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英霞
[摘 要]語文教學中由于閱讀本身的特性,即在閱讀中的理解、想象、聯想、推理、評價等對學生創造思維的培養有著重要作用.因此,在閱讀教學中給學生創設一個有利創新的民主氛圍,創造一個輕松活躍的思維空間,鼓勵學生發表自己的獨立見解,注重學生的自我感受。引導學生在理解的前提下進行創新欲望的培養學習、探究性學習、合作性學習和批判性學習,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展開想象和勇于存異的多元化思維,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推動社會的發展和進步。
[關鍵詞]閱讀教學;創新能力;批判;想象;求異
自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在公開講話和報道中,“創新”一詞出現超過千次,可見重視程度。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堅持創新發展,就是要把創新擺在國家發展的核心位置,讓創新貫穿國家的一切工作,讓創新在全社會蔚然成風?!眲撔履芰Φ呐囵B是時代和民族發展的需要,也是教育者社會化的內在要求。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知識創新將成為未來社會的基礎和核心,只有具有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的人才是最需要和最寶貴的人才。由此可知,無論從社會的發展,還是從學生個體發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勢在必行。作為世紀之交的語文教學在確定教學目標時,就應該將此作為核心。因此,在閱讀教學中要注意抓住訓練的契機,有目的、有計劃地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一、激發學生的創新欲望是實現創新的前提
創新欲望的激發使學生的創新素質的養成獲得了發展原動力。那么,如何激發學生的創新欲望呢?第一,要和偉人進行精神充電。課前讓學生與偉人接通“電源”,想象一位偉人是如何學習、工作的,從而自己也扮演偉人的角色,這時,學生們會感覺神情氣爽、信心百倍、精神旺盛。課下我總是鼓勵學生閱讀名人傳記,名人傳記集藝術性、文學性、感染性、創新性于一體。正處于發育成長階段的中學生正是人生觀、世界觀形成的關鍵時期,他們很容易對這些成功的偉人們產生敬慕并努力學習,容易激發正在成長的學生的情緒,使他們產生強烈的成功愿望。第二,要培養學生多元化的思維習慣?!斑h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在學生日常學習過程中培養學生在任何時候都能從不同的觀點、不同的側面看待與分析問題的習慣,從多視點、多側面去分析問題往往容易發現問題,而發現問題則是創新的第一步。對于《皇帝的新裝》中的兩個騙子,讀者一般都持憎惡的態度。在教學時,我要求學生大膽思考,以“我眼中的兩個騙子”為題寫一段話,多角度、多側面來評價這兩個騙子。有同學說騙子針對皇帝的貪圖享逸、不理朝政,進而設下騙局,其出發點是好的,希望皇帝改過自新,治理好國家;也有同學說騙子騙皇帝,以騙對騙,只不過是以毒攻毒,希望能引起療救的效果;更有同學別出心裁說安徒生童話的結尾沒有寫騙子落入法網,實在耐人尋味,其用意是有意向讀者敞開一扇感情之門,他并不痛恨那兩個騙子。第三,要多設置引發學生創新欲望的誘因。一方面,在教學中,必須強調啟發模式,激發學生思維的主動性和自覺性。例如,在講蘇軾的《水調歌頭》時,通過給學生講解此詞的背景啟發學生對此詞的理解。另一方面,要善于引導學生主動留意、觀察并嘗試解決日常學習生活中的疑難問題。在一般情況下,盡量不給學生布置命題作文,而是讓同學們自己選材料,自己創作,有的同學的作文文情并茂、非常感人。
二、探究是創新的源泉。
閱讀教學中引導學生的探究性學習是一種讓學生主動參與的學習方式。它強調學生閱讀量的積累以及在積累過程中的創造性思考。著名閱讀學家古德曼說:“閱讀必須看作是一種由讀者來自著者的信息再構成,并由此產生的讀者和書面語言之間的相互作用?!庇纱瞬浑y看出,閱讀及其評價的過程其實是一個思辯的過程。例如在講讀《兩小兒辯日》時,文章中的疑問也引發了同學們的疑問,由于同學們剛從小學升入初中,還不具備地理知識基礎,于是,有的同學認為“日始出時去人近,而日中時遠也?!边€有同學則認為“日初遠,而日中時近也?!辈⒄裾裼性~的說中午如何如何熱,那么在辯論中我穿插著地理知識給同學們進行講解,最后同學們徹底明白了。北宋哲學家、教育家程頤曾“學者先要會疑。”“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學;學則須疑?!苯處煈⒅毓膭詈鸵龑W生去思考、去發現,在探究中閱讀,在閱讀中探究,在不斷的質疑與思考中尋求閱讀興趣,通過閱讀豐富和充實自己,這樣無疑會對學生創造力的提高有所幫助。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我從設計教學過程入手,著重考慮如何引導學生去進行探究,在探究中獲得新知,在探究中獲得成功體驗,從而激發學生的創新欲望,進而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在閱讀教學過程中要求學生經常思考“為什么”,讓學生將閱讀的材料進行橫向比較或縱向比較,多問自己幾個“為什么”,進而可以在探究閱讀中不斷地激發學生的創造欲望和創造能力。
