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 敏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全國各級各類醫療機構按照黨中央及國務院的統一部署,堅持把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以最堅決的態度、最嚴格的措施、最有力的行動,投入疫情防控攻堅戰,346支醫療隊4.26 萬名醫護人員“逆向而行”馳援武漢和湖北,為打贏疫情防控攻堅戰作出了突出貢獻。醫療機構是公共衛生事件發現、報告和處置的前沿陣地,是救治患者、挽救生命的最重要力量,是全社會共同攜手、抗擊疫情的最關鍵一環。在這一過程中,醫療機構應該加強檔案的收集,真實、立體、全面、客觀地記錄好戰“疫”歷程,講好戰“疫”故事。本文結合工作實際,談幾點思考和體會。
1.利用檔案加強科學研究。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發生的傳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圍最廣、防控難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到目前為止,新冠病毒從哪里來、中間宿主是什么都還沒有確定,同時在臨床救治和藥物、疫苗研發、檢測技術和產品、流行病學等許多方面還需要加強科技攻關。各級醫療機構保存的病歷檔案、醫務人員對病人患病經過和治療情況的記錄將是今后進行這些科技攻關最有價值的資料。
2.利用檔案展現民族精神和行業精神。新冠肺炎疫情是一次磨難,也是一場考驗。在以習近平總書記為核心的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全國各族人民戮力同心,共抗疫情,厚植在中華文明基因里的偉大民族精神成為我們全面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的強大精神力量。面對疫情,廣大醫務人員迎難而上,書寫了一篇篇大公無私、公而忘私、舍小家為大家的感人故事。因感染殉職的醫院院長,因疫情推遲婚期、主動請戰而不幸感染病逝的醫生……他們奮不顧身,用汗水乃至生命踐行了“敬佑生命、救死扶傷、甘于奉獻、大愛無疆”的衛生行業精神,這些精神應當永遠為后人銘記傳承。
3.利用檔案向社會公眾傳遞科普知識。為避免交叉感染,疫情發生后,人們必須相互遠離。這種特殊性,讓很多人失去了往日的平和與淡定,失去了信任和力量,陷入了焦慮的情緒,甚至有點恐慌。各大醫療機構的知名專家學者每天就群眾關心的話題提供專業解答,對模糊認識及時廓清,對錯誤看法及時引導和糾正,廣泛普及科學防護知識,讓群眾放下擔心。收集這些檔案,并在今后利用這些權威的疫情防控專業知識以及醫療機構成功的病例救治經驗對廣大社會公眾進行科普宣傳,可以增進社會公眾對傳染病發生發展規律的認知,達到增強信心、減少恐慌、穩定民心的目的。
新冠肺炎疫情是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其應對與處置過程復雜多變,涉及面廣,要全面、客觀、真實、詳細地反映整個事件的來龍去脈,重現事件應急處置的全貌,必須加強對各種類型檔案的收集,包括文書檔案、專業檔案、聲像檔案、實物檔案、網站網頁、社交媒體等多種載體、類型檔案的收集[1]29。作為醫療機構,重點收集領域包括以下方面。
1.綜合協調方面。疫情發生后,各級醫療機構積極行動,第一時間成立專項工作組和專家組,及時制定應急措施和工作方案,上傳下達各項工作。在綜合協調方面應收集的檔案包括:建立防控工作機構、形成協調機制的文件材料;上級下發的關于防控工作的決策和部署;主要領導同志對防控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召開防控工作會議的會議記錄、紀要、決定、領導講話;開展防控工作形成的規定、辦法、意見、通知、應急預案以及關于防控工作的請示、報告、批復、批示、函等文件材料。
2.醫療救治方面。新冠肺炎是一個新發傳染病,醫療機構需要保存的最重要的檔案資料,一是在醫療救治過程中形成的診療用藥方案、診療記錄、新冠肺炎確診患者的病歷檔案等,它們詳細記錄了疾病的發生、發展、轉歸,以及患者進行的檢查、診斷、治療等醫療活動全過程,是醫學科學研究最有價值的資料。二是調整醫療資源、診療安排,完善監測、診療、隔離、救治流程過程中形成的檔案材料,主要包括完善發熱病人預檢分診、接診篩查、轉運消毒等流程形成的處置方案;開展疫情監測、研判、登記、報告形成的制度、方案;針對患者實施的陪護制度、病房探視制度等。三是加強人員培訓以及派出醫療隊伍形成的檔案材料。為加強院感防控,嚴防醫護人員感染事件發生,醫院組織了各類培訓,包括穿脫防護用品的流程和動作要領、應急防控演練、職業暴露后的處置流程等,這些資料都應該收集起來供以后查考。疫情發生后,醫務人員紛紛自愿請戰,馳援武漢。要廣泛收集支援武漢一線醫護人員的個人照片、工作影像、抗疫工作日記、工作筆記、“請戰書”、書信等檔案資料,以及有典型意義的工作證件、車輛通行證、旗幟、標牌、宣傳品等實物。四是反映醫療機構廣大干部職工在疫情防控、復工復醫過程中,默默無聞、無私奉獻、倡導文明新風等方面的資料,包括作出貢獻的個人、團隊的照片、音視頻資料、事跡材料等。此外,還包括落實上級提出的防控措施,加強對本單位人員的健康監測形成的文件材料。
