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宇

2020年2 月25日,乘坐“復工專列”的務工人員在泰州火車站下車。
這場“搶人大戰”中,浙江義烏的表現尤為亮眼。
在這個方圓僅1105平方公里的縣級市,具有各項“第一”,比如:全球第一的小商品集散中心,世界第一大批發市場,中國第一電商大縣……在搶人方面,義烏也當仁不讓,其速度令人咋舌。
2月16日,為了安全有序地恢復生產,義烏市政府組織當地企業親自包車去到全國各地接回員工。包車不但配有醫生、做足防控措施,而且一切費用都由政府買單。據媒體報道,義烏市委書記下達死命令:24小時在線接收企業復工申請,就是半夜12點的申請也要辦好。義烏市還特地發布文件稱,給予自行反義員工一系列補貼……
義烏搶人如此迫切背后,隱藏著什么經濟邏輯?
作為一個現象級商品產地,義烏的勞務狀況直接影響著上、中、下游產業鏈企業的復工復產。據當地的一位老板說:自己廠內有500名員工,80%以上來自貴州。年前就已經收到2000多萬元的訂單,其中有個18萬美元的訂單,2月底就要交貨。
與浙江同屬硬核派系的還有經濟大省——廣東。
關于搶人,廣東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早在2月6日,廣東就率先發布支持企業復工復產20條,從減免租金、延后納稅、延期還貸、降低利率等多方面推動企業有序復工;隨后又出臺防疫期間全國首個省級支持中小企業金融專項文件,從4方面共18條舉措加強中小企業金融服務;2月21日,廣東再促就業9條,多措并舉促進各類群體就業。
不久前,佛山市市長曾公開承諾:絕不允許出現一家企業因為沒有口罩不能復工復產的事。只要企業缺乏防控物資,提前三天向屬地政府報告,我們政府就要幫你解決。
通過百度遷徙地圖可以看到,從2月中旬開始,廣東一直居人口回流省份之首,東莞、廣州、深圳三個城市輪流坐莊,一直占據全國熱門遷入地前三甲。
廣東、浙江、江蘇、四川是人口凈流入最多的省份,也是GDP較為發達的省份。這些省份,務工的人員架構幾乎有一半甚至以上是外省人員。于是,他們的邏輯就是:誰先下手誰就奪得先機,奪回經濟停滯的一個月,經濟就有可能最先復蘇。
事實上,疫情剛開始發酵時,全國最早啟動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的地方也是浙江和廣東,他們對這次事件的反應和措施,非常專業和快速,在人數增長控制上,也是做得相對最好的。所以,在控制了疫情的前提下發展經濟,二者其實并無沖突,而且,政務能力是經濟騰飛的一大基礎,這是“搶人大戰”里隱藏的重要訊息。
在“搶人大戰”中搶占先機,2020年經濟復蘇,這兩個省也極有可能走在最前面。
復工以來,浙江、廣東打響了“包郵”搶人第一槍。包車、包機、包專列,各地企業開展了花式“搶人大戰”,有企業人士戲言,“2月不搶人,3月徒傷悲!”
作為江蘇“經濟一哥”的蘇州,企業復工操作上也是相當“硬核”。
2月18日,蘇州市發出通知,將向疫情相對平穩、返蘇員工相對集中的部分省市開通返蘇復工專列。兩天后,江蘇省首趟復工專列開進蘇州昆山,來自安徽、河南的400余位務工人員抵達昆山。
從2月20日至29日,昆山市將持續開行河南、安徽“二線九站”復工返崗人員專列。復工專列由昆山市政府組織協調,乘坐返昆復工專列人員及企業無需支付任何費用。專列按照額定載客量50%核定乘客數量,實行分散就坐。
有開專列的,也就有包飛機的。2月14日,浙江嘉興市嘉善縣人社局、4家嘉善當地企業人事代表和第三方招聘公司組成一支10人招工返工小分隊,趕赴四川廣元接工人,不料途中遭遇冰雪天氣,遂決定改為包機返程。
2月16日,154名四川廣元籍員工乘坐長龍航空的航班,落地杭州,然后搭乘嘉善縣統一大巴直抵企業。嘉善縣政府對企業因此產生的費用給予2/3的補助、員工所在企業承擔1/3費用。據了解,四川省已經與浙江省建立了健康檢測互認工作機制,雙向認可健康證明材料,“這批員工第二天就可以直接到廠里去上班。”
享受“專機”待遇的遠不止嘉善企業的返崗員工。2月18日,福建福州市也出臺重磅政策:針對云南、貴州、甘肅等外省員工開通復工返崗的包機包專列,擬由福州航空、高鐵G1904承運,員工凡在福州市復工企業就業一律免費乘坐。
復工復產如火如荼,隨著浙江、廣東、山東等地區紛紛搶人復工,其他地區也坐不住了。在網絡搜索復工專列等關鍵詞,可以看到廣西、江蘇、福建等地紛紛實施了包車、專列等措施。
除此之外,還有地區依舊延續著疫情時的封閉狀態,比如黑龍江、吉林等地。為什么他們這么沉得住氣?從這些地區的GDP可以初見端倪,除此之外,占據復工前幾位的省份大多屬于沿海地區,旅游、消費、科技等方面都屬于全國領先。黑龍江等北部地區和浙江等南方地區發展方向不一樣,立足之本也不盡相同。
在這場“搶人大戰”中,山東竟然成了新貴。來自21數據新聞實驗室的復工率統計表顯示,截至2月21日,全國復工率最高的省份,不是浙江,也不是廣東,而是默默無聞的山東。
2月18日,山東省規上工業企業開工面達79.4%,累計開工企業已經有22523家。
同一天,山東出臺政策,只要在春節期間開工的企業,給予每人每天200元的用工補貼,并且在2月10日起一個月內復工新吸納就業、簽訂1年以上勞動合同并繳納社會保險的,每新吸納1人按每人1000元標準給予一次性吸納就業補貼。
在一組較新的數據中,截至2月24日的全國復工率地圖顯示,各地復工率(以當地公布的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的復工率計,下同)逐步提高,其中,浙江超90%,江西、山東、江蘇、遼寧、廣東等地已超80%,福建、上海、貴州復工率超過70%,各地復工復產相繼按下快進鍵。
各地企業復工在即,能源及物資保障就顯得尤為重要。在2月23日和24日的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布會上,國家發展改革委透露,當前全國煤電油氣供應總體充足,近日還出臺了階段性降低用電用氣成本的政策。
數據顯示,截至目前,鋼鐵企業復工率 67.4%,有色金屬企業復工率 86.3%,煤礦產能恢復率 76%,鐵路裝車數恢復率 95%。 防護物資方面, 口罩企業產能利用率110.3%,能為全國復工復產做好保障。
交通方面,27個省份有序恢復省際省內客運班線或包車運行,全國31個省(區、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共480個城市(占全部城市的67.8%) 持續全面提供地面公交服務。
據21數據新聞實驗室監測,在36個主要城市(省會城市及計劃單列市)中,30城公布了企業復工復產進度。其中,16個城市規上企業復工率超過70%, 廣州、濟南、廈門、青島等城復工率已超過90%,領跑其他地區。
以沉穩、保守著稱的山東,在“搶人大戰”中盡顯低調。雖然在包車接工人回家,高鐵專列,報銷車費等方面沒有高光表現,但另一方面,降低社保成本、加大穩崗返還、減輕殘保金和住房公積金的負擔、免房租等一系列措施依次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