梔子的清馨再次點綴校園,玉蘭的香氛依舊氤氳夜空。旗山的月色依然淡淡如洗,平和簡靜一如初見。然而,我們要告別了,告別霧季的迷茫,告別夢季的朦朧,告別畫季的旖旎,告別詩季的繽紛,告別大學,告別青春。我們來不及細拾朝花,就已經行色匆匆,將一別天涯。站在別離的門檻上回望舊時光,看孤鴻明滅,看煙水蒼茫,我們有過多少歡樂,多少惆悵?
大學是一種寫意。清晨,水晶般空靈的晨光淡入淡出,偶或驚動沉迷書香中的學子。清新陽光下,太極林邊,月牙湖畔,青草的清新與梔子的芬芳在空氣中浮動;夜幕初啟,蟬蟲在草縫間喁喁而鳴,晚風吹來輕快的笑聲和悠揚的歌唱。當時只道是尋常,只有最年輕的時候,才有這樣的天明心凈。當這樣的生活如水逝去后,你才會明白,我們的生命里,不會再有這樣年輕明快的單純,不會再有這樣白衣如雪云起云落的少年時。多年以后的某一天,我們在聽到別人提起母校時會怦然心動如聞鄉音,那種種不可遏制的眷戀,會像春天草原上的花,忽然滿滿地開放在靜夜星空之下。
大學是一種生活。它會有盛開的風鈴,會有細碎的松針,也會有如煙如雨般淡淡的惆悵……當坐在畢業的門檻上翻看青春的剪影,曾經年少單純的我們,只有到別離的時候才會發現,大學生活的簡單幸福像雪地上打翻的開水,瞬間融化。站在歲月的門檻上回望,我們會發現:母校,就是那個我們深愛過,也抱怨過,甚至罵過,卻不允許別人罵它的學校。
大學是一種思想。曾經懵懂的青澀,在四年的時光里熏陶成清醇的暗香。今生,或許我們將寂靜無聲地枯榮于他鄉的院落,或許會有一個不可預知的未來,但是在這所大學里,我們樹立的是自己一生為人處世的基本準則。為學不作媚時語,所謂文不可抄,友不可賣,上不可媚,下不可慢,博學于文,修身以德。我們永遠不喪失對弱勢者的同情,我們永懷平安快樂之心。我們不一定有獲得富貴的機遇,但是我們一定有活得自尊高貴的權利。我們一定會有自己的位置,自己的光源,自己的聲音。
大學是一種期許。它承載著我們對未來的一種美好期許。信念,是青春的詮釋。年輕,應該背得起沉重。走出大學,我們將直面夢幻與現實撞擊出的絢爛,用年輕寫下永恒。人的一生只有三天,昨天,今天和明天。昨天一去不復返,唯有把握今天,你才能贏得明天。十年寒窗的寒門子弟,我們別無所倚,唯有對期許的追求;我們別無所長,唯有對理想的執著;我們別無所求,唯有對美好生活的真誠向往。我們沒有理由抱怨,沒有理由退縮,沒有理由遲疑。收拾起自己的迷惘,把回憶留給未來,把夢留給夜,把淚留給海,把風留給帆,用我們最陽光、最積極的態度,去迎接明天嶄新的生活。所有的陽光將灑滿這條前行的路。
天堂向左,青春向右,我們向前。
作者簡介:林瑩,女,1981年出生,歷史學碩士,系福建省寫作協會會員,福建省傳播學會會員,福建省演講與口才協會常務理事,在CN級以上學術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20余篇,目前供職于福建江夏學院黨委宣傳部。
(責任編輯 葛星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