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 明
上饒幼兒師范高等??茖W校(江西 上饒 334000)
中國傳統文化底蘊深厚,其文化內涵與展現形式都與西式文化有很大的不同,在中國文化認同感逐漸加強的當下,中國傳統文化元素受到設計師的青睞。隨著時代的發展以及審美的變化,過于繁復的樣式和圖案不再符合人們的審美標準,在現代設計思維之下,設計師需要提煉中國傳統文化元素,凝練其設計語言,使其符合現代人審美[1]。文章主要以燈飾設計為例,對中國傳統文化元素的設計應用展開探討。
中國傳統文化,是基于中華民族,以儒家思想文化為核心,同時融合其他不同思想文化內容而構成的一種文化體系。中國傳統文化強調中國文化的歷史淵源以及對歷史文化遺產的傳承與發展。中國傳統文化元素則是脫胎于傳統文化,具有代表性與概括性,且能被大多數中國人所認同的形象、符號等。
(1)中國結。說起中國傳統文化元素,辨識度和認知度最高的就是中國結,其是中國特有的一種手工編織品。此種編織品最初出現在服飾的裝飾上,后期被應用于大型禮儀場面,發展到現代,中國結已經成為一種象征,以各種材質和方式被應用到裝飾上[2]。中國結外觀十分精致獨特,而且還有很多不同的制作方式,如雙錢結、紐扣結、琵琶結等。中國結承載著美好的寓意與祝愿,代表著闔家團圓、幸福安康,因此深受中國人喜愛,同時也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代表元素之一。
(2)宮廷花燈。即宮燈。宮燈藝術最早出現在東漢,貫穿了中國漫長的封建歷史時期。與西方宮廷用燈不同,中國宮廷花燈具有非常明顯的地方特色,通常用細木作為骨架,鑲嵌上絹紗或白紙,并在上面繪以精美的圖案,制作成為彩繪燈。宮廷花燈制作繁復,不但要具有照明的功能,還要在制作上展現出宮廷貴氣,因此衍生出多種多樣的宮廷花燈,如八角花燈、六角花燈,一般圖案配有龍、鳳、鶴等吉祥之物,反映龍鳳呈祥、福澤綿延的寓意[3]。
(3)剪紙。剪紙可以算得上是民間最典型的傳統文化元素。中國剪紙來自民間,因此大多數反映的是普通老百姓的生活,無論古今都是民俗活動中非常重要的內容。剪紙選材并不復雜,但一些民間奇人可以利用一把剪刀創作出各種類型的花樣。直至今日,每逢過年或婚嫁等重大活動,窗戶上、房屋內都會有承載美好寓意與寄托的剪紙出現[4]。
(4)刺繡。在很多外國人眼中,除了瓷器,精美的刺繡也同樣能代表中國文化。中國刺繡種類多樣,每一種都做法獨特,蘊含了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歷史文化底蘊,每一針每一線都細膩且柔和。刺繡能表達的內容十分廣泛,而且刺繡形態栩栩如生,因此被應用到很多領域的設計中。
在我國的傳統文化中,裝飾圖形非常豐富,如用圖形表達含義的漢字,或具有審美特征的印章和書法等。除此之外,還有使用藝術手法創造的國畫、石刻、刺繡等。傳統圖形在生活中隨處可見,并隨著歷史的逐漸發展和進步不斷演變,展示出不同的時代特色。但是,在實際發展的過程中,無論是什么時候,也無論會發生怎樣的變化,這些傳統文化元素都是經過歷史的沉淀與積累形成的藝術結晶。
中國傳統文化是在我國歷史發展的過程中形成的一種文化,對社會的發展和進步而言,這些文化形成的主要目的都是追求物質水平和精神水平。因此可以說,中華傳統文化屬于生活的實際產物,即使是完全虛擬的龍鳳形象,也是從生活中提取得來。這些元素一方面展示了我國勞動人民對實際生活的追求,另一方面也能讓人們獲得一定的心理安全感,這是中國農業文明中誕生的民族信仰,這一信仰有非常巨大的價值,能夠代代傳承。
燈飾一直是人們生活的必需品,從古至今皆如此。中國花燈藝術自東漢發展至今幾乎貫穿整個封建時期,其發展是人文、禮儀、潮流的一種載體,對于燈飾設計而言,好的燈飾設計能讓使用者為之感動,每一個細節、圖形以及色彩品味、材料質地都可以打動人,因此需要設計師結合時代審美提取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多種元素進行有機藝術化的組合,使之形成一種有效信息傳遞給使用者。中國傳統文化元素覆蓋范圍很廣,是各行業設計師的靈感來源,尤其是對燈飾設計師有很好的啟發,值得深入研究。
