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意大利、伊朗、德國、新加坡特派特約記者 葉琦 包小龍 青木 辛斌 ●王偉

位于布魯塞爾的歐盟辦公室首次出現新冠肺炎確診病例、8%的伊朗國會議員被感染、韓國再增數百確診者……4日,新冠肺炎疫情繼續在全球延燒。各國的應對措施也在升級——英國宣布應對新冠病毒疫情的“作戰計劃”,韓國決定追加巨額抗疫預算,意大利政府則討論在全國范圍內關閉學校、禁止舉辦公共活動。德國衛生部長4日甚至警告,新冠肺炎疫情已經進入“全球大流行”階段。雖然世界衛生組織仍對下這個定義持謹慎態度,但提醒新冠肺炎的致死率遠高于季節性流感。與疫情警報一起拉響的,還有全球經濟警報。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4日表示,疫情給世界經濟帶來“嚴重威脅”,這不再是地區問題,而是需要全球應對的世界問題。在中國,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生產生活秩序加快恢復,但嚴防境外病例“倒灌”的問題似乎正變得嚴峻起來。“要清醒認識當前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形勢的復雜性,增強統籌抓好各項工作的責任感和緊迫感。”在4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會議上,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敲響警鐘。
中國面臨新問題
當地時間4日上午,世衛組織總干事譚德塞發布有關新冠肺炎疫情的最新數據。他說,目前,全球已報告92943例確診病例,死亡3160例。在過去24小時內,中國新增確診病例119例,而在中國之外。這一數字是2075,是中國的17倍多。這些病例來自35個國家,但其中近9成出現在韓國、意大利和伊朗。《今日日本》稱,在中國,數千名康復病人正在回家的路上。疫情在世界的迅速蔓延與中國的樂觀形勢形成鮮明對比。美國《紐約時報》評論說,新冠肺炎疫情“前線”正向其他地方轉移。
據伊朗國家電視臺4日報道,伊朗當天新增確診病例586例,令該國總病例達到2922例。新增死亡病例15例,與此同時累計522人被治愈。有消息說,伊朗工業、礦業和貿易部長拉哈馬尼4日成為最新被確診的高官,但該部隨后否認這種說法。目前,該國已有23名國會議員確診,意味著8%的國會議員被感染。
在韓國,截至4日16時,較當天零時新增293例感染者和3例死亡病例,累計病例達5621例。當天,又有3個國家對韓國采取入境管理措施,令對韓采取這一措施的國家和地區增至94個。韓國外交部長官康京和對此表示不滿,稱“這是缺乏防疫能力的國家采取的粗魯措施”。
4日,位于布魯塞爾的歐盟辦公室首次出現新冠肺炎病例。這名患者是歐洲防務機構高級官員,上周從意大利回來。英國《快報》援引消息人士的話說,在意期間,這名官員與來自歐盟其他機構的約30名官員會談長達4個小時。歐洲防務機構發言人否認這一報道。沒過多久,一名歐洲理事會的工作人員傳出確診消息,他是第一個病例的接觸者。據路透社報道,截至4日零時,歐洲疫情“震中”意大利的確診病例增至2546例。
“向中國學習”,德國《南德意志報》以此為題評論說,和世衛組織一起去中國考察的德國專家帶回的信息是,中國采取了可能史上最雄心勃勃、最快和最大力度的抗疫努力,令新增感染病例下降。現在意大利等國開始學習中國經驗。德國內政部長澤霍費爾表示,不排除將封鎖整座城市或地區作為最后手段。
“現在,這個亞洲國家面臨一個新問題”,“德國之聲”4日報道稱,中國需要嚴防疫情“回流”。根據中國海關總署的數據,截至4日零時,全國海關共發現入境有癥狀旅客6728人,其中疑似病例779例,檢出新冠病毒核酸檢測陽性病例75例。就在3日一天,全國海關發現入境有癥狀旅客227例,疑似病例63例,海關采樣檢測和排查轉運地方檢出核酸陽性病例5例,其中上海4例、北京1例。
2月26日,寧夏通報我國首例公開證實的境外輸入確診病例。隨后,浙江、廣東和北京等地接連出現境外輸入性新冠肺炎確診病例。《紐約時報》稱,針對最近去過疫情嚴重國家的旅客,中國各大城市相繼宣布要求入境者隔離的措施,嚴防病例“倒灌”。中國海關總署4日表示,針對疫情輸入性風險的加大,海關及時調整檢疫查驗的重點國家和地區,對來自疫情嚴重國家或地區的交通工具全部實施登臨檢疫。
