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斌,劉 靜
(安徽省銅陵市環境監測中心站,安徽 銅陵 244000)
所謂重金屬主要指密度大于4g/cm3的金屬,具有一定的毒性,不能通過自然界代謝,對人類身體健康和生態系統穩定構成嚴重威脅。環境污染監測活動中存在著較為突出二次污染問題,這是由于監測分析過程中使用的試劑、方法等原因造成的,產生的有毒有害廢棄物不能及時有效的回收處理,這對環境保護來說是一個很大的風險因素。
從當前的現實情況來看,工業污染問題越來越嚴重,環境監測任務越來越難以執行,相關環境監測實驗室的工作量也增加了。比較嚴重的是重金屬污染問題,重金屬主要來自工業生產的廢棄物排放,這是目前社會密切關注的問題,但是卻有很多企業缺乏對重金屬污染的正確認識,而且對污染問題重視不夠,使得環境監測部門對企業的監測分析越來越多,這無疑增加了實驗使用的試劑數量,增加了環境監測試驗所產生的廢物總量。如果不加適當處理,重金屬污染將不可避免地愈發嚴重。就重金屬或其化合物造成的污染而言,主要由采礦、排放、廢水灌溉和使用重金屬超標產品等人為因素造成,增加了重金屬對生態系統的污染,從調查情況來看,這些污染會在四個星期內迅速蔓延,沿著水流或空氣的流動,污染也會以從點到面的形式擴散,由于重金屬污染的程度因區域而異,而且隨著時間的推移,重金屬污染的濃度和強度在區域內會不斷上升,重金屬污染的傳播速率由于污染物各不相同,治理方式和難度也各不相同[1]。
在實驗室中,可以獲得污染物樣品的監測數據,從監測數據來看,環境監測執行過程中,重金屬殘留方面仍然存在著嚴重問題,一旦重金屬排入環境中,可能造成嚴重污染。環境監測分析過程主要是一種化學反應,試劑的相互作用會產生更多的重金屬污染物,例如鉻、汞等。重金屬往往具有穩定性,因此難以在自然環境中自行消解,會以重金屬離子形式持久存在,從而嚴重危害生態環境。出現重金屬污染問題,可能對水、土壤等產生嚴重的不利影響,危及人及水體中的生命,需加強對重金屬污染的研究,并采取措施緩解重金屬對人體健康的威脅。表1 為水質中重金屬排放限量I 級標準表。

表1 水質中重金屬排放限量I 級標準表(單位mg/L)
在我國,從事監測和控制重金屬污染的工作,面臨著沉重的壓力。對受污染場址的取樣數據和試驗報告進行分析后發現,受到重金屬污染地區通常是企業排放的含重金屬污水不經處理就外排,致使周圍的土壤含有大量的重金屬而這些污染物很難通過周圍環境中的動植物消解而作用在環境中。因此,為了防止重金屬污染的增加,監測人員必須對采集的土壤、水樣品進行分析,來確定具體的重金屬污染因子,以便制定更好的方案來防止和控制重金屬污染,并改善環境。
環境監測中治理重金屬污染面臨諸多問題。
第一,企業分布更廣,且位置模糊,目前需要處理重金屬污染問題的企業比較分散,環境監測部門對這些企業的重金屬污染進行集中監測有一定困難,是一項重大挑戰。重金屬污染會對土壤和水產生重大損害,而查明土壤和水的污染使監測部門的工作更為困難,監測和防止企業中的重金屬污染,需要對企業布局進行合理規劃,這樣才能方便環境監測及管理部門對企業中的重金屬污染進行全方位監測和管理。
第二,發展中國家在環境管理方面存在不平衡,有些大中型工業企業對相關項目的重金屬污染沒有給予足夠的關注。從環境評估的角度來看,各個項目中的重金屬污染控制所涉及到的工作有環境監測、重金屬污染風險控制和風險平衡分析。目前關于環境影響的報告中,許多企業都沒有注意控制重金屬污染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環境監測計劃和相關的管理措施也未能及時制定。
第三,開展環境保護驗收工作難度大,目前很多企業的項目建設存在重金屬污染問題,而且范圍比較廣,在處理項目建設所產生的重金屬廢棄物時,使用的手段與處理其他普通污染物幾乎沒有區別。就企業生產過程中積累的環境污染風險而言,在監測方案的關鍵要素中并沒有特別指出,也就是無法及時發現和控制,無法及時探測到環境保護的需求,目前只能接收控制設施的運行狀況信息,還不能完全解決環境問題。