在燈飾設計中,中國傳統文化元素中的圖形元素應用頻率很高,多用于燈罩的設計,而且一般選用帶有寓意的圖形。這一點,宮廷花燈的發展足以印證,每一個朝代的花燈燈罩設計都會融入不同時代的審美與潮流。相比于文字,圖形發展的時間更為久遠,中國傳統圖形元素蘊含了更多歷史文化與先輩智慧和審美的表達,圖形元素的融入能有效提高燈飾的文化內涵[5]。另外,圖形元素能將剪紙、傳統繪畫及中國神話故事等傳統文化更加直觀地表現出來,很容易增加人們的文化認同感,從而提高燈飾的產品銷量,因此傳統圖形在燈飾設計中應用十分廣泛。
不同于其他語系的文字,中國文字在世界文字領域是十分獨特的存在。中國人將文字這種傳承千年的符號當作人品的評判標準與象征,俗話說“見字如見人”,中國人對文字的重視堪稱世界之最。從燈飾設計的層面看,中國文字帶有很強的性格特征與情感色彩,能抒發人的情感和思想,漢字書法的形式多種多樣,而且詩詞歌賦數不勝數[6]。中國文字與傳統繪畫搭配,在當下中式燈飾設計中應用很廣,能更好地表達中國特色,貼近消費者心理,市場反饋良好。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色彩觀與現代有很大不同,主流色彩即為“五色”——青、黃、赤、白、黑。這五種顏色為正色,其余則為間色。而且,在中國傳統文化中不同顏色對應不同階層,如天子丹、諸侯黝、大夫蒼、土黃圭。此種色彩觀直到今天依然影響著人們的價值觀念與設計觀念。在當下中式燈飾設計中,上述“五色”應用較多,傳統顏色的配色不但能點明燈飾設計的風格與主題,表達產品的文化內涵,同時也能滿足消費者的審美需求,甚至拔高其審美品位。
在設計領域,建筑設計與室內設計在很多層面都存在關聯,現代燈飾設計同樣如此。在融合中國傳統文化元素的過程中,不但參考了中國傳統家具樣式,也參考了中國傳統建筑的設計、審美與選材。在造型方面,更加偏愛樣式繁復、層次較多的幾何式樣。在選材方面,木料或仿木料應用較多,主要參考的是傳統建筑的雕花門或窗戶,一般這種設計在吸頂燈與壁燈的設計上較為常見[7]。除了燈飾框架,其內部設計一般更偏向于利用薄紗、透明度高的布料等,搭配繪畫或書法,從而營造濃郁的中式風格。但從實際看,部分設計存在堆砌、拼湊的嫌疑,對中國傳統文化元素理解不到位,因此很難與現代家裝融合在一起。
正如上述所言,中式燈飾設計方面與傳統文化的融合并不緊密,還存在很多不足之處,大部分燈飾設計借鑒中國傳統文化元素,都只是簡單的堆砌與復制,并沒有更加獨到的想法與見地?;诖?,傳統文化元素要想更好地應用于燈飾設計中,需要進行更多的思考。
從某種程度上看,設計是一門藝術,而藝術存在傳承與延續。因此,要做出地道的中式燈飾設計,就必須從中國傳統文化中汲取營養,只有這樣,設計才能走得長遠,走進消費者的心。需要注意的是,這并不意味著在設計中要一成不變地照搬中國傳統文化元素,而是要結合當下時代審美,創新與豐富傳統文化元素,利用新工藝或技術,傳承其精神,挖掘傳統文化最精髓之處。
燈飾是人們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其設計必須符合人們日常生活需求與審美。設計者可以考慮合理借鑒民間藝術這種特別的形式。民間藝術具有極強的生命力,經歷歷史的積累不斷革新。因此,民間藝術的文化內涵更加豐富,而且表現形式也更加靈活,工藝更加精湛。例如,中國云南的扁竹工藝、云南的蠟染工藝、種源的榫卯工藝、陜北的剪紙、河北的宮燈藝術等,都能完美地反映民族特色。這些元素如果利用得當,燈飾設計在實用性與審美方面將向前邁一大步,將真正抓住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
中華上下五千年,傳統文化也在漫長的歷史中不斷沉淀和吸收,各民族的文化特色融合凝練成為一種鮮明的中國意境與智慧,蘊含了豐富的人文精神。但是在當下燈飾設計中,部分設計師并沒有做到有效取舍,而是將其一股腦用于燈飾設計中,導致設計過于繁復,反而不能充分反映中式精神與審美[8]。對此,設計師在今后利用傳統元素進行設計時,要結合時代審美與實際需求,適當刪減傳統文化元素,提煉其精髓與精神進行設計創新,滿足現代人的審美與生活需要。
縱觀古今中外,但凡能傳世的經典設計作品都充分融入了本土文化。就燈飾設計而言,通過將抽象或具象的中國傳統文化元素融入現代設計,與現代審美融合與升華,可以推出既能符合潮流品味,又能傳承中華民族燦爛文化的優秀燈飾設計作品。對燈飾設計而言,融入中國傳統文化的元素不僅是對燈具形態多樣化的拓展,同時也是對傳統文化的發揚與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