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春景
(中鐵電氣化局集團有限公司,北京100036)
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迅猛發展,建設工程中定額人工費與市場人工費的差距越來越大,人工費倒掛現象也日益突出。在國內的一個建設項目中,工作人員按照定額測算出來的人工費占建安費的10%,但是按照市場實際人工成本則可以占到約20%,實際人工費定額幾乎是定額測算的2 倍。但是,就目前我國建設工程的實際現狀來看,其在工程量清單或者是概預算中的計價方式采取的都是定額測算法,因此,在一定程度上也導致了施工單位的人工費虧損現象。
我國定額計價模式形成于計劃經濟時代,通過控制消耗量與單價,在計劃經濟市場下發揮了重要的作用。這種模式下的人工費計價方式明顯依舊帶有強烈的“計劃”屬性。現階段,我國的市場經濟體制逐漸完善,很多產品的價格不再固定,人工費也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有所上升,在一定意義上也提高了建筑工程的建設成本。盡管政府定價會依據市場價格進行部分調整,但其調整過于滯后,跟不上市場價格的變化,致使建筑施工合同中的人工費與市場價格嚴重脫離。
各地各行業定額修編的周期約為5~10 年,有的甚至需要近15 年的時間,在此期間,建筑市場的建設成本時時都在發生變化,國家和地方政府的政策也在適時地進行調整,使定額編制很難跟上時代的步伐。而且每次定額的修編都要聘請大量的行業內專家與專業技術工作者,查找標準圖集、規范樣本,測算大量基礎數據,專家評審,要歷時1~2 年時間才能發布[1]。
定額人工消耗量的測算工作具有一定的綜合性和復雜性,通常情況下需要經過一個區域或者一個行業的工程進行綜合測定,而且一旦測算完成,不會在短時間內發生更改。例如,建設定額約5 年更新一次。另外,在實際建設過程中,建設工程的概預算定額的消耗量需要結合各地區具有代表性的、不同類型工程的施工圖預算工程量進行綜合分析后方可計算形成。目前,隨著我國施工機械的現代化發展,我國在工程施工技術和施工方案上也跟著邁上了新的臺階,在一定程度上也提高了施工人員的施工效率,縮短了工程周期,實現了建設工程的機械化和工廠化發展。因此,工程在實際建設過程中使用的人工費也比定額規定要少,根據相關調查顯示,現行的建設定額中的人工消耗量約是實際人工數量的2.5~3.5 倍。
定額人工反映的是我國社會平均生產力水平和社會平均消耗量指標,而市場人工費和定額人工相比較又有明顯的不同,其指的是當前我國市場工序情況下的真實價格,二者區別如下:(1)內容和范圍不同。定額用工包括基本用工和輔助用工,均以綜合工日表示,各工種和等級間差別不大;市場人工單價根據工種的不同也所有差別,例如,模板工、電焊工、普通工等工種,單價都各有不同。(2)工作效率和工作時間不同。在定額人工下,8h 為一個工作日,按照平均勞動水平來確定單價;在市場人工費下,8~10h 為一個工作日,工作強度相對較大。
以北京市為例,北京市2001 年預算定額土建人工費為23.46 元/d,安裝人工費為32.53 元/d,多年未做調整,只是要求預結算時可按《北京市建筑工程材料信息價》中的人工費單價進行調價,截至2019 年8月,土建人工費為111 元/d,安裝人工費為103 元/d。
市場實際人工與定額人工差異較大,但由于大型國有投資建設項目概預算都是以建設工程定額為依據編制,施工企業只能以定額人工費進行投標報價,但中標后工程實際施工一般按照市場人工結算,實際支付按真實市場人工費進行支付,這是形成人工費差異的主要矛盾。
在2011 年,我國的人工單價發生了較大幅度的上升,導致我國的工程建設企業也出現了不同程度的虧損。為此,建設工程造價與定額總站發布了調整定額人工工日單價的通知,調增幅度50%以上,由此可以看出,全國性的人工單價上漲幅度。新時期下,隨著工程承包的多樣化,如何適應建設市場的需要,發布適應實際需要的人工價格信息,引導勞務合同雙方合理確定工資水平,定額管理部門應對措施仍存在一定的差異性和滯后性。
定額管理部門在修編建設工程定額時,出于財政能力和先進適用性的考慮,目前還不能隨市場變化大幅提高人工單價,只能依然延續原來“以量補價”的模式進行部分人工費彌補,但由于施工技術水平的迅速提升,人工消耗量又不能完全彌補人工單價的損失,造成現行定額人工費依然虧損,不能真實反映市場變化。
因此,我國要解決定額人工與市場人工差異的矛盾,還需要解決定額人工費偏低的問題,從而糾偏歷史形成的以量補價的問題,在修編現行定額時要敢于解決問題。
由于我國建設市場競爭激烈,為了提高企業抗風險能力和盈利水平,施工企業必須采用科學有效的方法控制人工成本,在施工全過程中做好適應市場人工行情的應對措施。
針對以定額概預算為基礎編制的國有資金投資項目,施工企業嚴格按定額進行人工報價,投標前要嚴格核實成本,根據施工經驗準確測算消耗量,核實相對準確的市場人工費與定額人工費的差異,將真實人工費差額,反映到投標報價中的相應部分中。針對沒有定額標準的海外項目和調試服務型等項目,應按市場人工價據實報價。
近年來,人工單價呈快速上升趨勢,未來的人工價格還會再持續上漲。因為大型的建設工程工期較長,必然存在人工漲價的風險,因此,在簽訂固定總價合同或單價合同時,必須合理預測人工漲價因素,與業主方簽訂合同時,應盡量簽訂人工調差和物資調差條款,約定在固定建設周期內進行人工調差。但人工價格同材料價格不同,人工價格比材料價格相對穩定,可按年度估計漲價因素,既可避免防止報價過高,又可避免承擔大的風險。
定額人工費和市場實際人工費的差異要求施工單位必須重視人工成本的控制工作,從而結合我國勞動力的市場變化完善自身的人力資源配置。施工企業可采取加強人力資源管理、提高勞動效率、以目標成本控制人工成本、以分包形式降低人工成本等方式提高經濟效益,降低人工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