全球拉響經濟警報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4日召開會議,習近平強調,要清醒認識當前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形勢的復雜性,增強統籌抓好各項工作的責任感和緊迫感。“中國正在為恢復經濟常態而戰”,德國《時代周報》評論說,現在中國正努力尋找一種平衡:認真對待疫情,但不能以犧牲經濟為代價。
香港《南華早報》4日報道稱,現金獎勵、派出專車、專列甚至專機免費接回——這些為工廠復產的舉措正在產生效果。以珠三角為核心的廣東企業復工率已超過90%,外省已返粵人員超過608萬人,占總應該返崗人數的1/3。珠三角快速推進的復工復產進程對穩定全球產業鏈和市場供應起到重要作用。新加坡《聯合早報》說,中國各地復工復產“相繼按下快進鍵”,在阿里巴巴國際站還有14萬跨境中小企業“云復工”,這將為全球經濟回暖注入能量。
此時,疫情正在全球拉響經濟警報。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官員3日透露,該組織將在最新的世界經濟展望中,下調全球經濟前景,因為疫情已給全球航空旅行、制造業和旅游業造成沉重打擊。“德國之聲”報道稱,新冠肺炎疫情已然對經濟造成沖擊,甚至可能比2008年金融危機還要嚴重。世界銀行3日宣布初步釋出120億美金的緊急預備金,用以協助最貧窮的國家增強醫療設備和衛生服務。韓國4日決定安排11.7萬億韓元(約合684.3億元人民幣)的追加預算抗擊疫情和提振經濟景氣。
美聯儲3日“緊急降息”50個基點,發起針對新冠疫情的全球回應,卻沒有取得效果。《華爾街日報》4日稱,美聯儲通常在經濟前景急劇惡化時才會采取這樣的行動,如2001年初和2008年初美國經濟走向衰退時。但市場依然下跌,美國主要股指下跌約3%,10年期美國國債收益率首次跌破1%。英國廣播公司(BBC)報道說,分析師普遍認為,造成在股市上“適得其反”的現象,是因為市場把緊急降息看作事態嚴重的信號。CNN形容美聯儲按下了新冠病毒的“恐慌按鈕”。新加坡貿工部長陳振聲4日在接受美國彭博電視臺采訪時說:“除了美聯儲降息,人們還需要從各國政府如何有協調性地處理新冠疫情中找到信心。”
“這是一個有關團結的問題”
波蘭、阿根廷4日通報首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伊拉克宣布首個死亡病例。印度總理莫迪4日在推特上宣布,今年他將不參加印度的重要傳統節日“胡里節”,因為世界各地的專家都建議避免人群聚集。當天,印度確診病例激增22例,累計病例至28例。美國總統特朗普則捐出一個季度的薪水。當地時間3日,白宮新聞秘書格里沙姆在推特宣布這一消息,并附上一張10萬美元的支票。雖然白宮一直極力淡化疫情對美國的威脅,但確診人數已增至126例,死亡9例。美國首次出現橫跨東西岸的確診病例。
法國政府4日發布政令,要求在5月31日前征用所有庫存和新生產的防護口罩。截至4日晚,法國共報告257例確診病例。《紐約時報》報道稱,法國衛生部長“正式建議”公眾不要握手,減少包括吻臉頰在內的見面禮節。隨著感染新冠肺炎的人數4日升至85人,英國宣布應對新冠病毒疫情的“作戰計劃”。《金融時報》報道稱,該計劃警告,在疫情暴發的“數周高峰期”,1/5的英國勞動力可能被感染。而且,此次疫情可能從輕度的大流行病轉變為1918年那種嚴重的長期大流行病。
新冠肺炎是否會成為大流行病,一直是很多人的疑問和擔心。美國《新聞周刊》日前獲得美國國防部參聯會議的每日情報摘要,內容顯示,美國國防部認為,新冠肺炎可能在未來30天內成為全球大流行傳染病。世衛組織總干事譚德塞3日在日內瓦表示,目前新冠肺炎在全球的致死率約為3.4%,遠高于季節性流感不到1%的病死率,但不像流感那么容易傳播。他警告全球面臨醫療防護用具嚴重短缺,但仍認為病毒的傳播可以被遏制。“再說一次,這是一個有關團結的問題。”▲
環球時報2020-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