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超
摘? 要:經過一年的培育站學習,筆者在學練賽刻苦踐行的過程中,從教學環節銜接、教學比賽落實、信息技術運用、組織形式創新、教師技能穩定五個方面,逐一進行踐行,有效提升了自身的教學水平。
關鍵詞:教學環節;教學比賽;信息技術;組織形式;技能學練
中圖分類號:G633.96?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005-2410(2020)01-0058-02
自2018年9月25日始,筆者有幸參加了為期一年的徐州市銅山區鄉村初中體育骨干教師培育站的培訓,培育站旨在以項目為引領,以校本教研為抓手,以崗位研修為實踐主體,通過個體、校級、校際、區域學習形式,實現鄉村體育骨干教師專業能力的發展。經過培訓學習,在自身專業能力不斷提高的同時,對促進教學水平提升有五點成效性的嘗試,試與同仁探討,不足之處,敬請批評指正。
一、關注教學環節銜接,提高練習密度
根據“三段式”教學模式,一節體育課包括開始部分、基本部分和結束部分。開始部分通過與主教材相關聯的熱身活動、專項練習,在充分調動學生身心的同時,為主教材的學習做好有力的鋪墊;基本部分根據教材的重難點分層次、漸進式開展,由簡到繁,由易到難,在技能逐步提高的同時,積極進行補償性的身體素質練習;課的結束部分采用針對性的肌肉、韌帶拉伸進行放松,恢復身心,總結本課,布置作業等。而在教學各環節敲定的前提下,實際教學中容易出現因環節間銜接不合理導致的練習密度下降的現象,從而影響學練賽的效果,究其原因,往往是教師講解示范多、學生練習少。
在教學時,體育教師應在積極調動小組合作學練的基礎上,充分關注各教學環節的銜接,做到精講多練。針對某個環節的學練要求,教師應深入到各組進行巡回指導,揚優輔差;當某小組基本達到要求后,教師在組內給出下一環節的學練內容,并積極引導換項,一般采用“聽我講”30秒、“看我做”30秒、“跟我學”60秒、“自我練”180秒的形式;然后,根據各組實際學練情況逐步換項。以此讓教學環節更加緊湊,增加學生練習的時間,提高練習的密度,保證學習的效果。
如筆者在獲得徐州市足球評優課一等獎的《腳背外側運球》一課中,設計的學習基本運球動作的四個環節為:(1)上一步觸球練習;(2)一運一停運球練習;(3)兩運一停運球練習;(4)等距運球比次數練習。如果在各環節的銜接中,都要求學生停下練習進行觀摩學習,勢必會減少學生學練的時間,影響練習的密度。因此,教師應該到各組進行巡回指導,在保證大部分小組積極學練的前提下,對動作掌握較好的組,提出換項的學練要求,逐步過渡到各組,以此讓各教學環節更緊湊,提高練習密度,教學效果好。
二、關注教學比賽落實,強化技能形成
教師容易出現就技能而教技能的現象,導致練習內容單調,學生學練積極性不高,學習興趣低下,不利于技能的掌握和運用。而體育的魅力在于讓人著迷的比賽活動,通過“學練賽”的形式,在學生對某項技能初步掌握的情況下,通過特定規則的教學比賽,引導學生把所學技能運用到比賽中去,在練中學、在學中練、在練中賽,以此提高學生學練的內驅力,在比賽中強化了技能的形成。
如上述《腳背外側運球》的教學,在學生對腳背外側運球有了初步認識和掌握以后,安排了如下教學環節:(1)等距運球比次數鞏固練習;(2)消極防守運球練習;(3)消極防守射門練習。從學生的練習情況看,只靠消極防守下的運球、射門練習,很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出現部分學生擺樣子、走過場的現象,未能很好地對運球動作進行強化鞏固。此時,教師可以安排“五人制”教學比賽,并針對教學內容,制定導向性的比賽規則,運用所學的傳、接、運、射等技能進行比賽,但進入大禁區后,以腳背外側運球過人射門得分的隊伍得2分,而采用其他方式射門只能得1分。通過特定規則的制定,學生學練的積極性明顯提高,并注重了腳背外側運球技能的運用,從而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果。
三、關注信息技術運用,助推目標達成
當下信息技術的運用已成為我們學習生活必不可少的部分,體育教師應緊扣時代的脈搏,在教學過程中依據動作難度、學生實際、運動強度等因素,積極嘗試運用信息技術手段,助推學習目標的達成。
