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江玲
(新疆地礦局第二區域地質調查大隊,新疆 昌吉 831100)
新疆西天山加曼特金礦帶位于新疆境內,因境內有豐富的金礦資源而聞名于世。由于新疆西天山加曼特金礦帶產出地段,以其獨特的金礦成礦地質條件成為我國多金礦床的典型代表[1]。隨著對新疆西天山加曼特金礦帶的不斷勘探,缺乏對控礦地質因素的詳細研究。基于區域內十分優越的成礦條件,為了進一步開展新疆西天山加曼特金礦帶金礦的找礦工作,本文結合新疆西天山加曼特金礦帶的地理位置特點,以此為依據結合科學的地質勘查手段,分析新疆西天山加曼特金礦帶的控礦地質因素。雖然在之前的研究中,大致查明了新疆西天山加曼特金礦帶的地質特征,但對新疆西天山加曼特金礦帶的控礦追索、控制程度不夠。因此,本文進行新疆西天山加曼特金礦帶的控礦地質因素分析,為新疆西天山加曼特金礦帶提供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
在本文新疆西天山加曼特金礦帶的控礦地質因素分析中,預先繪制出新疆西天山加曼特金礦帶的控礦地質因素框架圖,如圖1 所示。
結合圖1 所示,本文針對以上五點展開詳細研究,具體內容如下文所述。
由于新疆西天山加曼特金礦帶深部褶皺較發育,下面的地層先沉積,上面的地層后沉積,通過溝門前向斜,發生波狀彎曲。本文通過背斜與向斜的判斷方法,確定新疆西天山加曼特金礦帶的褶皺構造軸向。根據褶皺構造軸向。考慮到新疆西天山加曼特金礦帶本身巖層可塑性差,因此其褶皺構造呈先揚起,再傾伏趨勢,根據褶皺的外貌景觀可以看出新疆西天山加曼特金礦帶地質的狀態。除此之外,在新疆西天山加曼特金礦帶中,很容易發現由于區域變質作用而形成的小褶皺。判斷其地質特征。因此,可以得出新疆西天山加曼特金礦帶的具體褶皺控礦地質因素。
新疆西天山加曼特金礦帶地質區域不同于其他金礦床巖漿活動,該區域巖漿巖呈現出多旋回的活動特征[2]。根據新疆西天山加曼特金礦帶的地理位置特點可知金礦化與中川巖體關系密切,均分布于金礦床周圍地層中。新疆西天山加曼特金礦帶的中生代火山-侵入巖空間分布主要受構造控制,自北而南的前陸盆地-斷褶帶-隆起帶中。在過渡帶中也見有少量火山巖,主要沿北北東向、近南北向斷裂分布。沿過渡帶北緣北東向斷裂構造帶分布的小斑巖帶,與區內金礦化形成關系極為密切,它與隆起帶南緣的斑巖帶成對稱分布的格局,二者的差別是:新疆西天山加曼特金礦帶斑巖帶位于凹陷帶的一側,礦化普遍,但目前發現的礦化規模較小,形成時代主要為早白堊世。新疆西天山加曼特金礦帶西北區域構造外圍主要表現為基性至堿性、酸性巖漿侵入以及巖漿噴發,而礦床的南部和東南部區域地形主要表現為火山巖盆地,在郯廬斷裂系變質-巖漿核雜巖構造和盆地之間形成了礦集區的部分礦床。新疆西天山加曼特金礦帶東部區域上地殼蓋層強烈斷裂變形,斷裂構造形成的原因在早期是受到逆沖推覆擠壓,經過地下深部地殼地幔等大地構造混熔巖漿活動,控制底劈上侵,從而形成了與晚侏羅-早白堊中基性-中酸性高鉀鈣堿性火山-侵入活動有關的鉛鋅等礦床成礦系列。
通過對新疆西天山加曼特金礦帶的區域航磁特征調查,本調查區處于1∶20 萬負磁異常帶,異常為北西向,其負磁異常值在0nT~-400nT 之間,正磁異常值一般在0nT~300nT 之間變化,磁異常分布呈現以下規律:
(1)沿深大斷裂及附近區域,局部磁異常呈帶狀分布,形成與斷裂及其活動區有關的異常群帶。
(2)區內南部分布較多的磁鐵礦礦點,大多對應規模強度不等的高磁異常,一般為點狀、條狀和面狀異常。
(3)以金礦為主的其它礦床(點),大多數分布于低負磁場中,其間有一定數量的低幅小型正、負異常出現,主要與地層中的火山巖有關,從找礦的角度,一定程度上提供了礦產磁性特征標志。
