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婷婷 蔣文偉
摘要:“森林康養”是現代旅游業發展的新業態、新形式,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和人們消費水平的提高,健康的旅游消費模式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青睞。廣元市森林康養旅游發展要創新升級森林康養旅游的產品和品牌,應發展“互聯網+旅游+森林康養”模式;遵循可持續發展理念,完善景區基礎服務設施建設。
關鍵詞:森林康養;廣元市;SWOT分析;對策
1 森林康養產業概念
森林(forest)是一個復雜的概念,它不僅體現了自然事物的客觀存在,而且包含了文化和政治維度。Forest這個詞源自于拉丁語“foris”,即“the area that liesoutside the normal laws”。在過去,它通常指還沒被圍起來的一片開放的陸地。森林為人類提供了巨大的天然庇護的場所,不僅為人類祖先提供了避難所和食物,在日常生活和精神世界中也很重要。隨著人類文明不斷發展,森林的含義也慢慢發生了變化[1]。各個國家森林定義中出現了郁閉度、最小面積和樹木最低高度等具體的定量指標[2]。森林是最珍貴的天然資源,是人類生存環境最后的一塊凈土。森林的自然功能十分突出,包括森林物質合成、水源涵養、土壤保持、凈化空氣、生物多樣性維持等,發展森林經濟近年來也比較火爆,但將森林與人類健康結合起來卻是不常見的,這具有重大的生命意義和生態經濟意義,可以創造多個社會功能,條件成熟后能夠形成新的產業集群。
森林的特殊自然性質具有特殊的功能:讓緊張焦慮的都市人融入大自然之中,徹底放松,享受大自然的美景,獲得愉悅的心情。這種“精神盛宴”是只有在森林里才會有的一種獨特感受。它還具有特殊的療養功能和醫學功能,所以才讓現代人如此迷戀,吸引他們回歸。而且森林還可以釋放出一種名叫植物殺菌素(芬多精)的物質,它具有增強人體免疫力、抑制癌細胞生長的特殊醫學功能。不過森林康養至今還沒有一個清晰、科學、準確的定義。從森林康養的產生歷史和現實意義來看,它開展的一系列服務活動大都以景觀、環境、食品、養生文化等為主要資源,配備相應的療養醫療服務設施。目前,我國將利用森林環境使人的身心得到康復、人的情操得到培養等一系列促進公眾健康的休閑活動統稱為森林療養,主要有林間散步、野營、冥想和瑜伽等活動形式[5]。“森林康養”一詞能很好地突出森林與人類的健康息息相關,使得林業發展更加符合“健康中國”的國家戰略,實現健康產業與林業產業相融合。2國際森林康養旅游發展的經驗
20世紀40年代,德國在巴特·威利斯赫恩鎮創建了世界上第一個森林浴場和自然健康療法,全鎮人口15000人,配有專業醫生70人,森林療養師280人,共接待客人7萬多人次,其中約60%的居民從事森林康養職業。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森林康養作為德國的一項基本國策,已具有350處森林療養基地,主要是復健和保養,配備專門執業資格的醫生和理療師,這項支出當時就包含在國家公費醫療范圍,強制公務員實行森林康養,國家醫療費用總支出減少了30%,公務員的健康狀況顯著改善。
日本效仿德國的森林療法,于1982年舉行第一次森林浴會議,于1983年發起了“走入森林、沐浴精氣、鍛煉身心”的森林浴運動,引進了嚴格的森林療養基地認證制度和森林療養師資格考試制度,開放了92處森林游樂區,占地面積120萬hm2。2004年、2007年分別成立森林養生學會和森林醫學研究會,對森林和人類健康的之間的關系進行臨床試驗[4]。截至2013年,共有57個森林療養基地獲得資格認證,分為3種類型,森林公園占國土面積的15%,森林浴近8億人次/年。至此日本成為世界上森林康養效果測定方面最先進、最科學的國家,建立了世界第一個森林養生基地認證體系。
1982年,中國創建首個國家森林公園,以后開始蓬勃發展。1982年9月至1992年底建成國家森林公園34個,全為深受歡迎的旅游目的地。1992~1999年,原林業部召開全國森林公園及森林旅游工作會議,共有275個國家森林公園,標志著我國森林旅游事業進入快速發展階段。2000~2009年,全國各級森林公園共2151個,面積約1597.47萬hm2;其中國家森林公園占約1/4。2007年我國游客旅游約2.5億人次,旅游收入達158億元。2012年在湖南省通過各方合作率先建立首個森林康養實踐基地。2013年10月,北京市組織翻譯出版了《森林醫學》。隨后,廣東、浙江、四川、黑龍江和江西等省份相繼開展基地建設工作。2016年2月,國家林業局正式啟動森林體驗基地和全國森林養生基地試點建設工作。
3 康養旅游者的需求研究