教師在講解示范動作時,因動作速度快、復雜等原因,很難讓學生建立清晰的動作表象,導致動作概念不清,練習難度加大,不利于學習目標的達成。這時教師可以運用信息技術的手段加深學生對動作的理解。如魚躍前滾翻的教學,教師示范時動作在瞬間完成,學生對技術要領很難有清晰的認識,對蹬、擺、撐、滾的理解不深刻,教師可以通過電子屏、iPad等播放教學視頻,特別是動作回放、慢鏡頭等形式,讓學生加深對魚躍、騰空、落地動作的理解和動作影像的清晰,從而增強講解示范的效果,促進學習目標的達成。
學生在學練過程中,有的學生身體本體感覺不明顯,導致動作不到位、變形、出現錯誤等情況,使練習質量大打折扣,直接影響預設目標的完成。這時教師可以通過信息技術手段幫助學生更好地感知、掌握動作。如在支撐跳躍學習中,可以通過手機、錄像機等設備把學生助跑、起跳、騰空、落地等環節的動作過程錄下來,讓他們進一步明確自身動作存在的問題,從而更有效地指導練習,提高動作質量。
運動強度是衡量一節體育課的重要指標,通過運動狀態的調整可以有效調節運動強度,但在教學中教師應該如何了解每個學生的運動狀態,以利于學生運動狀態的調節呢?可以運用一些穿戴式的信息技術設備對每個學生進行實時的監測,如運動手環、運動腕表等,可以時時跟蹤每個學生的各項運動生理指標,監控學生的運動狀態,不僅有利于運動強度的調節,而且更有助于運動技能的形成,同時有助于學生的運動安全。
四、關注組織形式創新,突破重點難點
教材重點、難點突破的組織形式是評判教師教學能力的分水嶺,新穎、有效的組織形式不但能突出教學重點,解決難點,而且能夠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練習效果,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學中應針對教材的重點難點多思考,積極尋求解決之道。
增加輔助器材,有效解決重點、難點。如在跨欄課的教學中,可以先跨較近距離豎立折疊的小墊子,然后逐漸調整小墊子的距離,也可以用橡皮筋、泡沫板等來替代完成,以此解決學練的難點;為了提高雙杠越杠時兩腿上擺高度,可以在杠的中間懸垂標志物,通過學生練習時腳觸及標志物的形式來提高上擺的高度;足球頭頂球練習時,為了體會頭頂球部位和降低練習難度,可以先進行頭頂氣球的練習等。
降低練習標準,合理解決重點、難點。如在耐久跑的學習中,學生因先天因素、后天因素等諸多原因,導致學生個體的耐力水平有一定差異,用固定的評價標準衡量所有學生,會對耐力水平偏弱的學生造成一定負面影響,這時可以采取學生自己跟自己比的形式,以每個學生的進步幅度作為評價標準,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同樣,在原地雙手前拋實心球、跳遠等的練習過程中,也可以采用這種比進步的形式,提高學練積極性,增強練習的效果。
增加練習趣味性,巧妙解決重點、難點。如在足球的運球練習時,可以通過學生邊運球邊進行“貼燒餅”的游戲,在增加趣味性的同時,增強了運球的能力;在排球的發球練習時,球的落點位置設置不同的分數,最后比一比誰的得分高,以此來提高學生發球的能力;在籃球的傳接球練習時,可以采用不同人數、路線的花樣傳接球,以增強對傳接球動作的掌握。
五、關注教師技能穩定,服務教學實踐
以身體練習為主要手段是體育學科有別于其他學科的重要特征,而學生的身體練習離不開教師的優美示范,但教師由于年齡的增長、自我要求的降低、工作繁忙缺乏運動等原因,導致技能生疏,以致在進行動作示范時不夠規范,直接影響教學效果。
筆者在培育站技能學習過程中,先后學練了五步拳、少年拳、墊上技巧等內容,并在銅山區體育衛生表彰會、全民運動會、第十六屆全國學校體育聯盟(教學改革)現場展示研討會上進行交流展示。多次的學練和展示,在信心不斷增加的同時,自身的技能水平也不斷增強,在教學中也因動作的優美示范得到學生的認可,提高了教學的效果。如頭手倒立的教學中,因平時練習少,動作示范時總是不穩定,出現搖晃、軀體不直的現象,經過一段時間培育站的技能練習后,教學時動作展示更加規范、優美,激發了學生的練習興趣,提高了教學的效果。最為主要的是讓筆者和同伴們更加關注了自身技能水平的現狀,感覺到了緊迫感、危機感和責任感,在今后的工作中要結合所教教材的技能動作,經常進行練習,力求動作規范到位,更好地為教學服務。
六、結束語
為期一年的培訓,在專業能力不斷提高的同時,三位導師的執著和堅守讓我們動容,震動于胡獻釗老師的才高八斗,傾囊相授,和藹可親;震撼于石冰冰老師滿懷著對家庭、孩子的愧疚,全身心、不遺余力的悉心教導;更震驚于武云飛老師雖然退休,仍用嚴謹的態度、無私的相授、細致的關心詮釋著那份情懷。他們對銅山體育的執著和堅守感動著身邊的每一位學員,正是這份感動增加了我們的信心和勇氣,鞭策著我們攜手奮力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