3.科研攻關方面。戰勝疫情,關鍵還要靠科技。習近平總書記2020 年3 月2 日在北京考察新冠肺炎防控科研攻關工作時強調,要把新冠肺炎防控科研攻關作為一項重大而緊迫的任務,綜合多學科力量,統一領導、協同推進[2]2,盡快攻克疫情防控的重點難點問題。全國各地三級醫療機構圍繞重癥救治技術、中醫藥防治技術、精準監測診斷技術及流行病學等方面,啟動實施了一批應急攻關項目,推進新型檢測試劑、抗體藥物、疫苗和診療方案等攻關,包括已納入《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六版)》的康復者血漿療法,力爭在最短時間取得突破。檔案部門需要收集的資料包括:本單位組織實施疫情防控應急科研攻關項目形成的研發方案、設計方案、實驗記錄,進行臨床試驗形成的材料,實驗室生物安全管理方面的材料,科研成果申報注冊以及推廣應用、落地產業化形成的材料[3]16,與疫情高發國家或地區開展病毒溯源、藥物及疫苗研發、試劑檢測等方面的科研合作資料等。
4.后勤基建保障方面。萬眾矚目的武漢火神山醫院僅用10 天時間便從一片荒地上拔地而起,很大程度上得益于2003 年抗擊非典期間北京小湯山醫院的設計和施工圖紙檔案。為收治新冠肺炎患者,各地新建、改建了一批醫院作為定點收治醫院,這些醫院首先應完整保存在新建、改造過程中形成的設計方案、施工方案、竣工圖、工作流程等文件材料。其次應收集后勤保障部門統籌防護防疫用品、藥品和救治設備等應急物資、開展生活垃圾清運、保證環境衛生形成的文件材料。疫情暴發后,武漢各定點醫院為防止院內交叉感染,改造了空調通風系統;隨著醫用氧用量急劇上升,緊急改造了供氧系統,這些改造方案也應很好地保存,供今后醫院建設查考。三是安全保衛部門協助落實隔離措施,依法處置與疫情相關的社會治安突發事件,維護穩定形成的文件材料。四是財務部門保障相關患者醫療救治費用形成的文件材料。五是醫療機構接受各類社會捐贈以及物資的登記、分配、使用、公示等方面形成的材料。
5.宣傳督導方面。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政治局常委會上指出:“疫情防控形勢嚴峻復雜,一些群眾存在焦慮、恐懼心理,宣傳輿論工作要加大力度,統籌網上網下、國內國際、大事小事,更好強信心、暖人心、聚民心,更好維護社會大局穩定。”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斗中,無論是救治病人的疫情一線,還是服務保障的后勤,廣大黨員干部和基層黨組織都切實發揮了模范帶頭作用和戰斗堡壘作用。宣傳教育和輿論引導工作要生動講述防疫抗疫一線的感人事跡,將他們在災難面前彰顯出的共產黨員本色、將他們用實際行動踐行共產黨人初心使命的情懷講述好、宣傳好。因此,檔案收集范圍應包括:宣傳部門發布的信息、普及疫情防護和健康知識形成的材料;防控工作形成的公告、信息、簡報等;對抗疫先進個人、先進事跡等進行宣傳形成的文件材料。為深入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地在疫情防控一線考察識別干部的要求,組織部門把疫情防控一線作為檢驗干部、識別干部、選拔干部的重要陣地。各醫療機構也要收集本單位跟蹤考察干部在防控工作中的表現形成的文件材料,對疫情防控責任落實不到位,工作不力,失職、瀆職的有關人員進行追責、問責形成的文件材料等。
1. 建立健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檔案工作網絡和制度。嚴密的工作網絡和嚴格的工作制度是做好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檔案收集工作的根本。各醫療機構要在突發事件應急工作辦公室設專職檔案員,各業務科室設兼職檔案員,形成一個檔案工作網絡機構。兼職檔案員要有科學的態度、嚴謹的作風、負責的精神,能主動將所在業務科室資料及時收集整理歸檔。專兼職檔案員經常保持聯系,專職檔案員對兼職人員及時給予業務指導,提高他們主動參與的積極性,充分保證官方重要的文件資料全面歸檔。
2. 面向抗疫一線人員全過程、多形式收集一手材料。防疫檔案收集應當貫穿疫情防控工作整個流程,醫療機構應該通過多種渠道和方式向疫情親歷者、疫情防控工作第一線工作人員征集一手材料,對他們在工作中形成的文字材料、照片、影像、實物等進行全程跟蹤,或在疫情結束后對其采集口述檔案。在“人人都是記者”的自媒體時代,檔案部門還要積極關注并創造性地收集微信、微博等社交平臺上一些有價值的社交媒體信息,這樣才能使疫情防控檔案更加全面、立體、生動、豐滿。例如,在此次疫情中,最早對新冠肺炎發出的警示就來自武漢醫務工作者的微信交流平臺[4]19。因為連續多篇發在微信朋友圈里的戰疫手記,“小蔡醫生”微博賬戶廣受關注。“小蔡醫生”姓蔡名毅,是武漢市中心醫院疼痛科主任,從1 月27 日起帶隊接管醫院發熱門診二病區,到2 月17 日被安排輪崗休息,他在抗疫一線連續奮戰了20 多天,一字一句,蔡毅敲下了這段艱難時光里刻骨銘心的感受[5]13。各醫療機構的檔案室要本著“寧寬勿嚴,寧多勿少”的原則[6]44,廣泛進行抗疫檔案收集,把非常時期不同尋常的“歷史記錄”全面、完整、客觀、真實地保存下來,使醫療機構檔案工作能夠真正地擔當起傳承記憶、再現歷史、繼往開來的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