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澤波
2019年10月,《紐約時報》報道世界首個被治愈的艾滋病人蒂莫西·布朗(Timothy Brown)去世。蒂莫西·布朗并非死于艾滋病,而是困擾他多年你的白血病。盡管目前醫學界還沒有一種可以推廣的治愈艾滋病的方案,但當下的技術已經可以將艾滋病控制住,如果感染者發現得及時并進行規范治療,他們完全可以像一個正常人一樣的生活。

1981年6月,美國的一篇周刊上介紹了5例艾滋病人的病史,這是艾滋病在世界上第一次有了正式記載。1982年,科學家給這種病命名為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征。然而,科學家推測,1980年,也就是在艾滋病被首次確認前,已經有10萬到30萬的人類感染了這種病毒。
艾滋病毒因其傳播方式的原因,被人們貼上了“性病”“臟病”的標簽,這與其性傳播的高概率事件不無關系。艾滋病是一種傳染病,全稱是“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癥(AIDS)”,是由一種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導致的。艾滋病除可通過性傳播,還有兩條重要途徑:母嬰垂直傳播、輸血傳播。
艾滋病究竟是哪里來的呢?科學家循著蛛絲馬跡發現病毒的發源地很可能在非洲喀麥隆南部。當地的靈長類動物身上帶著與HIV極為相似的病毒SIV(猴免疫缺陷病毒)。不同國家和地區的各類研究都指向了SIV,認為它是HIV的祖先。在非洲喀麥隆南部,人類與靈長類的關系更多是捕獵者和被捕獵者。黑猩猩是這些叢林人類的“野味”,也是當地人重要的營養來源,而在捕殺過程中,如果剛好接觸到感染了病毒的SIV,病毒就會通過血液進入到獵人的傷口,使人類感染,并通過適應人體演變成HIV。當然,在艾滋病發現初期,這些事情是不知道的。
1987年,人類抵抗HIV的第一把武器出現——核苷類反轉錄酶抑制劑,不過單憑這一藥物根本無法解決問題,感染者體內病毒會發生突變,抵抗藥物作用。隨后,美籍華裔科學家何大一教授團隊提出了高效抗反轉錄病毒療法(雞尾酒療法),感染者同時使用三種以上不同機理的藥物聯合抑制病毒,就可以控制病毒復制速度,從而阻止HIV傳播。
2006年,全球首個用于HIV感染完整治療方案的口服單一片劑藥物依非韋侖/恩曲他濱/富馬酸替諾福韋二吡呋酯復方片獲得美國FDA批準,革新了HIV的治療,從每天吃一把藥,變成了每天只需吃一片藥。2018年,比克恩丙諾片問世,其結構結合了創新的不含激動劑的整合酶鏈轉移抑制劑(INSTI)比克替拉韋,以及藥物有效性和安全性均經過驗證的雙核苷反轉錄酶抑制劑骨干藥物(NRTI)恩曲他濱/丙酚替諾福韋,具有強效的抗病毒療效,較高的耐藥屏障和已證實的良好的耐受性。也就是說,感染者目前一天只需服一片藥就能快速、強效、持久地抑制病毒。
艾滋病為何難治,那是因為HIV病毒特別狡猾,我們從三個方面來描述:第一,當它感染了免疫細胞時,就會利用人體細胞膜類似分子結構,將自己“整容”成免疫細胞,讓免疫細胞初期接觸它是會以為是自身的物質。第二,艾滋病毒會把自身的遺傳物質逆轉錄成HIV-DNA,并劫持胞內的酶幫它整合到人的DNA上,當整合好后,就大量消耗細胞內的營養物質,大量生產病毒顆粒,直至宿主細胞枯竭。第三,HIV病毒會在一定時期組織形成自己的病毒庫,它掌握了人體內哪個細胞是“臥底”,哪個細胞是“敵人”,體內的免疫細胞都成為了“人質”。
治愈的案例有嗎?有,那就是前面所提的蒂莫西·布朗,并且除了他之外還有一位“倫敦病人”被治愈,他們所使用的治愈方式都是骨髓移植,但這方法不適合推廣。
科學界對目前“基因剪刀”基于厚望。今年5月外媒報道,德國漢堡的科學家正在使用新的基因與細胞療法來對抗艾滋病。在漢堡生物技術初創公司Provirex的支持下,研究人員正在開發一種基于“基因剪刀”(genescissors)的新療法,從被感染細胞的基因組中“切出”HIV的原病毒,并消除該病毒。如果能夠臨床成功,這將是人類有史以來第一次在體內徹底去除HIV病毒,而之前對艾滋病的治療只是抑制該病毒的復制和繁殖。
不過就目前的狀況而言,艾滋對人類的影響仍然巨大,早發現早治療、控制不傳染仍然是目前防治工作的重點。2020年1月1日開始,中國最新版《國家基本醫療保險、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藥品目錄》已經正式啟用,創新藥艾考恩丙替片(E/C/F/TAF)作為唯一一個HIV單片復方制劑治療藥物,進入了2019國家醫保目錄。對需終生服藥的HIV感染者來說,將抗病毒活性強且副作用少的創新藥納入醫保目錄,極大緩解了感染者長期治療的經濟壓力,為HIV感染者長期規范治療提供有力保障。
(編輯/侯幫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