隨著大眾旅游時代的到來,旅游體驗化已經成為游客出行的重要因素。康養旅游不僅應滿足消費者生產和生活的需求,還應致力于豐富旅游體驗元素,改善旅游體驗感受,提升強化旅游互動等服務,滿足外來游客的旅游體驗需求,提高自身的內在吸引力、親和力和影響力,如醫療旅游、健康旅游和療養旅游等。在國家旅游局的定義中,康養旅游是指通過健康飲食、養生健體、陶冶性情、關愛環境等多種方式,相當于各種旅游活動的總和[5],使人們在精神和肉體上都能達到自然調和的良好狀態。一些學者嘗試將娛樂養生、保健和醫療等諸多功能的旅游包含在廣義的健康旅游概念內[6-7]。健康旅游的概念在這樣的背景下提出,實際上修正和豐富了傳統的健康旅游概念。
另有學者則認為,森林康養旅游者對森林健康旅游產品有7大需求:延年益壽、強身健體、自我修養、醫療、修復保健、生活方式的體驗和養生文化體驗。王燕則注重環境的重要性,認為參與各種休閑和康體活動必須要在自然優美、生態平衡的自然條件下,通過自然環境的平衡來影響人體的內在平衡,使人的身體和精神獲得舒適。還有的學者從休閑度假的角度出發,認為旅游及休閑應是體現休閑度假特征的基本要素[8];而從活動過程的視角進行研究,將傳統養生觀與現代休閑觀相結合,享受舒適安靜的休閑空間以及相關有益健康的專業服務,如由合格的醫生和護士進行的體檢、多種維生素療法、特殊的飲食設計、瑜伽、水療、針灸,以及各種針對性的特殊治療,草藥、美容、肌肉拓展和放松技巧等[9]。
綜上所述,相關研究基于現象描述和經驗總結出了康養旅游者在享受自然、休閑娛樂和醫療保健等方面的需求。然而,由于缺乏實證研究的支撐,相應的研究成果未能滲透到市場中,以及對森林康養旅游者的需求做出及時的響應,更難通過滿足旅游者相應需求來促進康養旅游產業的建設和發展。
4 廣元市森林康養旅游SWOT分析
運用SWOT系統分析法,對四川省廣元市森林康養旅游包含的各個因素進行分析,使廣元市森林康養旅游在其發展中能夠揚長避短,抓住機遇,解決其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從而總結出廣元市森林康養旅游未來發展的策略。
4.1 優勢
廣元市古稱利州,地處四川盆地北部、嘉陵江上游、川陜甘三省結合部,為四川的北大門,也是四川的戰略要沖、生態屏障。廣元市地處我國南北氣候過渡帶,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既有北方天藍地闊,又有南方濕潤婉約。廣元市森林覆蓋率達56%,植被茂密,負氧離子高達10萬余個/cm3,超出城市標準50~500倍,空氣質量優良,適合養生。廣元市在綠色食品和有機食品方面的發展占優勢,它是四川省農產品產地無公害市,也是四川省第一個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示范城市。
廣元市建設森林康養城市的基礎條件優越。全市有森林公園10處,濕地公園2處,自然保護區10處。21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和有以森林食品為主的廣元七絕,四川及周邊區域最集中的醫療設配條件。因此,面對新時期的發展機遇,廣元市應積極發展森林康養旅游產業,是提升城鄉居民幸福指數、提高偏僻區域人們收入和實現精準脫貧的重要方法。
4.2 劣勢
首先,廣元市推出的旅游產品很多缺乏森林康養的特色,各種旅游區的康養旅游產品類型相似,產品結構單一,地方特色不明顯。因此,要充分利用廣元市鄉土旅游資源,結合實際情況,研究并挖掘特色、創新旅游產品,創建具有本地特色的森林康養旅游品牌。第二,有一些景區交通不暢通,交通基礎設施建設落戶,交通聯系松散,景區和景點距離較遠。隨著游客對森林康養旅游需求的提高,這些問題都將會成為旅游業發展的阻礙。第三,廣元市的游客集中在夏季,而秋冬兩季的旅游發展緩慢,缺乏具有核心競爭力的旅游產品,導致淡季與旺季的游客容量差異很大。
4.3 機遇
森林康養旅游是一種多元組合共生的森林經濟新形式,是“十三五”國家林業發展目標的最佳結合點,具有良好的發展機遇。第一,市場需求巨大。四川“歲及以上的人口占比首次超過14%,進入“深度老齡化”社會。隨著老齡化社會的到來,養老健康產業作為四川省五大新型主導服務業,市場需求巨大。同時,由于生活節奏快、壓力大引起的亞健康現象也普遍存在。隨著人們收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健康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具有康養、休閑、旅游多種功能于一體的森林康養旅游越來越多地受到關注。第二,政府高度重視森林康養旅游產業的發展,提供了有益發展的利好政策。森林康養產業以新興林產業態歸人到發布的文件中,如國家林業局《林業發展“十三五”規劃》《中共四川省委關于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和《四川省養老健康服務業發展規劃(2015-2020)》。同時,2015年初,四川省提出了“加快四川森林康養科學發展”的構想;2016年,四川省林業廳發布了《關于大力推進森林康養產業發展的意見》;2017年,四川省委一號文件提出“支持發展森林康養產業,加快建設全國森林康養目的地和森林康養產業大省”的一系列政策的支持,為加快廣元市發展森林康養旅游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環境。