為了更好地控制二次環境污染和減少重金屬污染物的排放量,必須避免大量使用化學試劑。如果僅限于傳統的環境監測方法,就很難不使用化學試劑,這也是環境監測工作中的一項主要矛盾。為此需積極改進和優化環境監測方法,為了緩解污染排放所造成的不利影響,必須改進對重金屬廢物的集中管理,消除企業隨意過度排放的不良行為,并建立適當的管理制度,以控制重金屬的排放量和排放活動,起到規范排放重金屬污染物的作用。同時,需要為回收和處置重金屬廢物購置適當的設備,提高實驗室處置這些污染物的能力,記錄日常分析中產生的廢物,加強部門監管,實現對重金屬廢物的嚴格管理[2]。進行一些區域性的環境測試,即針對一個區域的環境進行長期環境試驗,可以查明該區域的環境污染類型并了解其程度,根據這些結果分析環境污染的來源。區域化環境測試可為該區域的環境治理提供數據支持,制定系統的、可行的、基于調查數據的治理方案。
在實驗室處理重金屬廢物的過程中,關鍵是減少和量化重金屬廢物,并具體說明監測過程中嚴格回收廢物的環境監測和管理系統的有關要求,這是控制重金屬污染的一個關鍵組成部分。完善環境監測管理系統,需要明確界定監測職能,并強調重金屬廢物的再循環和處置,以及加強對環境監測進程的管理。只有確保完全回收環境監測的廢棄物,環境監測才能更加安全。應重視建立綠色實驗室,考慮到環境監測主要是在實驗室環境中進行,因此通過建設綠色實驗室有助于消除環境監測的二次污染來源,建立生態實驗室的目的是通過生態、高效的監測,達到控制重金屬污染的最基本要求。有關環境管理部門應增加對控制重金屬污染的投資,為各級環境監測機構提供充足的財政支助,建立綠色實驗室,改進環境監測。
為有效改進控制重金屬污染的環境監測管理系統,有關機構應制定具體的方案,根據當地環境污染的實際情況處理重金屬污染問題,并加強工作人員對處理金屬污染問題的關注。環境監測機構需要調整現有的管理系統,在環境監測過程中建立明確的獎懲制度,規范環境監測人員的工作態度,有效地提高環境監測人員的積極性,將監測分析過程中產生的重金屬廢棄物收集并進行集中處理。
為了確保環境的健康發展,有關部門應加強對環境的監測,并注重重金屬對環境的污染,加強金屬污染源處理效率的預防性措施[3]。例如,在處理重金屬污染方面,有關工作人員應改進受污染地區重金屬廢物的收集和儲存情況,并在重金屬污染源產生處設置回收設備,盡快收集重金屬廢物。重點關注廢物收集和儲存過程,做好數據的收集工作,準確標記和記錄。環境監測部門應不斷豐富內部工作人員的專業知識,使工作人員能夠將工作重點放在提高自身專業知識上,同時在環境監測管理方面建立嚴格的監測制度,提高監測重金屬污染的效率,并在后續階段有效協助處理重金屬污染問題。
自從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工業生產迅速增長,與此同時也產生了一些環境保護方面的問題,在工業鏈迅速發展的時代背景下,工業廢物排放造成的重金屬污染在一些國家正在增加。負責當地環境保護的地方主管部門必須對工業企業實行嚴格的管理和監督,并對危險工業廢棄物制定一系列的排放要求,以確保從工業生產中排放的廢物,能夠得到妥善處置,同時確保符合國家質量保證標準和安全性。企業應根據實際情況進行適當的科學試驗,以便有效地促進在后續階段控制重金屬污染,改善和優化我國目前生態環境的結構。
目前,我國的環境監測機構主要工作之一是監測環境狀況,其中存在的問題是有的化學試劑的使用不能保證監測數據的準確性,甚至可能在分析過程中造成一定數量的重污染物。改善環境監測服務質量需要通過調整重金屬污染監測模式和使用不會對監測結果產生重大影響的試劑[4],降低化學試劑對金屬數據準確性的影響。同時,在環境監測中使用先進的監測技術,提高監測數據的準確性,并根據環境監測過程的實際情況制定具體的監測和管理方案,這些都能減少檢測活動對環境造成的二次污染。
研究表明,受監測的重金屬廢物排放量還在不斷增加,對環境造成嚴重污染,環境保護監管部門需要給予了更多的關注,優化環境監測方法,放棄傳統的高污染環境監測方法,積極促進重金屬的回收利用和處置,改進有關的監測和管理系統,并發展綠色實驗室,從而有效提高環境監測的總體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