱點相聯系。中共滿洲省委特別關注東北發生的重要事件,針對群眾關心的熱點加強宣傳工作。1929 年7 月10 日,中東路事件爆發,東三省群情激憤,中共滿洲省委迅速反應,接連在7 月13 日、7 月15 日等時間發出《省委通告》《省委關于中東路事件的宣傳大綱》等多份文件,揭露反動統治利用愛國主義假面具擴大自身宣傳的本質,使廣大群眾更清楚地認清了軍閥本質,充分認識到中國共產黨領導革命斗爭的重要意義。中共滿洲省委于10 月5 日發表的《擁護蘇聯還是擁護軍閥帝國主義》號召廣大群眾要“反對軍閥占駐中東路,反對國民黨政府勾結帝國主義向蘇聯進攻,反對國民黨賣國,反對國民黨軍閥戰爭”,“反對日本帝國主義,反對一切帝國主義”。
萬寶山事件爆發后,中共滿洲省委有計劃地發動群眾,通過召集群眾會議、談話、講演、演劇等方式展開宣傳工作,將宣傳打入各種群眾組織,站在群眾立場上發表宣言,把群眾的思想轉變到黨的影響之下。
為向廣大民眾宣傳黨的理論,號召廣大民眾奮起抗爭,滿洲省委針對不同的宣傳對象采取各種有效的宣傳方式,黨在東北的影響力不斷擴大。
1.宣傳具有針對性。中共滿洲省委在宣傳中特別注意到,針對不同的宣傳對象要采取與其身份相符合的宣傳教育內容和方法。“戴著大禮帽,架起金絲鏡子,擺出老學究或大學生的態度,搖頭擺尾,滿口革命名詞,拿這樣的態度同工人、農民、士兵說話,他們簡直理都不理你。服裝必須群眾化,說群眾常說的話,一切態度習氣等都要與群眾一致,與群眾打成一片,才能得到群眾的信任,群眾才能了解你是為他們謀利益的。”為推動東北工人運動的發展,中共滿洲省委于1928 年創辦《滿洲工人》刊物,針對廣大工人階層文化水平普遍不高的問題,《滿洲工人》十分注重趣味性,文章語言通俗易懂,采用工人日常交流用的語言文字撰寫文章,使廣大工人看得懂、易接受。同時,利用漫畫、膾炙人口的短文等,向廣大工人階級宣傳革命思想。
對于宣傳標語,《中共滿洲省委通告第四號》提出:“文字須力求通俗簡明……最好由工人投稿,由工人說,同志代寫,總求工人一聽就懂。”中共滿洲省委在給盤石縣委關于宣傳鼓動的信中指出:“宣傳品上,要抓緊中心,不必要的不必說,字數要盡量減少,句子要通俗化。要多多采用群眾最容易懂的方言土話。”這使得中共滿洲省委的宣傳鼓動工作非常富有感染力和吸引力,直白易懂,達到宣傳的效果。
2.宣傳方法多樣。中共滿洲省委最為重要的宣傳方式是報刊。中共滿洲省委組織編印了大量的報刊宣傳革命思想,如《滿洲通訊》《滿洲工農兵》《關外》《滿洲紅旗》《戰斗》等。這些報刊有著很強的政治色彩及戰斗性,為提高群眾政治覺悟服務,為轟轟烈烈的革命斗爭服務。各時期發行的報刊都具有很強的統一性,所刊載內容都以傳達黨的意志為中心,在黨的統一領導下展開對外宣傳工作。報刊材料內容都力求淺顯,文字十分通俗生動,使群眾容易接受了解。有的報刊為秘密發行,有的則利用一定的掩護公開發行,大膽開拓新的輿論宣傳陣地,如利用日本人創辦的特殊背景為掩護的《大北新報畫刊》。
在宣傳過程中,中共滿洲省委充分利用各種宣傳方式手段,組織黨組織、團組織及群眾團體宣傳隊、粉筆隊、標語隊、讀報組,不斷到工廠、兵營、學校中去開展宣傳工作,通過寫信給學生義勇軍,使學生更加認同黨的主張和理念;在工人、商人、農民中宣傳鼓動成立救國團,取得反日運動的領導權;充分利用灰色團體名義,領導一切民眾團體向政府力爭集會、結社、言論、出版等自由。
中共滿洲省委建立以后,黨員政治水平參差不齊,有的黨員因為政治水平太低,不能了解革命內容的轉變和正確策略的運用,致使中國共產黨無法在群眾運動中起到核心作用。所以,要擴大黨的宣傳,提高黨員的政治水平是中共滿洲省委急務之一。
中共滿洲省委出版的刊物中,不但有對外宣傳的刊物,更有針對黨內宣傳教育的專門刊物。如1932 年出版的《戰斗》,作為黨內教育訓練的刊物,它是中共滿洲省委具體領導下級同志在政治上、理論上、工作方式與方法上求得解決的刊物。將好的戰略戰術以及實際工作經驗向廣大黨員同志宣傳,促使其學習,發展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自我批評,強化黨內建設。積極開辦各種形式的人才訓練班,培養人才隊伍。針對黨內同志的宣傳教育,中共滿洲省委特別注意方式方法,強調要用啟示法、說服的方式,將黨的路線和工作策略以及一般理論問題用很實際的材料、淺顯通俗的文字和話語,清楚地解釋出來,使同志聽了不但能了解,并且能靈活運用,不是消極機械地服從,而是積極自動地執行。
中共滿洲省委以實際斗爭鍛煉同志的實戰能力,在每個大小的斗爭中都要告訴同志應如何去發動群眾,如何告訴群眾必須在某種形勢下斗爭方會得到勝利。隨時將斗爭中所取得的經驗明白告訴同志,譬如說某個斗爭勝利了,勝利的原因、如何發動更廣大的群眾等。中共滿洲省委為黨培養、鍛煉一大批優秀干部,為黨在東北的宣傳工作進一步展開建立了堅實的基礎。
正是中共滿洲省委執行了正確的宣傳路線,中國共產黨在東北地區的影響力迅速擴大,并逐步確立了在東北革命運動中的領導地位,星星之火呈燎原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