三、批判是創新的基石
任何創新,都是對前人或別人的觀點的否定與超越,而要實現這一否定與超越,沒有批判意識和批判精神是不可能的,因此,我在閱讀教學中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批判思維。即鼓勵學生不迷信、不盲從,要敢于懷疑,要善于肯定和否定,要敢于發表自己的觀點,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在批判中繼承,在批判中吸收。在國外的教育中,常常給學生灌輸的就是批判性的學習思想,培養的就是一種批判的學習精神。哪怕這種見解顯得幼稚了一些,但如此一來,就能夠逐漸地培養起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為此能否挖掘語文閱讀教學的潛力,給學生創設一種有利于培養批判精神的學習情境,讓學生學會批判地學習與吸收,或者至少引導學生去思考,在思考中形成自己獨立的見解,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從而培養學生不盲從,不迷信的獨立個性,這無疑有利于學生創新人格的形成。
四、想象是創新的翅膀
想象是人類通向藝術殿堂的翅膀,是培養學生人文素養和創造性思維能力的重要手段。魏書生老師在教《菜園小記》時,讓學生閉上眼睛想象出菜園的碧綠,回味著蒜苗抽薹的縷縷清香,享受著菜園勞作的溫馨、親切,從而和作者一起走進菜園,感受“只有付出辛勞才能收獲快樂”的人生真諦。因此,在閱讀教學中,我盡量給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想象空間。讓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在想象中不斷提高自己的創新能力。想象是擴散思維的一種形式,而擴散思維是衡量創新性最重要的指標。因此,注重培養學生的擴散思維,無疑對學生創造性的培養起著不可低估的作用。這是因為在閱讀語言文字的過程中是離不開學生豐富的想象的。學生想象力豐富,對作品閱讀的理解也就豐富,不然怎么會有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的說法呢。如在《月亮上的足跡》一課中,我拋開課文內容,提出問題:“假設你此時正在遠離地球的茫茫太空中旅行,透過宇宙飛船的船艙,你看到了美麗的地球……”然后讓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想象此時地球的樣子及內心的情感。
五、求異是創新的關鍵
所謂創新就是發現別人沒有的東西,也就是在現實生活中去尋求與別人的看法、見解不同的東西。所以我在閱讀教學中有目的、有計劃地培養學生敢于“求異”的品質、善于“求異”的素質。
因此,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我給學生創設一個有利創新的民主氛圍,創造一個輕松活躍的思維空間,鼓勵學生發表自己的獨立見解,注重學生的自我感受。例如,在講解莫懷戚的《散步》時,我指出這篇課文的題目,是從事件的角度來擬題的,那么,同學想一想,如果我們換一個角度來擬一個題目,你會擬什么題目呢?說說你的理由。我的話音剛落,有一個學生就舉起手回答道:“我認為題目可以是《初春》,因為我仿佛看到了南方初春的田野,看到了一幅清新明麗的田園風光”;緊接著另一個學生站起來說:“我所寫的題目是《責任》,我在文中看到了我爸爸的影子,是他的肩膀扛起了這個家,承擔起扶老攜幼的使命和擔當?!薄拔覕M的題目是《家風》,這篇清新的散文,讓我感到一種家庭的溫暖”。從這些回答中,可見學生們對于這篇課文又有了一個新的理解,我及時地表揚了這些同學敢于思考的精神,充分發揮了學生的潛力。
總之,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是培養新時期人才的關鍵,而要培養創新能力就要去探究、批判、想象和具有求異的精神。沒有創新就沒有進步就沒有發展,創新是社會前進的動力。
參考文獻:
[1]邵瑞珍.教育心理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
[2]馮忠良.學習心理學[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81.
(責任編輯 陳始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