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光玉
(大唐江蘇發電有限公司,江蘇 南京 210011)
礦產資源作為大宗商品在市場流通,商品質量必然是用戶最關心的問題,發電用礦物燃料質量好壞除對設備有影響外,更主要的是對價格的影響。在當前市場經濟環境下,以質論價是發電用礦物燃料交易的基本原則。
當前,發電用礦物燃料質量檢驗權基本是受市場供需形勢左右,礦產資源的供應緊張時,供方主導燃料質量的質檢驗權,需方對燃料質量的保障處在被動地位;發電用礦物燃料供應寬松時,需方常常采用到貨檢驗結果作為結算依據,供方處于被迫地位,導致供需雙方誠信度較差,雙方都頗有微詞、互相扯皮、糾紛不斷。近幾年,在沿海礦產資源運輸港口,大多采取第三方檢驗。第三方商檢公司既有國營的,也有民營的,服務質量良莠不齊。本文主要探討分析礦物燃料檢驗商業糾紛防范措施,同時,結合礦物燃料商檢糾紛的特點分析現有的糾紛解決途徑及其發展趨勢。
礦物燃料是一種粒度和組成都極其不均勻的大宗散裝物料,它的不均勻性主要由礦物中的水分、灰分和粒度等指標的變化決定的[1]。由于礦產資源的不均勻性,供需雙方的采制化設施等硬件條件以及采制化人員的技術水平等因素都會導致了買賣雙方化驗結果的差異,造成商務糾紛。
發電用礦物燃料以熱值計價,收到基低位熱值為燃料供需雙方結算的依據[2],且已精確到以“卡”計價,因此,燃料的熱值理所當然就成為發電用礦物燃料質量糾紛爭議的焦點,供需雙方本著從各自利益出發的目的,常常在全水分這一不可再現的指標上做些文章,造成了買賣雙方之間的熱值差。
發電用礦物燃料作為動力用礦物常用指標包括熱值、硫分、揮發分、全水分、灰分、灰熔融性和哈氏可磨性指數,以上均為重要的經濟指標。對動力用礦物的質量評價指標應按照相關規定執行[3],該標準中明確規定:原礦物、篩選礦物和其他清潔型礦物(包括非冶煉用礦物)以發熱量計價者,以干基高位發熱量和干基全硫作為質量評定指標;冶煉用精選礦物以全水分、干基灰分和干基全硫作為質量評定指標。在一般企業動力用礦物燃料簽訂的合同中,質量指標也主要包括熱值和硫分指標;若用戶另有要求的,雙方再增加其它約定的質量指標。
2.2.1 調解解決的優點
有利于維護、鞏固甚至發展當事人之間既存的或將來的商業合作關系,最大限度地滿足了當事人的商業需要。
一是公平與效率的統一。在仲裁程序里進行調解,當事人無須繳納在單獨的調解程序必須繳納的“調解費”;如果調解成功,后來的仲裁程序就不必繼續進行,仲裁庭可以依據調解協議書的內容作出裁決書結案,當事人也可以申請撤案;如果調解不成功,則已經開始的仲裁程序可以迅速地繼續進行。
二是在仲裁程序中由仲裁員進行調解,其成功率比調解員在調解程序中進行調解要大。
三是調解員作出的調解書不能到法院申請執行,而通過仲裁員在仲裁程序中調解,雙方當事人達成和解協議后,仲裁員根據和解協議作出的仲裁裁決書,法院是給予執行的。
2.2.2 調解的局限性
一是隨意啟動調解程序。合法是民事訴訟調解有效的前提,含概了程序合法、實體合法。法官可以隨時組織當事人調解,啟動調解程序的隨意性較大,造成訴訟調解中法官中心地位和主導作用過于突出,有悖于當事人主義的調解原則,使雙方當事人訴訟權利受到一定壓制,當事人自由選擇糾紛解決方式的訴訟權受到侵害,同時也為“強制調解”、“恣意性調解”留下了廣泛的空間,失去法院調解所具有的獨特的公正價值。
