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國研究人員發現本國新冠病例已出現變異。這種變異會帶來哪些影響呢?
巴西衛生部2日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目前巴西有2例確診病例。巴研究人員發現首個病例與在德國發現的病毒更加相似,而第二個病例則與在英國發現的病毒更加相似。據介紹,這兩名患者都是今年2月在意大利感染后回到巴西的。
圣保羅大學醫學院研究人員表示,病毒出現的變異是疫情在相關地區傳播留下的印記,可被研究人員用于追蹤病毒傳播路徑。不過,專家表示二者與在中國發現的病例也有所不同。
在澳大利亞,同樣有研究人員聲稱發現病毒正在發生變異。據《印度教徒報》3日報道,澳大利亞聯邦科學與工業研究組織(CSIRO)表示,這種被稱為SARS-CoV-2的病毒正在發生變異。
中國科學院主辦的《國家科學評論》3日發表題為“關于SARS-CoV-2的起源和持續進化”的論文稱,中國科研團隊最新發現顯示:新冠病毒已于近期產生149個突變點,并演化出L亞型和S亞型。研究發現,在地域分布及人群中的比例,這兩個亞型表現出很大差異。S亞型是相對更老的版本,而L亞型更具侵略性、傳染力更強。
論文表示,對不同亞型的深入了解,將有助于對新冠肺炎進行差異化治療和防控。論文作者認為,根據新型冠狀病毒的演變方式推測,L亞型和S亞型的傳播能力、致病嚴重程度或許存在較大區別。
武漢大學醫學部病毒學研究所教授楊占秋4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兩名巴西患者身上的病毒樣本一個跟英國一樣,一個跟德國一樣,說明在歐洲流行的新冠病毒可能就是這幾個亞型。楊占秋說,發生變異后,不同的新冠病毒的致病特點會有所不同,比如在中國的病毒的致死率是2%,而在歐洲則可能會導致更高的死亡率。
楊占秋表示,病毒變異對追蹤傳播路徑及來源的確是幫助。“打個比方,如果鄭州病人身上的病毒跟武漢的病人不同,則有可能不是從武漢傳過去的,而是該地區本身就有病毒,跟武漢沒關系。如果跟武漢一樣的話,這說明是從武漢傳過去的。”
楊占秋還表示,新冠病毒發生的突變,對疫苗設計有很大意義,對疫情診斷也很有價值。“如果歐洲病例的基因序列跟武漢的不一樣,把中國的診斷數據拿過去檢查歐洲國家的患者,也是檢測不出來的。”疫苗也是這個原理,楊占秋說,巴西患者身上的病毒如果跟中國的不是同一型,就算把中國的疫苗給他們也沒用,起不到保護作用。“這將使疫苗和診斷試劑在設計上變得更加精準。”
另據韓聯社報道,韓國化學研究院4日表示,由該院牽頭的新型病毒融合研究團隊已發現可以對抗新冠病毒的抗體。▲
(李司坤)
環球時報2020-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