4.4 挑戰
首先,旅游基本服務配套設施不完善,由于發展階段的限制,我國森林康養方面的住宿、餐飲、交通、娛樂以及運營方式都還十分不完善,基礎設施也尚未實現與市場需求對接。完善服務設施是吸引消費者的必要條件。廣元市一些村鎮雖已發展成為旅游景點,在交通方面,景區公共交通基礎設施不完善,給游客帶來不便。其次,隨著旅游業的迅速發展,各個地區推出的旅游產品出現大同小異問題日益突出,同質化的旅游產品之間的惡性競爭已成為廣元市旅游業健康、長久發展的障礙。在住宿方面,缺乏能夠接納大中型旅游團隊的酒店。現有的很多私人旅館檔次參差不齊,缺乏統一的標準和規范,無法滿足游客的需求。
5 廣元市森林康養旅游的發展對策
5.1 森林康養旅游的產品和品牌創新升級
利用廣元市優秀的自然資源,創新和升級現有森林康養旅游產品,促進旅游產品向觀光休閑、休閑度假、養生等方向發展。積極推進和完善森林康養旅游產品體系,開發多種特色旅游產品,滿足不同層次的旅游消費需求。創新和分類以“森林康養”為品牌特色的旅游產品,包括森林工藝品、森林動植物標本展覽、森林文化走廊、森林博物館等觀賞性旅游產品;參與性旅游產品包括森林虛擬世界仿真、森林索道、森林火車、森林迷宮探險等。
5.2 堅持可持續發展的理念
在保持森林生態系統完整性和穩定性的前提下,鼓勵社會資本、相關職工發展特色產業,充分發揮廣元市在森林、空氣、生態等方面的天然優勢,一部分森林資源開發利用,另一部分讓其繼續繁殖生長,以適應植物的生長周期,有效盤活森林資源。堅持綠色環保、低碳節能的發展理念,加強開發建設生態旅游和綠色旅游,走可持續發展道路。
5.3 互聯網+旅游+森林康養
結合目前蓬勃發展的網絡旅游銷售方式,將網絡旅游與森林康養結合,線上線下管理。制作能夠充分介紹和了解廣元森林康養的應用程序或經營的微信公眾號和微博賬號,并在平臺上宣傳廣元森林康養產品。拓寬森林健康旅游營銷渠道,宣傳廣元市森林健康,打造獨特的森林健康品牌。
5.4 完善景區基本服務設施
一些旅游景區應加強住宿和交通服務的建設和管理。高度重視,加強政府主導。要做好基礎設施建設的規劃工作;要健全監督機制,保證基礎設施建設的順利實施;相關政策、制度、資金和人才等條件保障要到位。制定相關的鄉鎮旅游景點配套設施管理的規定,統一規范家庭旅館的接待標準,提高旅游住宿質量。加強交通道路基礎設施建設,使得景點的分布合理,游客到目的地方便快捷。
6 結語
森林康養旅游是旅游業發展過程中產生的一種新的旅游形式。休閑旅游的最終目標是實現旅游者的幸福感,是一種基于良好物候條件的特殊度假旅游,而不是像鄉村旅游一樣遍地開花。康養旅游的需求市場主要集中在亞健康人群、老年人和尋求生活品質的人群。我國適合康養旅游的地域主要集中在秦嶺以南和云貴高原片區,有待進一步研究證實。
(收稿:2019-07-15)
參考文獻:
[1]KONIJNENDIJK C C.The forest and the city:the cultural landscapeof urban woodland[J].Journal of Housing& the Built Environment2008,25(2):263-264.
[2]張小全,侯振宏.森林、造林、再造林和毀林的定義與碳計量問題[J].林業科學,2003,39(2):145-152.
[3]李卿.森林醫學[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3.
[4]周彩賢,張峰,馮達,等.北京市以森林療養促進公眾健康對策研究[J].北京林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14(2):13-16.
[5]國家旅游局:國家康養旅游示范基地標準[S].2016,1,7.
[6]Connell J.Medical tourism:Sea,sun,sand and surgery.Tourism Man-agement,2006,27
[7]王燕.國內外養生旅游基礎理論的比較[J].技術經濟與管理研究2008,3
[8]白鷗.健康旅游研究綜述[J].旅游研究,2010,3
[9]毛曉莉,薛群慧.國外健康旅游發展進程研究[J].學術探索,2012,11.
第一作者簡介:孫婷婷,女,江蘇人,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風景園林規劃與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