二是調解無具體期限,限制當事人的上訴權。我國的法院調解制度所采取的是調審合1 的模式,即調解和審判可以動態轉換,法官可以隨時主動地決定進入調解程序。
三是對違法調解缺乏制約。法官對當事人自愿達成的調解協議的合法性負有審查義務,但在多數情況下,調解是由當事人自行協商形成一致意見后,再訴至法院,有的案件當事人惡意串通,為逃避他人債務以訴訟調解的方式轉移財產、規避法律責任,較為常見的有調解假離婚、假抵債、假清償,這類案件的調解,往往是事后才發現調解目的惡意并損害了第三人利益,我國法律對這種調解行為缺乏相應的預防和補救措施。
2.3.1 仲裁相對于其他解決方式的特點
首先需要雙方存在仲裁條款或仲裁協議,表明雙方均同意仲裁,并約定了明確的仲裁機構。然后就是向約定的仲裁機構提交仲裁申請,提交證據,開庭,裁決。需要注意的是仲裁裁決為一裁終裁,除有法定事由申請法院撤銷仲裁裁決外,雙方不能對仲裁裁決表示異議,必須執行,否則對方可以直接申請法院強制執行。
2.3.2 仲裁的積極性
公權力對仲裁的適當監管,不會損害仲裁的民間性和自治性。仲裁制度蓬勃發展的生命力,來自國家對仲裁裁決的承認與執行。實際上,仲裁正是由于借助了國家公權力,才能從眾多的ADR 中脫穎而出。任何事情都沒有絕對的自由,在仲裁員的權利上也是如此。仲裁員只要不逾越法律的界限,就能獲得真正的自由裁量權。
在調解決沒達成一致的情況下可以到合同約定方的法院訴訟解決。
對所有的新進供應商要做全面的了解和調查,尤其對職業道德、信譽程度、糾紛記錄、資質材料要把關,并設定試用期,待各方面均未發現問題后方可簽定大的燃料購銷合同。對于礦物燃料第三方檢驗公司也要向對礦物燃料供應商一樣進行資信了解和調查。
礦物燃料購銷合同質量條款中質量基準一定要明確,按照中國大唐集團公司合同管理辦法中要求辦理,出現糾紛的處理辦法,遵照標準要寫清楚,以便出現糾紛時能依照合同處理。
要求商檢公司出具商檢制度和執行的國家標準[4],并作為服務合同的附件,如駐在人員發現商檢公司沒有按制度作業我方有權終止合同,對商檢公司是一個很好的制約。雇傭不同的礦物燃料商檢公司在離港和到港分別檢驗對比。發電廠在離港和到港分別檢驗,達到相互制衡的目的。
電廠要加強合同管理,必須有法律顧問參與合同的審查工作。牢固樹立法律觀念,維護企業的利益。
發電廠要重視進行標準化實驗室的建設并取得國家相關機構認證;培養自己專業人才隊伍,全體采制化人員持證上崗;雖然廠內檢驗結果不作為結算依據,但可以有效檢驗商檢公司數據是否可靠。
遵照商品型礦物燃料質量抽查管理辦法中質量評定指標和質量評定允許差的規定確定界限點開展復查工作;發電用礦物燃料商檢糾紛首先應協商解決,協商不成的采取仲裁機構仲裁的辦法,仲裁也不成的采取訴訟解決。
一是不能以供銷雙方任何一個單方的存查樣為依據。二是雙方共同采制化,以共同采制化的結果為依據。三是請第三公正方進行采制化,以第三公正方的檢驗結果為依據。四是合同中應明確規定質量有爭議時所采取的解決方法。
商品型礦物燃料質檢采用第三方檢測是歷史的進步,是礦產資源市場成熟的標志,它不僅為供需雙方搭建了誠信的信息平臺,也為供需雙方的深層次合作打下良好的基礎。只要供需雙方本著實事求是、公平、公正的原則,就會有效規避礦物燃料商業檢驗糾紛,第三方檢驗工作就會得到健康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