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訪:艾 珂
艾珂:柴已架好,請君入甕吧。
東方曉燦:貴刊善煲湯乎?逃了逃了。
艾珂:休想!咳咳,今天我們要給大家介紹的是一位不那么新的新人作者——東方曉燦。因為在《完美人生》與大家見面前,他已經在我們的“驚奇檔案”出現過兩次了,分別是2020年4期談DARPA的一篇小文和2020年8期的《文明備份狂想》。所以老新人曉燦請出來用你的方式給大家打個招呼吧,要有個性一點喲。
東方曉燦:大家好,我是全宇宙五環路內首席帥哥東方曉燦,后排的朋友,讓我看到你們的雙手!啊,一個人跟編輯硬是自嗨出一場演唱會,哈哈哈!
艾珂:呃,這打招呼的方式吧,有點兒土味,不過好像是你的風格。來,先扒皮一下你這個聽起來有點兒土味的筆名有什么來歷吧。
東方曉燦:曉燦其實是女兒的名字。(沒錯,女兒奴一枚!)科幻迷嘛,心里都會有對遙遠未來的一份暢想,遠到生命不可企及的時間之外的那種。有一天,對著莫奈的《日出》,突然想到,千萬年后,當人類真的移居到新的星球上時,目光望向被定義成東方的那個方向上,第一個拂曉來臨,晨光燦爛。(科幻迷病得就是這么喪心病狂!哈哈!)
艾珂:好吧,看來是我誤會了,還以為是從武俠小說東方教主啊西門吹雪啊里面扒拉出來的。感覺你幻想的是一個很美充滿希望的未來畫面。那么問題又來了,從《完美人生》我讀到了一個比賽博朋克和廢土還要灰暗的近未來世界,一篇科幻小說呈現出比現實還現實的色彩。很想請教一下,名字搞得這么詩意的你,為啥整出這么個灰暗冰冷的故事?這個故事怎么萌芽的?
東方曉燦:《完美人生》寫得很快,從想到到寫完只用了一個晚上,堵車橋段的靈感來自二十年前看過的歐·亨利名篇《愛神與財神》,一直覺得追妹子可以用這種方法(小編翻白眼:大叔,醒醒!)。說到內核,寫資本意志的主題確實偏陰冷黑暗,人性如此,資本永不眠。但現實世界其實沒有那么絕望了,人性本無善惡,唯逐利而已。所以,緊接著就寫了一篇反映人性溫暖的《桃姐》。
艾珂:一來就發預告,很吊人胃口啊。小編證明,《桃姐》真的很暖很催淚。說到資本,我最初看這篇小說的時候,感覺其中的女主就是個工具人,然后想吐槽這就是一篇渣男開會的超級現場。不過回過頭發現,其實里面每個人都是被資本和技術一起異化掉的工具人。不知道我這種感覺對不對?
東方曉燦:非常正確。能讓讀者清晰讀到我的想法,是一種幸福。《完美人生》里,所有的人都活著,但他們都死了。《桃姐》里,所有的人都死了,但他們都活著。(劇透!硬廣!)至于工具人這個說法,我不置可否,只想感慨:看一下我們所有人的一生吧,90%的時間都在做我們不得不做的事。“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卻無往不在枷鎖之中”,這是盧梭說的,頗有感觸。不過,好在我們還有10%的人生在做自己。
艾珂:對,我覺得小說里的主要人物,比如霸總老爹,還有叛逆男主,都刻畫得非常立體,像喜歡煙火小店啊,小伙子的純純愛戀啊,這種小細節很動人。那是不是屬于他們的10%呢?在寫作中讓人物更豐滿生動,你有什么小竅門嗎?
東方曉燦:重劍無鋒,大巧不工。經歷,觀察,體會,寫出來。真實的力量是無窮的。
艾珂:咦?真實的力量……似乎有八卦的味道,故事里有融入自己生活的剪影嗎?
東方曉燦:哈哈哈,以下省略兩千字,回答完畢。
艾珂:好吧,有些人直接閉麥了。我假設一下……一個現實的老男人,怎么走上了科幻之路的?
東方曉燦:《三體》!《三體》!《三體》!沒有2015年《三體》獲獎的新聞,我根本不會掉科幻坑。一讀便不可自拔,然后就開始崇拜劉慈欣,自然而然就想寫,開始讀科普、寫科幻。科幻是宗教,一輩子戒不掉的。
艾珂:哇哦,看起來“老夫聊發少年狂”的樣子,那么開始寫科幻之后,感覺現實人生有什么變化嗎?
