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芳志,王欽城,高芳娥,林玲,張裕山,趙日璧
1.海南省林業科學研究院(海南省紅樹林研究院),海南海口571100;2.東方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海南東方572632
樹齡超過100a 的樹木即為古樹,名木則是擁有觀賞、文化、歷史、科學等價值,或是擁有紀念意義的樹木。古樹名木記錄了大自然的歷史變遷,對人類發展的歷史文化進行了傳承,承載了廣大人民群眾的鄉愁情思,同時也保存了珍貴的物種資源,構成了美麗的生態奇觀[1]。長期以來古樹名木的研究就受到世界各國的重視。文章對東方市古樹名木的分布情況進行研究,有助于東方市古樹名木的良好保護。
東方市地理坐標為18°43′N~19°18′N,108°37′E~109°07′E,位于海南省的西部,總面積為2256km2,南北長65.4km,東西寬53.6km,境內海岸線長128.4km,八所鎮是市政府所在地,與三亞市距離145km,距海口市211km。
東方市西臨大海,東枕群山,自東向西傾斜為其地勢特點,依次是山地、丘陵、臺地與平原。東南部主要分布海拔在50m~100m 的丘陵半山區;沿海地帶則主要是海拔不足50m 的臺地與平原;東部與南部則主要分布海拔100m~500m 的丘陵山區。境內主要有與玉龍嶺連接的觀音崩山脈、與樂東縣交界的尖峰嶺山脈、與昌江縣燕窩嶺相接的舊村嶺山脈、與昌江縣交界的俄賢嶺山脈這4 條山脈。東部山地由玉龍嶺、俄賢嶺、馬嶺及舊村嶺等山脈構成東方盆地。境內最高峰海拔為1656m,是獼猴嶺主峰。
東方市旱濕兩季分明,屬于熱帶季風海洋性氣候,有著較大的蒸發量,充足的日照,降雨量不大。1月極端最低氣溫為1.4℃,平均氣溫為18.4℃;7 月極端最高氣溫為38.8℃,平均氣溫為29℃,年平均氣溫在24℃~25℃。有著明顯的季風特性,日照時數日均最多為9.5h,4 月~10 月盛吹西南風與西風,11 月~3 月盛行東北風與北風。東方市年平均降雨量為1150mm,沿海地帶僅有約900mm,雨量稀少,同時,年平均蒸發量為全省最高,達到了2596.8mm,高于年降雨量。
文章提到的古樹名木為全市各城鎮、鄉村、華僑經濟區范圍內的古樹名木,未涵蓋自然保護區內的古樹名木。
結合《古樹名木普查技術規范》中的相關規定,樹齡超過100a 則為古樹,其中100a~299a 的為三級古樹,300a~499a 的為二級古樹,一級古樹樹齡超過500a。名木則是擁有重要紀念意義、科學價值、觀賞價值、文化價值及歷史價值的樹木,跟樹齡無關。
2.3.1 每木主要因子調查方法
利用GPS、皮尺、測高儀等測量工具,以各鄉鎮自然村為單位,對符合古樹名木范疇每木進行現場調查,對范圍內的單株古樹名木樹齡、樹種、生長勢、生長環境、權屬、位置及保護現狀進行明確,結合現場訪談當地居民及長者,填寫《古樹名木每木調查表》。
2.3.2 古樹群調查
針對古樹群采用的調查方法大致與每木調查方法相同,不同的地方在以下方面:一是調查主要樹種和株數。將古樹群中數量多的古樹樹種名稱記錄下來,對古樹群內部古樹數量進行調查,不僅要對古樹群的總株數進行統計,還要根據樹種進行株數的統計。只要是古樹,就應根據每木調查的方法分樹種進行測量,并結合樹種展開分類統計;二是四至界限和面積。在古樹群的東南西北邊界各測一點GPS 坐標,內業通過電腦利用GIS 求算面積,并制作成圖,單位為hm2。三是林分平均高和平均胸徑。由于東方市內古樹群只有10 個,每個古樹群的古樹數量相對較少,為了掌握的資料更為詳細,就需要逐株對古樹胸徑、樹高進行測量,最后取平均值作為平均胸徑和平均高。
3.1.1 古樹名木分布情況
