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雙令 竇逾常 方美善
(1 吉林大學第三臨床醫學院2017 級碩士研究生 長春130021;2 吉林大學中日聯誼醫院中醫科 長春130033)
便秘在一般人群中患病率約為20%,老年人群的患病率比年輕人群高[1~2],老年功能性便秘是臨床常見的便秘類型,長期便秘可影響老年患者身心健康,甚至可能誘發心腦血管意外。近年來,我科采用腹針治療老年功能性便秘療效顯著。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 年6 月~2018 年12 月在吉林大學中日聯誼醫院就診的60~80 歲的70 例功能性便秘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和治療組,各35 例。治療組男17 例,女18 例;年齡62~79 歲,平均年齡(69.83±4.53)歲。對照組男20例,女15 例;年齡60~78 歲,平均年齡(70.51±4.73)歲。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相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入組標準 納入標準:年齡60~80 歲。診斷標準:參照羅馬Ⅳ功能性便秘診斷標準,(1)至少有25%的排便感到費力;(2)至少25%的排便為塊狀便或硬便;(3)至少25%的排便有不盡感;(4)至少25%的排便有肛門直腸梗阻或阻塞感;(5)至少25%的排便需要手法輔助;(6)每周自發性排便少于3次。以上癥狀出現至少6 個月,且近3 個月癥狀符合以上診斷標準。排除標準:器質性疾病如直腸腫瘤等導致的便秘;正在服用有可能引起便秘的藥物;有肝、腎功能異常;合并心腦血管、內分泌系統及造血系統等嚴重原發性疾病;患有惡性腫瘤;患有精神病。
1.3 治療方法
1.3.1 飲食及生活習慣指導 每日攝入1 500~2 000 ml 水,多吃粗糧、面食和新鮮蔬菜,保證每天攝入膳食纖維20~30 g,養成每日排便的習慣,每日適度進行有氧運動(如散步)、腹部按摩、腹式呼吸及鍛煉,保持心情舒暢。
1.3.2 對照組 給予乳果糖治療。滲透性瀉劑乳果糖(國藥準字H19994142)口服,10 ml/ 次,3 次/d,療程為30 d。
1.3.3 治療組 給予腹針治療。取“引氣歸元”(中脘、下脘、氣海、關元)為主穴,雙側上風濕點(滑肉門穴外5 分上5 分)、雙側下風濕點(外陵穴外1 寸下1 寸)、雙側大橫、雙側天樞為輔穴,選用0.3×40 mm 或0.3×50 mm 一次性無菌針灸針(華冠牌),主穴及雙側上、下風濕點深刺,其余穴位中刺,瘦弱和普通體形患者用0.3×40 mm 針灸針,肥胖患者用0.3×50 mm 針灸針,針刺過程中給予輕捻轉慢提插、只捻轉不提插或輕壓的行針手法行氣,留針30 min,1 次/d,療程為30 d。
1.4 觀察指標 (1) 比較兩組便秘臨床評分(Wexner 評分)。評分涉及排便頻率、排便時間、不完全排空感、排便時疼痛感、腹痛、協助排便手法及病史7 個方面。(2)比較兩組布里斯托大便性狀評分(Bristol 評分)。第一型:一顆顆硬球(很難通過),計1 分;第二型:香腸狀,但表面凹凸,計2 分;第三型:香腸狀,但表面有裂痕,計3 分;第四型:像香腸或蛇一樣,且表面很光滑,計4 分;第五型:斷邊光滑的柔軟塊狀(容易通過),計5 分;第六型:粗邊蓬松塊,糊狀大便,計6 分;第七型:水狀,無固體塊(完全液體),計7 分。(3)比較兩組便秘患者生存質量量表(PAC-QOL)評分。該量表是針對便秘患者生活質量的特異性評分系統,從心理、生理、社會關系和滿意度4 個維度評價便秘患者的生活質量。(4)比較兩組臨床療效。參照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消化系統疾病專業委員會2017 年制定的《功能性便秘中西醫結合診療共識意見》[3],臨床主要癥狀、體征消失或基本消失者為痊愈;主要癥狀、體征明顯改善為顯效;主要癥狀、體征明顯好轉為有效;主要癥狀、體征無明顯改善甚至加重為無效。總有效率=(痊愈例數+顯效例數+有效例數)/總例數×100%。