東方曉燦:有!當然有!首先,一個西裝革履、人模狗樣的白領,在辦公室天天捧著相對論、量子力學猛啃,場面極其科幻。其次,有明顯的兩大變化:一,發現自己骨子是文學憤青,對不爽的文,就忍不住踩踏捶打;二,對好文,就恨不得跟作者結識交流,印象最深的是關德深的一篇搞笑文《消失的科幻作家》,逗得我肚子疼!
艾珂:看起來蠻快意恩仇、有江湖感的樣子,也就是說從科幻里找到了前所未有的顫爽感哇。那么既然說到科幻,繞不開的是科技點這個話題了。你前面說到在辦公室啃相對論、量子力學(小編望天:什么神仙工作啊~~),不過,在這篇里面好像并沒有用到那種宏觀的設定,而選取了應用技術中的大熱門——大數據,這個自誕生就伴隨爭議的點。那么,你覺得人類的技術發展之路是不是有點兒在潘多拉魔盒邊緣試探的感覺呢?
東方曉燦:不會。我對技術發展抱樂觀態度。知史而明今。人類文明史其實就是一部工具制造史,每次革命性的科技突破一出現,比如:核技術、電腦、生物醫學等,都會引發人們對未來的擔憂。但事實呢?結果都是社會前進了,人的生活變得更好了。我相信人類的理性。
艾珂:嗯,我也覺得無論是金錢還是技術,其實都是中性的,無所謂好與壞,把握方向的還是人類或者說文明本身吧。無論技術還是文明可能都需要放到一個更大更長遠的時空中去觀察才能更清晰,對吧?
東方曉燦:嗯,是這個意思。
艾珂:我發現這篇小說和你的欄目呈現了兩種不同的氣質。欄目里的視角和觀點都比較硬核和宏觀,這篇小說的視角則比較微觀和貼近現實社會。那么我想知道在你的創作中,更偏愛哪個調調?
東方曉燦:前者,必須是前者。從《三體》入坑的,調性改不了。當然,實際寫故事的時候,我覺得要結合著來,思想內核應該是宏觀、硬核、終極的,但外在寫作形式上可以貼近現實,追求真實代入。
艾珂:(瞇眼使壞~)那么自我評判一下,你給《完美人生》打多少分?
東方曉燦:61分。滿分100。
艾珂:所以,你不是很滿意自己這篇作品咯?
東方曉燦:就大數據和心理學點子、現實內核、青春風科幻作品而言,《完美人生》也就寫這樣了,打61分不是對作品不滿意,而是類型坐標系限定的。
艾珂:那么,你目前最滿意自己哪部作品呢?或者,再把視角推遠一點兒,什么是令你滿意的科幻作品呢?
東方曉燦:我始終堅定地認為,“科幻是可以飛起來的文學類型”(劉慈欣語錄),首要任務不是寫方圓幾十公里、上下三五年的現實,而是應該寫人和宇宙,寫文明終極圖景等等宏大主題。《完美人生》《桃姐》,都屬于順手寫的。真正接近我想要的作品是一篇叫《末日獨白》的中篇,也真正付出了極大的心血和努力去寫的,就是那種調性,或者叫符合內心坐標系。期待它早日和大家見面。
你提到“視角推遠”,真正推遠后會發現所有人,無論販夫走卒或王侯將相,生來都要解決一些哲學上的終極問題:我是誰?人生意義?從哪里來?往哪里去?科幻正是能解決這些問題的,解決的還不只是個體的疑惑,是整體解決,這也是科幻的核心魅力所在,對讀者對作者的致命吸引力。
艾珂:所以,感覺在你那兒,科幻和哲學其實是一個命題。那么除了劉慈欣老師的作品,還喜歡讀什么作品呢?文學的、哲學的或者科學的?
東方曉燦:閱讀有時間成本,要么真有思想的,要么是真有趣的,類型不限。除了大劉,科幻作品反而讀得很少。
艾珂:話題越來越嚴肅了呀。來點兒輕松的,敲打敲打,放松一下,催催稿~未來還有什么寫作計劃呢?
東方曉燦:有這么給人放松的嗎?!我還是正經點兒吧,計劃肯定是寫長篇。君子有三立,“立言”是之一。一篇真正能把自己想說的表達清楚的、能夠得到讀者認可的科幻長篇,是這輩子必須完成的一個任務。孜孜不倦去追求吧,哪怕付出后半生的所有業余精力,去想,去寫。
艾珂:有追求!祝愿你達成所愿,寫出令自己令讀者都滿意的大作喲。最后有什么想對科幻愛好者們說的肺腑之言嗎?
東方曉燦:科幻不死,Sci-Fi NEVER D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