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是一場與時間賽跑的戰爭,也是一場數字化能力建設的大考。在這場人民戰疫中,以數字化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但也顯示出信息化數字化支撐不足的問題。后疫情時代,數字化將繼續為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提供科技支撐,在多個場景中展現出廣闊的運用前景,為企業轉型升級發展注入新活力,助力企業不斷升級蛻變。
2019年,當人們還在暢談數字化轉型是大勢所趨的時候,2020年伊始的一場疫情成為了推動這一進程的導火線和催化劑,數字化的價值和優勢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應用和再開發。一方面,為了與肺炎疫情抗爭,各醫療機構、科研部門和科技企業迅速行動,把大數據等技術應用到疫情監測分析、人員管控、醫療救治等各個方面,身手不凡讓數字化成為戰“疫”的強有力武器。另一方面,數字化技術還可以提高精細管理能力,幫助企業有序復工復產。不少省份啟用的釘釘復工平臺,通過員工健康打卡,可以讓企業管理者精確掌握員工的健康情況,實現因人而異、有序安排,能夠在組織、管理、銷售、運營等多個方面維持運轉,降低疫情帶來的影響。
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給人們的生活按下暫停鍵,但從最初的手足無措到如今的井然有序,疫情之“危”中,數字經濟展現出無限生“機”,為經濟添了一抹亮色。在日常生活中,在線教育、在線視頻、在線購物、在線辦公全方位充實人們的生活;在防控一線,無差錯發藥機器人、全能消毒機器人、超聲機器人、測溫巡邏機器人等人工智能的上線在保障服務的同時降低了人員接觸感染的風險;在企業運行中,數字化平臺讓客戶快速了解供應鏈變化,工業機器人讓生產效率不打折扣;在政務運用中,200多個城市建設數字防疫系統,上線健康碼,極大提升了防疫效率;稅務部門運用稅收大數據,從行業、地區、規模、經濟類型等維度深入分析經濟運行動態,梳理產業鏈、上下游需要解決的問題,為企業恢復生產經營提出幫扶措施。
借助互聯網手段實現數字化升級,不僅是抗疫應急的手段,更應演變為企業長期戰略,幫助企業發現新的機會,提升企業競爭力。疫情讓更多的居民開始接受、習慣線上服務,體會數字化服務所帶來的便利,也倒逼部分企業加快數字化建設,為整個服務業的數字化進程按下了加速鍵。3月17日,國務院常務會議要求加快重大投資項目開、復工,對“互聯網+”、平臺經濟等加大支持,壯大數字經濟新業態,依托工業互聯網促進傳統產業加快上線上云。新的業態與國家政策雙向加持,正在加速各行各業數字化轉型的步伐,為企業轉型升級發展注入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