蔽芾①甘棠②,勿翦③勿伐,召伯④所茇⑤。
蔽芾甘棠,勿翦勿敗⑥,召伯所憩。
蔽芾甘棠,勿翦勿拜⑦,召伯所說⑧。
(原文據中華書局2011年版《詩集傳》)
【注釋】
①蔽芾(fèi):樹木高大茂密的樣子。
②甘棠:棠梨、杜梨,落葉喬木,果實圓而小,味澀可食。
③翦:同“剪”。
④召(shào)伯:即召公奭,姬姓,與周公一起輔佐周成王,實現政通人和。周成王死后,他又輔佐周康王,開創“成康之治”。
⑤茇(bá):在草舍居住。
⑥敗:伐,毀壞。
⑦拜:曲折樹枝。
⑧說(shuì):通“稅”,休憩,止息。
【譯文】
棠梨樹郁郁蔥蔥,不剪不砍細細養護,曾是召伯居住處。
棠梨樹郁郁蔥蔥,不剪不毀細細養護,曾是召伯休息處。
棠梨樹郁郁蔥蔥,不剪不折細細養護,曾是召伯停歇處。
【簡析】
《甘棠》歌頌了當時社會廣受人民尊敬愛戴的官員召公。人們懷念召公,連他種的樹都不忍心破壞,后人便作了這首詩來紀念他。全詩純用賦體鋪陳排衍,物象簡明,而寓意深遠,真摯懇切,體現了人民對召公的贊美和懷念。全詩共三章,每章三句,三章之間只有“伐”“敗”“拜”和“茇”“憩”“說”六字之不同,看似重復拖沓,實則是通過這種反復歌詠的方式來表達人們的念念不忘。而且從“伐”“敗”“拜”三字來看,對甘棠樹傷害的程度越來越輕,正好體現了人們心中對甘棠樹的極其珍重與呵護,敬仰、親切之情溢于言表。而從每章最后一句的“茇”“憩”“說”來看,程度大體一致,則更是讓讀者感覺到召伯休憩于甘棠樹下的種種形象,可謂歷歷在目。顯然百姓們對召伯生前的所作所為都極為關注,他們都一致希望為百姓操勞的召伯能夠得到很好的休息。所以,《甘棠》雖然并未明確寫出召伯對人民的貢獻,但從詩句中,當地父老諄諄告誡子孫千萬不可傷害甘棠樹的敘述,我們不難想象,召伯在世時一定是愛民如子、處處以百姓為念,百姓才會愛屋及烏,以留存樹木的方式來懷念召伯。《說苑·貴德》記載:“孔子曰:‘吾于甘棠,見宗廟之敬也。’”這里說的是,孔子傳授《甘棠》之詩時對學生說:“這棵樹被保護得如此良好,可見這棵樹在百姓心中,比一座宗廟更值得敬重,召伯真是一位了不起的賢人啊!”正如朱熹在《詩集傳》中的注解所言:“其后人思其德,故愛其樹,而不忍傷也。”“勿敗,則非特勿伐而已,愛之愈久而愈深也。”自從《甘棠》這首詩流傳開來之后,“甘棠遺愛”便常用來表示“懷念贊頌離去官員的政績”,也可寫作“甘棠之惠”“甘棠之愛”,或“甘棠有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