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城市生態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城市道路綠化植物資源及配置是建設生態景觀城市的重要途徑。仙林大學城位于江蘇省南京市棲霞區西部、紫金山東麓,于1995年開始規劃,2002年1月正式啟動建設,是中國最早成立的大學城之一。目前,大學城內已有高校11個,高等教育資源總量約占全省的15%。本文以仙林大學城的主干道行道樹為對象,調查并分析其綠化植物組成、特點及存在的問題,有針對性地提出建議,以期對后期城市綠化和景觀建設起到一定的指導作用。
研究地點位于南京仙林大學城,屬亞熱帶季風氣候。本項目以南京仙林大學城36條道路的行道樹為研究對象,于2019年10月組成調查小組,分別對仙林大學城36條道路的景觀綠化植物配置以及種類進行了實地調查,并對統計數據進行了分類整理,分析了南京市仙林大學城道路綠化的植物結構以及種類。
仙林大學城位于江蘇省南京市棲霞區西部、紫金山東麓,2002年1月正式啟動建設,作為一個新城區,目前城區道路綠化的種類較為豐富。從表1可知,在調查的南京市仙林大學城36條主要道路的綠化植物資源中,共有54科、90屬、123種植物,其中被子植物48科、79屬、108種,裸子植物6科、11屬、15種。在被子植物中,雙子葉植物41科、66屬、93種,單子葉植物7科、13屬、15種。在123種植物中,喬木樹種有51種,占綠化植物的41.46%;灌木有58種,占綠化植物的47.15%;草本有14種,占綠化植物的11.38%。進一步分析發現,南京市仙林大學城綠化植物中應用較多的是薔薇科(12屬16種),木樨科(4屬8種),木蘭科(3屬6種),百合科(4屬6種),槭樹科(1屬6種),柏科(3屬5種)等植物,占調查總屬數的30%,占總種數的38%。從綠化帶植物分布區看,中間綠化帶植物占優勢的喬木包括樟樹、樸樹、晚櫻、紅葉李、欒樹、廣木蘭、紫薇、女貞等。灌木及地被占優勢的為金邊黃楊、紅葉石楠、紅花檵木、海桐、桂花、金森女貞、小葉女貞等;兩側綠化帶優勢喬木樹種為樟樹、晚櫻、紅葉李、樸樹、櫸樹、銀杏、紫薇、欒樹、廣木蘭等。灌木及地被占優勢的為桂花、金邊黃楊、海桐、紅花檵木、紅葉石楠、金森女貞、垂絲海棠、雞爪槭等。
進一步統計分析觀賞特性和園林用途可知,所調查的植物中有常綠植物60種,其中常綠草本4種,常綠樹種56種;非常綠植物63種,其中非常綠樹種56種;觀花植物60種,其中觀花樹種51種,觀花草本9種;觀果植物40種,其中觀果樹種37種,觀果草本3種;觀形植物49種,其中觀形樹種46種,觀形草本5種;色葉植物44種。從上述數據中可以看出,南京仙林大學城主要道路綠化采用喬灌草搭配。觀賞植物種類多,觀形、觀花、觀果與色葉物種豐富,春天可賞百花,如海棠、櫻花、梅花、紅葉李等;夏天可觀其形,如雪松、樟樹、櫸樹等;秋天可賞彩葉,如烏桕、紅楓、欒樹、銀杏等;冬天可觀其果,如火棘、南天竹、冬青等,形成全年有景的植物景觀配置。南京仙林大學城主要行道樹常綠植物與非常綠植物種類近1:1,季相更迭明顯,有明顯的四季變化,其季相特征主要表現為花期、花色以及葉色,在123種行道綠化植物中,常綠樹種為56種,落葉樹種也為56種,色葉植物有44種,春、夏、秋、冬開花的分別為29種、28種、6種、5種,表明南京仙林大學城主要道路綠化植物季相觀賞期主要集中在春季、夏季和秋季。色調主要為粉色系和黃色系,其次是白色系與紅色系,藍紫系最少。另外,葉片色彩變化為春秋季大量的紅葉、黃葉。可見,南京仙林大學城主要道路綠化整體具有明顯的四季變化。
從調查結果看,南京仙林大學城主要道路的綠化植物多選擇不易發生蟲害的樹種,并以鄉土樹種作行道樹的基調樹種,體現了南京這座城市的地帶性特征和風貌。在調查過程中,我們發現主要道路綠化植物有苗木規格統一、樹形差別不大、栽植比較整齊、色塊多樣化等特點。這些特點使得仙林大學城具有非常美觀的道路綠色景觀,在南京仙林大學城行道樹綠化植物中,常見的喬木種類51種,灌木種類58種,其中薔薇科種數最多,有16種。薔薇科植物在城市綠化系統中占優勢是一種比較普遍的現象,這與該科植物具有較強的花、果觀賞性有關。選擇色彩豐富、觀賞性強的植物,使落葉與常綠搭配是近年來道路綠化植物選擇的標準之一。其次為木樨科,有8種;木蘭科、百合科以及槭樹科各6種,其余科種類較少。
行道樹與道路一起構成了城市道路綠地系統的骨架,行道樹具有遮陰減噪、美化市容、緩解城市綠島效應等作用,是塑造城市風貌特色的重要組成部分。根據36條道路行道綠化植物種類的調查結果,南京市仙林大學城道路綠化植物資源較豐富,采用喬灌草配置方式,所種植的綠化植物季相變化明顯、觀賞性強。
在行道樹中選擇上,作者建議兼顧常綠與落葉樹種,要選擇適應南京氣候的具觀賞性的鄉土樹種,豐富道路景觀。這些樹種不僅可以在南京地區長勢優良,而且其本身除了有綠化功能外。也有較強的觀賞性。現代的道路設計比較人性化,在調查過程中發現,多數道路為六板七帶,在行道樹配置上就可以將遮陰行道樹種、觀花樹種以及觀賞性比較強的灌木草本等進行合理搭配,可以形成綠樹成蔭、樹形優美、四季開花、四季有變化的帶狀景觀,提供給廣大市民一個健康、舒適的道路交通環境。要特別突出不同季節開花、變色的樹種開發利用,例如櫻花、紫薇、紅葉李、木槿等每至花開,能把整條道路打扮得美麗動人,美化了市容。同時,要考慮到某些樹種的生物學特性,如懸鈴木,雖然其冠幅大,具備很強的遮陰效果,但近年來飄絮成為困擾市民的問題,因此要加強少果懸鈴木的研究開發與推廣應用。
在調查過程中作者發現,一些珍稀植物如水杉、銀杏、杜仲等在一些道路上也有種植,還引入了藍冰柏等樹種,物種豐富度越大,形成的植物群落越穩定。本次調查研究對于豐富將來南京市道路綠化用植物種類,更好地發揮行道樹的生態景觀效益,對推動南京市行道樹規劃和景觀建設,具有重要意義。建議今后利用目前豐富的綠化植物資源,在致力開發利用鄉土綠化植物的同時,加大引種力度,進一步提高物種豐富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