1.5 統計學處理 數據處理采用SPSS24.0 統計學軟件,計數資料以%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表示,采用t 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治療前后Bristol 評分、Wexner 評分和PAC-QOL 評分比較 治療后,兩組Bristol 評分均較治療前提高,且治療組的Bristol 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Wexner 評分和PAC-QOL 評分均較治療前降低,且治療組的Wexner 評分和PAC-QOL 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前后Bristol 評分、Wexner 評分和PAC-QOL 評分比較(分

表1 兩組治療前后Bristol 評分、Wexner 評分和PAC-QOL 評分比較(分
注:與本組治療前相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相比較,#P<0.05。
指標 治療組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治療前 治療后Bristol 評分Wexner 評分PAC-QOL 評分1.97±0.66 16.54±2.65 91.11±7.83 3.43±1.24*#10.66±2.68*#70.60±10.56*#2.09±0.78 16.80±3.38 92.34±8.76 2.83±0.95*13.34±2.75*80.03±9.53*
2.2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治療后,治療組總有效率為88.57%,高于對照組的68.57%,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便秘屬中醫學的“脾約、不更衣、陽結、陰結”范疇,病位在大腸,與肺氣不降、脾虛失運、肝失疏泄和腎水不足等均有密切關系,在治療過程中應強調對臟腑功能的調治[4]。腹針療法是通過調理以神闕為中心的先天經絡系統以達到對人體的全身氣血輸布的調節作用。本研究選取中脘、下脘、氣海、關元為主穴予以深刺,具有培腎固元、調理中焦脾胃及補養氣血之功效,且手太陰肺經源于中焦,因此,還能兼顧病所,體現了標本兼顧。同時,配以深刺雙側上、下風濕點和中刺雙側大橫穴,加強了對中焦脾胃、上焦肺與下焦大腸的整體調理作用,再輔以中刺大腸的募穴(天樞穴),治療直指病所。經治療,治療組Bristol評分明顯提高,大便性狀基本接近正常,患者主觀排便感覺、頻率和次數等方面也得到明顯改善,治療總有效率達88.57%。并且針刺治療消除了患者對藥物副作用等的擔憂,隨著患者病情的改善及飲食生活的規律化,患者的主觀生存質量評分也得以明顯降低,體現了中醫強調的“以人為本、整體觀念、治病求本”等原則。
老年人牙齒脫落導致膳食纖維的攝入減少,以及缺乏運動等均是引起老年患者便秘的重要因素[5]。現代醫學認為,年齡增長、腸神經膠質細胞的丟失、Cajal 間質細胞的數量和體積減少,會導致腸神經元老化及鈣離子電流密度降低,從而引起胃腸道內的推進活性和感覺運動功能降低,結腸傳輸延遲[6~7],食物在腸道停留時間過久,水分被過度被吸收可導致大便干結。因此,兩組患者均給予飲食生活習慣干預,在此基礎上,對照組給予乳果糖治療。乳果糖是一種雙糖,在小腸內不能被吸收,以原型到達結腸,可以提高結腸滲透壓、保留結腸內水分;同時,乳果糖還能增加腸道益生菌含量,在治療老年患者便秘方面較其他藥物更具安全性,是臨床常用的治療藥物[8]。對照組治療總有效率為68.57%,但部分患者仍反映有腹脹、腹瀉等不良反應,均可耐受。兩組的治療效果確切,但治療組效果明顯優于對照組,具有明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現代研究認為,針灸是通過“神經-內分泌-免疫網絡系統”運用“穴位的放大效應”而發揮對機體的雙向良性調節作用[9]。同時,隨著腦腸軸(Brain-gut Axis)的發現,胃腸道內發現超過60 余種可以影響胃腸動力及內臟敏感性的小分子多肽類物質即“腦腸肽”[10~11],這類物質具有內分泌功能,還可以作為神經遞質起作用,直接參與胃腸道疾病的調控。治療過程中對腹部穴位的直接針刺刺激或許可以激活或促進某些分布于胃腸道的腦腸肽物質的釋放,從而達到對便秘的治療作用。本研究的不足之處在于未設立不良反應、遠期療效等觀察指標,關于其治療的分子生物學機制值得進一步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