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俊


陳智曾經(jīng)在一篇書法短論中寫下過這樣一段話:“黃山谷說,學書如參禪,當照破生死之根。我對書法喜歡水流花開自由自在的狀態(tài),始終向往著那種淡然自足的禪悅之心。得自在之心,洞見光明本性,方可談為藝為人。自見本性,無住生心,智者所謂的心齋、坐忘,其實就是一種把握自我,通于自然萬有的心性”。
陳智的這段話,我讀著時很感動。他是這樣做了的,更讓我們敬佩。陳智所以如此想,也如此做,則正是這樣的“智者”。
陳智兄以“棹雪齋”顏其書屋,很有意思,我特別喜歡。《世說新語·任誕》記載這樣一個故事:“王子猷居山陰,夜大雪,眠覺,開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詠左思《招隱詩》。忽憶戴安道,時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經(jīng)宿方至,造門不前而返。人問其故,王曰:吾本乘興而行,興盡而返,何必見戴?”這就是讓人們津津樂道的“王子猷雪夜訪戴”,由這個故事又敷衍出“棹雪”這一頗有情趣的行為。子猷(王羲之子徽之)棹雪訪友,是魏晉名士的做派。陳智的“棹雪”,則更注重于“乘興而行,興盡而返”的隨性和超脫,這當然與他研究佛法禪理有關(guān)。陳智聽信黃山谷所說學書如參禪,所以他一邊學書一邊參禪,許多道理他很懂。佛性是不牽不掛、無欲無求,無拘無束的境界就是佛的境界,他是明白的。他還推崇黃山谷的另外一句話,“老夫之書,本無法也,但觀世間萬緣,如蚊蚋聚散,未嘗一事橫于胸中,故不擇筆墨,遇紙則書,紙盡而已,亦不計較工拙與人之品藻譏彈”。以為經(jīng)典,征引著文。如此,則陳智的書法,一定是禪意盎然的。
禪意的書法重視表現(xiàn)自然的神韻,主張從自然形態(tài)中領悟空靈而純靜的自然真趣。以此為因,陳智認為“心禪畫境”很符合書畫藝術(shù)家的生命狀態(tài),他曾經(jīng)主持一份佛學刊物的一個欄目,名稱就是“心禪畫境”。他認為書法的理想境界是“簡淡而然,虛空而然”。既作如是觀,所以他提倡書法應當傳達天然妙趣和純真韻味,反對在創(chuàng)作時刻意作態(tài)、設計矯飾。他認為,現(xiàn)代許多中青年書家無法擺脫功利心態(tài),在他們的創(chuàng)作中,難以體現(xiàn)書法本身應有的閑適、自由、自然而然的狀態(tài)。他們下筆便作千秋之想,古代書人那種淡然自足、閑適悠游的創(chuàng)作心態(tài)已經(jīng)不復存在。“書法之根本不在于技之炫目,而在于隱之于技之后的那種本真,那種生趣和曠達。中國書法重在展示這種生趣,是要體現(xiàn)士人淡逸、蕭疏、悠遠、空靈、荒寒、古雅、奇迥等等生命追求,是一種體道的過程,書法成了士人心境的一種抽象顯現(xiàn)”。他感慨今日之書壇,人們多追求技法嫻熟、形式可觀等外在的東西,而內(nèi)涵豐厚、韻味悠遠的作品實在是太少了。
陳智喜歡自然界的原始、熱烈與自由,他說,自然可以給人以遐想,也可以給人以啟示。所以,古往今來的藝術(shù)家們都是喜歡親近自然界的,猶如僧人都喜歡深山。他對書法創(chuàng)作審美的思考也是一樣,他重視本心,追求本色思想,更多的創(chuàng)作都是希望達到純凈、無意而自然的狀態(tài)。對于書法藝術(shù)的創(chuàng)作,他一向是向往平和簡靜的狀態(tài),他的書法,入乎自然之內(nèi),又超乎意象之外。人們從他的書作里不僅可以領悟到自然的妙趣,還能體味到禪意的至境和禪書的韻致。
他認為書之道絕不僅僅是法的要求,“人生難得是從容,從容二字指的是生命的狀態(tài),于書亦然。而今時事繁煩,存一方冷處觀之,或可得書道真味”。他在許多場合提出,書法作為漢民族本土文明的精髓,在其產(chǎn)生之初就融入了民族文化的精神內(nèi)核,其本質(zhì)的文化基因是東方的文化精神、士人情懷和生命追求,而其外相則是平淡、恬靜、空靈、古雅等等。陳智的創(chuàng)作,本著不隨時風的心性和抒寫性靈的理念,追求心靈與藝術(shù)的契合無間。友人對他有評論,劉墨說喜歡他的“于由動之靜時得之”的“有我之境”,即有“我”在,創(chuàng)作中形式的炫耀是不足道的。梅墨生說陳智書法古樸自然,盡管沒有見到精微的筆法,卻內(nèi)含元氣,不落俗套。李晶說,被陳智書法顯現(xiàn)的清雅又圓融的氣象所感動,那種境界,讓人讀懂了技巧之外的生命內(nèi)涵。所言皆是知者之論。
“為藝和生活是一樣,總是在迷失與覺悟之間的,生活需要調(diào)節(jié),藝術(shù)也需要去純凈狀態(tài),那么就讓我們沉靜下來,去點燃那盞智慧的心燈,靜靜地品味那生命的感動”。“時光流轉(zhuǎn),歲序更替,歷史對于文化的沉淀必將會回歸自性與自在。當我們愿意歇卻狂心、抬頭仰望滿天的星空時,我們就開始走向覺悟了”。陳智如是說。他悟出了書意與禪境的契合。
陳智在禪意的漱澗清流里暢游,在他,藝術(shù)和生活,所有的一切,都應當脫凈鉛華、真氣流衍、無滯無礙,值得留戀的是生命的自由。果能如此,他一路走過來,眼前將是更絢爛的風景。
陳 智
國家一級美術(shù)師,供職于合肥市文聯(lián)。現(xiàn)為中國書協(xié)會員,中國文藝評論家協(xié)會會員,安徽省書協(xié)副主席、學術(shù)委員會主任,合肥市書協(xié)主席。
書法作品參加中國文聯(lián)、中國書協(xié)主辦的第二屆中國書法蘭亭獎、全國第八屆中青展、等全國性重要展覽。
理論研究成果入選全國書法研討、論壇等重要學術(shù)活動二十余次。獲中國文聯(lián)第六、九屆文藝評論獎二等獎,多次擔任全國書法學術(shù)研討會評委;論文發(fā)表于《中國書法》《中國書畫》等專業(yè)報刊。策劃并主持全國近現(xiàn)代江淮書風研究、鄧石如與清代碑學研討會等系列活動。
舉辦陳智書法藝術(shù)展;著有《墨證菩提——陳智書法藝術(shù)》《近現(xiàn)代江淮書風研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