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鈺博(廣東石油化工學院,廣東 茂名市 525000)
某公司焊接車間生產的能是多樣,種類繁多,數量較大。本文選擇了一種產量多、需求較大的產品,即汽車底盤中副車架,對其生產流程進行研究,以此來反應Benteler公司車間存在的問題,并作出相應的優化[1-3]。
副車架支承前后車橋、懸掛的支架,使車橋、懸掛通過它再與“正車架”相連主要采用鋼材作為原材料,主要制作工藝是沖壓板和熱成型管的焊接,焊接特點主要有材料薄、工藝要求高、焊接缺陷多、工件定位難、很多焊接都是需要與外部軸配合的環焊。如圖1所示。

圖1
本產品是在X-261生產線上進行加工,先由物流人員在產品生產之前將各零件運送到相對應的工位,零件的運輸次數是由生產節拍決定的。在X-261生產線上,有9道生產工序,8個工位,2個倉庫,11名操作員,其中一個工序是兩個工位,另一個工序兩名操作員,其余均為對應的一個工序一個工位一名操作員。工序流程依次為零件運送——分總成焊接——主體焊裝單元1——主體焊裝單元2——主體焊裝單元3——焊后處理——補焊——噴漆檢驗——成品打標,具體生產流程見表1。
首先零件由物流人員運送分配到相對應的崗位,其次由操作員按照工藝說明拿取沖壓件,進行檢驗,擺放到焊接機器人對應的凹槽里,啟動機器,機器自動焊接后取出半成品件傳遞到下一個工位。零件依次進行分總成焊接、主體焊裝單元1、主體焊裝單元2、主體焊裝單元3之后,傳遞至補焊工位,手工焊操作員對機器焊接件進行檢查,對焊接不完全部位進行補焊處理,接著傳遞至焊后處理工位,操作員對焊接完成件進行清渣處理,然后操作員對零件進行噴漆檢查,合格產品最后傳遞到打標工位,有操作員裝箱打包,等待拖車運送進倉庫。
B公司上班制為三班倒、所謂的三班是白班,中班和晚班、在一定時間內規定的,按照三班輪流倒的原則實現生產。在生產之前由安全員負責安全檢查以及衛生維護,并且定期開展衛生安全方面的培訓與知識普及,這生產的設備車間的工裝以及詳細的設施情況進行維修和勘察,確保不影響正常生產與使用。然后才進入生產環境,當人工就位時,生產資料已經按部就班地出現在生產線中,操作員除了按照規定和方法進行正常的日常生產外,還要隨機抽取一些樣品做安全檢查。確定抽樣無誤,不影響生產之后,才正式投入批量生產。通常白班和中班的時間約為七個小時,實行人性化的管理,留出吃飯和休息的空余時間,確保每個機器都配備一個專業的操作人員,部分工位安排2名。
在員工就位之前,生產物料需要輸送到相關生產線上,所以在生產物料分批輸送過程中,很容易造成混亂和少件的情況。為了避免這一情況的出現,需要按批次的輸送,并且掌握輸送規定的時間和生產的頻率。確保在上一批次操作人員即將結束生產之前,將第二批次的相關生產資料輸送到生產線上,形成一個良性的平衡與循環,在生產線之間與不同生產線之間的聯系都是由人工完成的,所以就需要耗費巨大的人力資源,無形之中增加了人工的成本,在距離較遠的生產線之間設置暫存區,可以緩解生產的緊張壓力,更好地為良性生產服務。
本論文的主要內容是精益生產模式下焊接車間生產線的改進研究,以精益思想為指導,根據改進方案修改設備布局、產線節拍、人員配置等,生產企業對于生產流程進行優化升級,避免不必要的浪費和損失,提高生產的效率,減少生產的流通成本,在企業內部實現資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益的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