古樹名木的數量共有1949 株,其中八所鎮209株,占古樹名木總數的10.72%;板橋鎮195 株,占10.01%;大田鎮109 株,占5.59%;東方華僑農場87株,占4.46%;東河鎮89 株,占4.57%;感城鎮101株,占5.18%;江邊鄉262 株,占13.44%;三家鎮136株,占6.98%;四更鎮278 株,占14.26%;天安鄉365株,占18.73%;新龍鎮118 株,占6.05%。各鄉鎮古樹名木具體數量情況詳見表1。

表1 各鄉鎮古樹名木數量比例情況統計Tab.1 Statistical number of the ancient and famous trees in each town
3.1.2 各鄉鎮古樹分級情況
東方市共有一級古樹12 株,樹種有酸豆、垂葉榕、秋楓等;二級古樹44 株,樹種主要有酸豆、垂葉榕、龍眼、秋楓等,三級古樹1893 株(其中古樹群中古樹267 株),樹種主要有芒果、垂葉榕、酸豆、木棉等。一級古樹分布情況:東河鎮1 株、感城鎮1 株、江邊鄉2 株、天安鄉5 株、新龍鎮3 株。各鄉鎮古樹名木分級情況詳見表2。

表2 各鄉鎮古樹名木分布情況統計Tab.2 Distribution statistical of the ancient and famous trees in various towns
3.1.3 古樹名木樹種情況
按科屬種劃分古樹名木,東方市共18 個科中以蘇木科為主,共656 株,占總數量的33.66%;漆樹科次之,數量為528 株,占總數量的27.09%;桑科排第3 位,數量為487 株,占總數量的24.99%。按樹種進行劃分,以木棉、細葉榕、芒果及酸豆等為主,數量最多為酸豆,占總株數的33.25%,達到648 株;數量第2 的為芒果,占總株數的27.09%,共有528 株;數量第3 的是木棉,占總株數的11.13%,共有217 株;細葉榕占總株數的11.08%,共有216 株。各樹種數量結構詳見表3。

表3 古樹名木科、屬、種情況統計Tab.3 Statistics of ancient and famous trees family,genera and species

科屬種編號科名編號 種名屬名編號拉丁學名數量/株1 1十一桑科黃葛榕菩提樹榕樹細葉榕斜葉榕163 216十二十三十四山欖科使君子科桃金娘科山欖屬欖仁樹屬蒲桃屬十五 無患子科龍眼屬荔枝屬十六榆科樸屬山欖大葉欖仁烏墨水葡萄龍眼荔枝鐵靈花樸樹十七十八樟科木麻黃科1 1 1 1 2 1 1 1楠屬木麻黃屬3 4 5 6 7 1 1 1 2 1 2 1 2 1 1紫楠木麻黃Ficus altissima Bl Ficus religiosa Linn.Ficus microcarpa Linn. f.Ficus microcarpa Ficus tinctoria Forst. F. subsp. gibbosa (Bl.)Corner Planchonella obovata (R. Br.) Pierre Terminalia catappa L.Syzygium cumini(L.)Skeels Syzygium jambos Dimocarpus longan Lour.Litchi chinensis Sonn.Celtis philippensis (Planch.) Soepadmo var.wightii (Planch.) Soepadmo Celtis sinensis Pers.Phoebe sheareri (Hemsl.) Gamble Casuarina equisetifolia Forst.4 1 2 4 6 3 7 1 2 1 2
3.1.4 古樹名木區域情況
