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青青 萬龍子

關鍵詞:線上線下教學 微課程建設 汽車維護與保養
1 引言
《汽車維護與保養》是一門強調實踐技能的課程。需要教師反復操演反復示范、學生反復鍛煉反復練習才能掌握要點。為解決教師反復示范問題,可對該課程操作過程進行微課錄制。但傳統微課都是事先設置好的學習資源,沒有互動,只能“微學”不能“微習”,無法衡量學生對微知識點掌握程度,且存在以下問題:雜亂,多為競賽而制;未成體系,只是某知識點展示,不適合學生系統學習。
故本文提出了一種微課程和混合教學結合的教學方式,即:通過線上“微資源”反饋,先做后學,課上講授討論,實現課前、課中、課后聯動。并采用“校企合作”微課資源共建,到企業生產現場采用真實設備錄制,增強微課視覺沖擊力和現場感,達到“趣學”的效果。
2 微課程體系建設
“校企合作”共同研究討論《汽車維護與保養》課程的微課資源、電子教材,校企雙方共同探討微課單元設計,就微課單元設計,典型項目選取,哪些知識點需要拍攝、如何拍攝更顯直觀性開展多次討論。最終確認汽車發動機潤滑系統、進排氣系統,底盤制動系統、轉向系統,汽車刮水器、門窗,燈光信號裝置的維護與保養等內容需拍攝實操視頻。其他知識點如其他知識點如發動機點火系統、自動變速箱、空調系統等的維護保養采取資源整合的方式對《汽車維護與保養》這一門課程形成一系列的微課體系建設,讓微課行微而神不微,發揮微課的最大價值。
3 微課資源共建
職業教育強調的是學生實踐技能的掌握,需要教師反復操演反復示范、學生反復鍛煉反復練習才能掌握要點。對《汽車維護與保養》課程部分操作過程進行微課錄制。
(1)通過校企合作共同微課開發,邀請一些精于實踐操作的汽修專業師傅共同探討、開發拍攝微課,引入行業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管理新模式,提高汽修專業人才培養的針對性,讓同學能夠提前熟悉工作環境,實現學校教學過程與企業生產崗位的無縫對接。(2)教師深入到汽車修理廠,通過小型DV,對處于實際故障維修中的汽車、工作臺及主要零部件等進行錄制,增強錄制視頻的視覺沖擊力和現場感,適當加工制成微課,供學生學習課程知識使用。
4 理論知識翻轉課堂
普通的微課資源、微課網站只是知識點的闡述,沒有互動,無法驗證知識點的掌握程度。雖然《汽車維護與保養》是一門強調實踐技能的課程,但學生的熟練操作需要強有力的理論知識支撐。為讓學生能夠熟悉、習慣車間操作流程及操作規范,掌握車輛維護保養的基本功和保養工具的使用方法,了解汽車各系統的結構工作過程等理論操作,從而在獨立完成車輛保養操作上更加得心應手。故本文引入信息化教學手段強化理論部分知識點學習,利用超星平臺實現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整合微課教學資源及理論學習資源,優化課堂外與課堂內教學過程,改變教與學的關系變革,開展移動學習。對《汽車維護與保養》課程教學內容進行改變重組,讓“傳統教材”可視化,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建設《汽車維護與保養》課程網絡平臺及移動平臺,教師在超星平臺上創建汽修專業班級,向學生推送課件、動畫、微視頻、PPT 文檔、任務工單、拓展、測試等學習資源,學生可以利用電腦和手機等設備在課外進行碎片化自主學習,并完成線上討論、測試等互動環節,有效地實現個性化教學。超星平臺可以根據學生的訪問及學習數據進行過程評價。
大數據評價系統改變傳統的微課網站只能“微學”不能“微習“這一弊端。“線上”(網絡教學)實現資源共享,碎片式學習,增強學生的自主能動力。“線下”(課堂教學)查漏補缺,“教授知識”變為學生主動“提出問題”,上課時主要以學生和老師的交流為主,提高學生思考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理論知識點翻轉課堂教學設計流程如圖1 所示:
5 線上線下翻轉課堂教學流程
以《汽車維護與保養》課程中“發電機拆裝和檢測”這一小節進行實例分析。教師利用超星網絡學習平臺,采用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課前預習、課中強化、課后鞏固,以實訓強化理論的教學方式,展開教學。
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及本次課程教學的授課內容,將教學任務分為課前課中課后三個環節。
5.1 課前準備
教師通過教學平臺發布任務,并將相關教學資源上傳,發布通知,學生利用手機端登陸平臺完成任務,熟悉學習工單、觀看教學微視頻并完成a. 發電機的結構組成?汽車發電機的工作原理及作用?等相應習題測試,達到預習目的。教師根據平臺學生學習反饋情況,對教學理論內容及時調整,有效地完成教學目標。
5.2 課中演練
任務導入:針對課前薄弱知識點,汽車發電機的結構,其主要部件有轉子、定子、電刷、前后端蓋、風扇、整流器及帶輪等,教師通過三維動畫進行強化,形象生動。再實車講解,抽象到具體,增加學生印象。隨后利用動漫創設情景,汽車大燈暗淡或無法啟動,需要對電源系發電機進行拆裝檢測,由此引入發電機檢修內容,明確學習任務。之后教師通過超星點名器隨機選擇學生上臺,完成課中練習,檢驗學生聽課效率,形成互動。
仿真操作:教師用虛擬仿真平臺引導學生認識汽車發電機前后端蓋、電刷裝置、整流裝置、定子、轉子等部件,讓學生觀看仿真操作。學生分組練習,教師巡回指導。待操作熟練后,完成仿真軟件測試。在測試過程中,學生選擇拆裝部位,選擇合適的拆裝工具,如出現錯誤,系統會提示錯誤并扣除相應的分數。
實踐示范:實踐示范的時候使用超星投屏軟件解決傳統教學中出現的學生扎堆觀看、教師難指導的難題。并學生實訓過程中,在一體化教室循環播放教師示范微視頻,學生分小組對汽車發電機進行拆裝檢測,每小組再具體分為操作、觀摩、攝像組,將汽車發電機的拆裝與檢測過程分為拆裝、檢測、復裝三部分,輪換依次操作,并將操作過程錄制視頻上傳至教學平臺,方便學生互相評價,教師在實訓過程中進行巡回指導,當場解決學生在實地操作中遇到的突發狀況。
教學評價:課程內容完畢后,結合網絡平臺中課前理論預習、課中隨堂聯系、課后知識鞏固中反饋得分,虛擬仿真軟件學生模擬測試結果及學生小組實踐中視頻自評互評教師點評得分,學生操作素養規范得分三項標準,對學生的知識掌握、應用能力、操作素養一一進行考核。
5.3 課后習題練習鞏固加強
教師用思維導圖模式梳理知識點,增強鞏固。讓學生完成學習平臺作業并預習下節知識點。
6 結語
校企合作共建微視頻,汽修廠錄制視頻,增強微課的視覺沖擊力和現場感,達到“趣學”的效果。線上線下教學模式滿足學生移動學習、碎片化學習需求,且師生互動指導便利,能夠有效擊破教學重難點,提升教學效果。校企聯動微課程和線上線下教學模式相結合的模式,有針對性地進行詳細講解,徹底解決學生的學習困惑,大大激發了學生學習興趣,提高了教師教學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