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意大利、德國特派特約記者 葉琦 青木 本報特約記者 劉皓然
據意大利緊急民防部最新通報,截至當地時間8日10時,該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已增至6012例,累計死亡233人。作為全歐洲抗疫形勢最嚴峻的國家,意大利總理孔特8日簽署法令,緊急封鎖該國北方大部分地區,覆蓋區域包括整個倫巴第大區以及帕爾馬、威尼斯等14個中部和北部省份,受法令直接影響人口占全意總人口的1/4。數據顯示,目前生活在意大利的華人約有30萬,其中大部分集中在意北部地區,最新出臺的“封城”措施也讓他們開始了在海外的“宅生活”。
據英國廣播公司報道,意大利最新發布的緊急法令指示民眾除緊急情況及必要的工作原因外,要“絕對避免”出入封鎖區。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稱,這道法令的有效期將持續至4月3日,是全球目前除中國大陸以外的“最嚴格”抗疫舉措。由于法令覆蓋區內不乏米蘭、威尼斯等經濟文化重鎮,《紐約時報》形容意大利此舉如同“關閉國家經濟引擎”。受恐慌情緒影響,該國北方部分城市在7日晚已陷入混亂。據《環球時報》記者觀察,在隔離區的火車站,民眾爭相登上最后一列火車,逃離即將被封鎖的區域。美聯社8日稱,7日晚間,威尼托大區帕多瓦市火車站擠滿提著行李箱、戴著口罩和手套的乘客。
倫巴第大區首府米蘭是意大利北部最大的城市、商業中心和金融中心,除眾多跨國公司的總部設在此地之外,眾多華人華僑也在以米蘭為中心的區域經商、工作及生活。受疫情影響,意大利政府近期對飯店、酒吧、工廠、產業集團等均實施了經營限制,因此當地眾多華商早已無法正常經營。“封城”法令宣布后,很多華人企業就早早關門,讓員工自我隔離在家。《環球時報》記者看到,以往羅馬、米蘭等城市中餐館門庭若市的場景已不復存在,一些商家甚至無奈地貼出“長期歇業”通知,平時人來人往的米蘭華人街異常冷清。
“我已經囤了一個冰柜的食物,不打算出門了。只有2003年非典期間我們‘關過門。現在只能等,可能需要6個月到1年的時間才能重新開始工作。安全起見,這段時間乖乖待在家里是最好的選擇。”提及意大利不斷發酵的疫情,一位在米蘭從事中餐生意的溫州華僑這樣告訴《環球時報》記者。此外,一些在意經商的華人也在考慮回國,因為國內的抗疫措施更為高效和嚴謹。
除商戶外,受意大利疫情影響嚴重的還有眾多在意求學的中國留學生。一位在佛羅倫薩國立美術學院留學的中國學生8日告訴《環球時報》記者,自己所在的學校早就已經全面停課。“疫情加重后,意大利的防疫手段也在逐漸增多,大型活動紛紛取消,全國學校停課,連意甲比賽都紛紛推遲。現在已經開始封城,這些措施會讓身在意大利的華人華僑和留學生更為安心。”
這名留學生同時表示,疫情之下,自己最擔心的并非無法出門,而是應否戴口罩。“戴著口罩,許多意大利人覺得我有病,遠遠躲著我;不戴口罩,我又擔心感染病毒。這是我以及身邊許多同學最苦惱糾結的問題。”從該留學生的話不難看出,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在意暴發,一些當地人對中國人存有偏見。
據奧地利《新聞報》8日報道,對新冠病毒的恐懼讓意大利開始大范圍尋找疫情源頭,并不斷發出怪聲,而“華人紡織業或成替罪羊”。報道稱,普拉托是意時尚產業的生產重鎮,這里4000多家工廠幾乎完全掌握在中國人手中。小城居民不到20萬人,其中約2.5萬人具有中國血統,生活在那里的中國人大多來自溫州等地。個別意大利政客和媒體聲稱,不少中國人春節結束后將疫情帶回普拉托。
不過,《環球時報》記者注意到,上述說法并非意大利媒體及民眾的主流觀點,只是一些居心叵測的人在“污名化”華人群體。截至目前,意大利方面對于“零號病人”的尋找尚未有結果。普拉托市長發言人拉塔接受《新聞報》采訪時駁斥說:“意大利疫情主要暴發在威尼托和倫巴第等地,而不是在我們這里。這是一種敵視行為。”她強調,有關論調“非常荒謬”。
據《環球時報》記者了解,除自我防護外,身在意大利的華人華僑正積極參與當地的防控工作。連日來,包括米蘭在內的多個城市華人華僑群體向倫巴第等紅十字會捐贈了大量醫用口罩。而意大利政府也在采取措施應對疫情。例如,意內政部將緊急征調警務人員,赴疫情紅色隔離區維持秩序和執行隔離任務。意內政部還建議,可視疫情發展情況,暫停辦理移民居留手續。▲
環球時報2020-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