東方市的古樹名木分布于城鎮及農場,更多的在鄉村。城鎮中的古樹名木占總數的0.89%,共有15株;農場內的數量占總數的4.67%,共有87 株;鄉村的數量占總數的93.94%,共有1580 株。有關古樹名木分區域分布情況詳見4。

表4 東方市古樹名木(每木)分區域情況統計Tab.4 Statistical of anctent and famous trees (each Tree)by region in Dongfang City
3.1.5 古樹名木權屬情況
東方市古樹名木權屬分為個人與集體,主要是集體所有。其中農村的古樹名木只有小部分為個人所有,其它都為集體所有。屬于個人的占總數的23.72%,共有399 株;屬于集體所有的占總數的76.28%,共有1283 株。有關古樹名木的權屬的情況詳見表5。

表5 東方市各鎮古樹名木(每木)的權屬的情況統計Tab.5 Statistical ownership of ancient and famous trees(each tree) in each town of Dongfang City
3.1.6 古樹名木生長勢情況
東方市的古樹名木從調查的情況來看,大部分都是枝繁葉茂的,擁有完好的生長體型,生長較為正常,這類古樹占總數的87.40%,共有1470 株,但也有10.23%的衰弱株共172 株,其中瀕危株占總數的2.38%,共40 株。詳見表6:
3.1.7 古樹名木生長環境情況
由于古樹名木有著龐大的體型,因而要想實現其良好生長,需要足夠的空間。從調查結果可知,生長環境較差的古樹名木占總數的0.18%,只有3株;生長環境差的占總數的6.78%,有114 株;生長環境良好的占總數的93.04%,共有1565 株。詳見表7。
從調查掌握情況來看,東方市古樹名木資源保護現狀較為理想,但在實際保護工作中仍存在一些問題,需要做進一步改進,主要體現在如下幾點:
3.2.1 重視程度有待提升,管理缺乏科學性
東方市各級部門未設置專門的崗位,安排專業人員管理古樹名木。未采用相應的措施對古樹名木進行建檔立卡,一些保護復壯工作和管護措施更有待落實,比如病蟲害危株搶救,避雷、填充樹洞、施肥及松土等。即便對部分古樹名木進行了管護,但由于全封閉硬化地面、粗劣地修建小樹池,未安裝支撐架,避雷針等設施,未能良好有效保護古樹名木。
3.2.2 缺乏資金支持,責任落實情況不理想
就海南省整體情況而言,除了部分市縣有臨時性的資金,大多數市縣的古樹名木都缺少常規性的管護經費,導致養護工作無法有效開展,東方市同樣如此。尤其是屬于個人或是集體的古樹,由于管護經費的缺乏,使得無人管護古樹,難以落實古樹名木保護責任,具體養護不夠專業。由于資金不足,使得那些病危、衰弱的古樹名木的復壯、搶救及診斷不到位、不及時,或是執行效果不理想。
3.2.3 受到人為活動與自然災害的威脅
一方面,雖然當前人們的生活質量得到了較大改善,但仍有部分群眾在生活生產過程中,擅自移植、砍伐古樹名木,或是攀樹折枝、纏繞繩索鐵絲、刻劃釘釘、硬化地面、傾倒垃圾、剝損樹皮掘根,或在樹干上懸掛物體,用樹干做支撐物等;另一方面,自然因素的影響,如雷電、臺風等,都會不同程度地傷害到古樹名木,破壞古樹名木的生長環境,導致其生長出現異常,甚至使樹木快速死亡。
3.2.4 病蟲害的影響
寄生植物、葉斑病、蛀干害蟲、刺吸性害蟲、食葉性害蟲以及白蟻等,都是東方市古樹名木較為常見的病蟲害,若出現了這些病蟲害,沒有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理,就會致使古樹名木葉片出現空洞、缺口、曲卷、發黃或是病斑,樹干也會有大小不同的蟲孔出現。寄生植物和病蟲害既會給古樹名木的整體景觀效果形成負面影響,又會影響樹木的生長勢,抑制古樹名木的正常生長。
3.2.5 科學研究和開發力度不足
