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孔藝

大地母親 199cm×164cm 梁巖
在當代畫壇,梁巖是一個響亮的名字。提起他,人們就會想起那些具有生命震撼力的人物肖像畫,可謂平民百姓、文人雅士、老少爺們、婦女兒童,真是雅俗共賞,口碑相傳。就連許多藝術大家也交口稱贊其慧心神筆。國畫大師周韶華先生就寫道:“一遍又一遍讀著梁巖的寫真畫,使我愛不釋手,激動不已。雖然這只是一些普通人的畫像,但這卻是一些有血有肉、有個性、有生命的‘熟識的陌生人’。” 又如著名美學家劉綱紀則言:“帝王們的理論是‘得人心者得天下’,對于一位肖像藝術家來說,則是‘得人心者得畫魂’。梁巖用藝術揭示了人物的靈魂,也表述了自己的心聲,傾訴了他對普通人全部的愛心,而且這心是真誠的。”

祈禱 55cm×70cm 梁巖
是的,有關梁巖畫作的評論實在太多,筆者只有高山仰止之感,卻無錦上添花之才,在此只能淺談一個“粉絲”的感想和粗淺的認識。
我發現,梁巖所創作的人物肖像主要有三類:老人、少女與孩子。這也是藝術家們所喜愛的創作人物形象,也可比作人生的三個階段,對應為昨天、今天與明天,也可暗喻為歲月、青春與希望。
顯然,在梁巖畫作中,最具視覺沖擊力并評價最高的,是那些山巖般傲立在風霜中的老人。他們的眼神是那么仁慈、堅韌和樂觀,樸實的笑臉上,皺紋如溝壑縱橫,使人想起歷經磨難的莽莽大地,飽浸風雨的道道年輪。這些畫作體現著民族的魂魄,歲月的滄桑,從而顯得格外質樸,具有了歷史的深沉厚重。
如果說畫老人是滄桑之美,那么畫少女就是娟秀之美了。作者的兩種筆墨,畫的都是青年女性,但他卻用了高調和低調的筆墨手段形成了一明一暗的藝術效果。僅用水墨宣紙,把少女畫得如此逼真,如此靈動嫵媚,妙不可言,那就是他的看家本事了。如此手段在中國畫壇上確為罕見。可以說,梁巖的畫作之所以引起廣大觀眾的喜愛,其重要原因,就是他畫的女性特別漂亮、性感、生動傳神,同時又特別有詩意,畫出了東方女性的風韻神采。她們明眸盼兮,巧笑倩兮,令人為之心顫。如此可愛的一半世界,令人流連忘返,珍愛生命,珍愛世界。這就是畫家給觀賞者的正能量。

歲月 258cm×172cm 梁巖

衣食父母 230cm×720cm 梁巖
難忘昨天,贊美今天,寄語明天——此乃梁巖繪畫的三部曲。那些稚氣可掬的孩子,在梁巖的心目中是明天的世界,所以在他的筆下這些形象就顯得分外伶俐可愛,孩子們大都是紅撲撲的臉蛋,清泉般的眼睛里閃爍著憧憬,使人感受到畫家跳躍的童心。而且他愛把孩子與老人畫在一起,相映成趣,意味深長,仿佛是朝霞伴隨著落日,老樹生長出新枝,顯示著生命不息,希望常在。作者曾欣然題跋:“爺孫圖是經常出現在我創作中的題材,老與少,蒼桑與稚嫩的刻畫力圖展現兩代人強烈之反差,使觀者產生諸多聯想及其美的享受。”
因此,我們可以說,梁巖的作品具有強烈而鮮明的生命意識,他用畫筆演奏的,是一曲磅礴交響的人生之歌。正如著名畫家韓羽所言:“從有限向無限開辟一條通道,大概是梁巖探索中國人物肖像畫反復鉆研的課題。我讀他的作品時總覺得在具象把握中間努力從抽象意識中尋求含量,是梁巖肖像畫的一個很強烈的特色。而且他能非常巧妙地把實與虛、時間與空間、人的自然與宇宙的自然融為一體,來實現用情感、精神、心態塑造形象的目的。”
莊子曰:“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其意是所有的一切皆在于“道”,“道”是美之所以為美的根源。那么,梁巖的創作之“道”,顯然是對大美的追求,對生命的謳歌。他以靈動的畫筆,獨特的風韻,詩意地表現鮮活而美麗的生命,執著地探尋人生豐富的內涵,不僅使我們為之震撼,為之陶醉,還深刻地感悟到:無論苦難還是歡樂,厚重還是靈巧,任何藝術的追求,最終歸屬都是愛,都是安詳、博大與沉靜。沉靜如這凝固的時光,無聲的畫作。■
(2015年5月16日發表于《湖北日報》)

喜酒 86cm×69cm 梁巖

與五十年對話 124cm×192.5cm 梁巖

陽光下 163cm×180cm 梁巖

遠古的呼喚 200cm×400cm 梁巖

大山深處 96cm×180cm 梁巖

女兒國 68cm×136cm 梁巖

黃河情 96cm×173cm 梁巖

水寨銅鼓 69cm×66cm 梁巖

小女孩 53cm×51cm 梁巖

飛雪迎春到 139cm×70cm 梁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