結合新疆西天山加曼特金礦帶內已見有零星花崗巖出露,并可見穹窿構造,說明調查區一帶深部可能存在隱伏花崗巖體。磁鐵礦即產出于正負異常梯度帶上,指示著本調查區較大的磁鐵礦找礦前景。
通過1∶5 萬航空磁測成果顯示,可分為東北部的正負相間異常區、中部的異常帶及南部異常帶,本次調查區主要位于南部異常帶內。調查區包括C-78-56、57 和44 計3 處磁異常,主要為大片平靜的負磁場背景上反映出有規律的正異常,其中C-78-56 與57 兩處異??傮w呈耳狀。C-78-56 磁異常,異常類型寬度不大,△T 峰值尖銳,北側伴生明顯的負磁場,處于花崗巖與大理巖的接觸帶上,該異常長約8km,寬約3km。地面檢查磁異常其極大值達1727nT,C-78-57 異常與C-78-56 異常相連,具有與其類似的磁異常特征,預示著該異常同樣具有尋找磁鐵礦的前景。C-78-44 磁異常為存在于背景場中的低緩正異常,結合零星出露的花崗巖,進一步推斷出新疆西天山加曼特金礦帶深部可能存在隱伏花崗巖體。
基于同位素地球化學特征觀念的引入,為新疆西天山加曼特金礦帶勘查工作提供了新的發展方向。本文將應用多種物探技術,分析新疆西天山加曼特金礦帶同位素地球化學控礦地質因素[3]。新疆西天山加曼特金礦帶整體礦區圍巖與礦帶呈現背向剝離趨勢,主要以層狀帶為主,具備一定多層次性,賦存的礦產資源以Au200 及金屬組合為主。且整體分布呈現橢圓形,其中金元素的化學異常面積約為13km2,襯度為3.5~4.5,按照金屬元素規格,將出現異常化學特征的金屬元素按照由大到小排列,表示為:Au200-Au400-Cu200-Mn-Ag-Sn,由于Au 金屬元素活躍程度較高,且礦區內組分水平較為明顯,以此出現異常特征最高的金屬元素可為金礦,通常以組合礦或復合礦形式存在,在勘察過程中表現為紅褐色或深紅色,受到巖漿礦化作用影響,礦區組分內部水平分布較為明顯。結合多種物探設備對礦區地質的有效勘查,發現金礦的同位素地球化學特征通常具有下述共性。其一,異常規模連續,組合礦出現異常特征的面積不統一,通常覆蓋范圍在15.5km2~42.5km2之間。其二,組分內異常信息較復雜,需要后期采樣分析,無法在現場直接檢測。受到礦區內金屬磁場力影響,組分內異常的金屬礦強度不同。正常情況下的異常值在(0.5~5.6)*10-5之間,經檢測后發現,同位素地球化學特征異常值無明顯規律。
由于新疆西天山加曼特金礦帶內部地質褶皺十分明顯,礦床地質結構可概況為:由奧陶系下統印渚埠組粉砂質泥巖以及寒武系中統楊柳崗組泥質灰巖共同組成一逆斷層,推測該斷層是燕山晚期的斷裂構造。斷層中可見硅化蝕變巖,新疆西天山加曼特金礦帶蝕變控礦地質因素示意圖,如圖2 所示。
結合圖2 所示,硅化一般在礦體及近礦圍巖中分布普遍。其次灰巖和硅質泥巖角礫的交代蝕變。絹云母化一般圍巖裂隙面內局部發育,呈米黃色,稍有滑感,松軟,由絹云母類礦物交代長石類礦物蝕變而成,為中低溫熱液蝕變特征之一。新疆西天山加曼特金礦帶高嶺土化主要分布在圍巖裂隙面,呈白色、土褐色,松軟,光滑,由高嶺土類礦物交代長石類礦物蝕變而成,為中低溫熱液蝕變特征之一。至此,以上均為新疆西天山加曼特金礦帶的控礦地質因素。
通過新疆西天山加曼特金礦帶的控礦地質因素分析,能夠取得一定的研究成果,解決傳統新疆西天山加曼特金礦帶的控礦地質因素分析中存在的問題。由此可見,針對新疆西天山加曼特金礦帶的控礦地質因素分析是具有現實意義的,能夠指導新疆西天山加曼特金礦帶更好的發展。在后期的發展中,應加大本文研究結果在新疆西天山加曼特金礦帶開發中的應用力度。截止目前,針對新疆西天山加曼特金礦帶研究仍存在一些問題,在日后的研究中還需要進一步對新疆西天山加曼特金礦帶找礦方向提出深入研究,為促進新疆西天山加曼特金礦帶的發展提供專業性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