即便海南省近些年來針對古樹名木進行了避雷技術、搭建支撐架、樹池修建、信息化管理技術等方面的研究,但關于樹齡測定、搶救復壯技術、防盜監測、病蟲害防治技術、大數據應用、傷口涂抹劑、生長監測等方面的研究和運用都還有待加強。同時,未對古樹名木的生態、文化、景觀等價值展開適當利用,比如供人們科學研究、文化教育或健身、游憩等。
統一管理古樹保護和城鄉規劃,在城市基礎建設的規劃體系中納入古樹名木保護,在著手城市基礎設施規劃的編制時,可在綜合數據庫迅速查到古樹名木的位置與保護范圍,并將其生長空間預留好,盡量把建設項目規模落地在古樹安全保護范圍內,對可能危害到古樹名木的違法行為做嚴格控制。并重視建設項目前期的征詢與方案審核制的完善。同時,市、區古樹管理部門確認后地塊出讓征詢與規劃方案才能實施,逐漸把竣工驗收合格單與古樹保護方案審核同意書,作為工程項目開展、竣工備案的必須材料,從而使古樹名木保護和城市發展同步進行。
古樹名木的保護工作應該全社會共同參與,因此,為了使全社會生態保護意識得到提升,弘揚生態文明理念,應進一步加強古樹名木的保護宣傳力度。首先,可進行相關知識講座的舉辦,進行科普宣傳資料的印發,做好古樹名木保護相關法律的宣傳。其次,借助各類媒體進行古樹名木保護相關內容的宣傳,如網絡、報刊、微信、廣播、電視等,以使全民保護古樹的積極性得以調動。或是定期在市內中小學舉辦一些講座,就在日常科普教育中納入古樹名木的保護,強調與宣傳古樹名木的意義與價值,增強民眾保護意識。
將三級管理體制進一步理順,完善街鎮、區、市三級管理,做好古樹名木養護管理的巡檢督查工作,統一管理古樹,進行分級養護。古樹名木的保護離不開街道或鎮一級的擔當與加入,在鄉鎮綜合考核體系中引入古樹考核制度,將古樹名木養護管理責任制良好落實,從而減輕個人或歸屬地單位養護古樹名木的負擔。與此同時,資金投入要適當加大,將由資金缺乏所導致的問題有效解決,使古樹名木保護管理更具實效。對此,可著手專項養護補償資金的設立,在各級財政年度預算中納入工作經費。鼓勵各類民間資本捐助,實現古樹名木保護專項基金的設立,從而使古樹名木的搶救復壯、日常養護工作方面的經濟問題得以解決,并且還有助于開展各種保護技術與動態監測技術的研究。
為了更好地管護和監測古樹名木,東方市應設立專門的古樹名木科研機構,對古樹名木資源動態展開專業監測,以使復壯技術與養護水平得以不斷提升,進而更有效運用古樹資源,使東方市現有的珍貴和稀有古樹名木資源得到更好保護和利用。此外,可與振興鄉村戰略相結合,對古樹名木的文化歷史進行更深入地挖掘,對其休閑游憩、生態景觀等功能進行更多開發,結合東方市當地實際,圍繞古樹名木群,著手具有古樹名木特色主題公園的建設。
城鄉各個角落遍布著不同權屬的古樹名木,應進行主體責任的明確,將責任層層落實,實現“一樹一人”,即每株古樹名木管護責任到人。通過改良土壤、促根、施肥、違章搭建處理、清理寄生物和枯枝、圍欄、蟲害防治等養護和復壯措施,及固定樹體、建排水溝、拉鋼絲索、修建擋墻等防御保護措施,使古樹名木得到更好保護,旨在為古樹名木生長提供更好的環境。
另外,多數古樹進入衰老期后,抵抗病蟲害的能力都較弱,對于這一問題,要采用多種方面來解決,如結合樹種容易發生的病蟲害種類,進行定期殺蟲,特別是一些在土壤中越冬的蟲類,要把握其上下樹的時機展開滅殺;將古樹上的枯枝、病枝清除干凈;為阻斷病蟲害傳播將古樹周邊病蟲害的寄主植物去除。
古樹名木作為城市發展的活標本,做好現有古樹名木的保護,對于民間傳說、歷史、園林設計及優質種子資源的研究,都有著很大價值。古樹名木的保護并非朝夕間就可完成的,需要全民共同參與,并在保護工作中不斷發現問題,針對問題進行對策、措施的探討,才能做好古樹名木的保護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