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洋

“損失在一千萬左右”
《齊魯周刊》:“秦老太”是如何度過這個春節的?
秦文:春節是食品制造業的旺季。年前,我們的經營狀況良好。臘月二十三之后物流停止發貨,我們就基本完成了線上的銷售任務。
臘月二十三到正月十五期間,本應是線下的銷售高峰期,但1月23日后,新冠肺炎疫情發酵,禮品消費市場受到影響。春節期間大家習慣走親訪友,去各大商超選購禮品、營養品。現在疫情一來,消費基本停滯,首先“遭殃”的就是經銷商群體,產品遭遇嚴重滯銷,整個行業隨之受到打擊。
《齊魯周刊》:疫情對“秦老太”造成了多大的損失?您是否因此產生了危機感?
秦文:我們的純禮盒銷售幾乎被“腰斬”,損失在一千萬元左右。
一開始,我對疫情的預估不足。大年三十那天我還去逛街呢,看到大多數市民的防范意識也不是很強。2月1日,西貝創始人賈國龍公開稱“若疫情無法控制,公司賬上的現金流撐不過3個月”。看完他的專訪,我嚇出了一身冷汗,并因此產生了強烈的危機感,如果疫情持續發酵,將關乎到每一個企業生死存亡。我馬上對公司進行了盤點,做了相應的計劃。
《齊魯周刊》:疫情之下,“秦老太”如何幫扶經銷商?
秦文:節前,不少經銷商大量囤貨,但商超的產品大量滯銷,經銷商和渠道的現金流出現問題。食品禮盒還存在保質期的問題,所以他們的壓力比較大。疫情爆發后,我們發了《秦老太家書——致全國經銷商告知函》,向客戶承諾“疫情防控的關鍵時刻,秦老太公司全體人員愿同各位經銷商家人們共同面對。”我們成立了專項基金,旨在將經銷商的損失降到最低。我們還通過渠道購買了一些韓國生產的高價口罩,分發給我們的經銷商,安撫他們的情緒。
《齊魯周刊》:疫情對公司的生產有何影響?
秦文:疫情當下,食品制造行業主要受兩個因素影響:物流受阻所導致的發貨問題;因為疫情導致線下商超無人采購,除了恐慌帶來的瘋狂搶購,非剛需商品遭遇滯銷。所以前期我們的生產幾乎是停滯的。
2月上旬,部分物流恢復,我們向公司所在的天橋區經信局申請復工。2月14日,經信局的工作人員親自把復工審批單送到公司,正式同意我們復工生產。在了解情況后,還為我們送來了測溫儀和口罩,為我們正式復工打下了基礎。
現在,我們已經具備復工的條件。但疫情之下,全國是一盤棋,很多外省的訂單物流渠道依然受阻。所以為了保障省內的貨源充足,我們只采取了小范圍、局部生產復工。
《齊魯周刊》:公司現在的復工情況如何?
秦文: 事實上,除了車間的生產職工,我們的管理層和文職、銷售人員在2月1日起就已經開始線上辦公了。宅家期間,我體會到“不是工作需要我,而是我需要工作”,我們的員工也都有同感。所以,我們利用移動辦公軟件,實現了線上辦公。平日里的晨會和周會都與往常一樣,我們還開展了四個學習班組織大家學習。我發現以往組織的學習員工參與度不是很高,這次開展的線上學習大家都很踴躍,通過這種方式,員工得到成長,凝聚力也加強了。
《齊魯周刊》: 有專家預測,疫情過后很多行業將迎來“報復性消費”,你怎么看?
秦文:我認為某些行業在疫情過后確實會存在爆發性的消費市場。疫情期間,消費者積壓了一部分需求,生活、生產秩序恢復后,肯定會釋放出來。但是對于我們這種品類,“報復性消費”現象不太可能出現。養生、營養類產品,非剛需,是需要慢慢調養的。
《齊魯周刊》:疫情發酵,促生了線上消費。這對你有何啟發?
秦文:這說明了危險和機遇并存。
生鮮電商以社區零售的方式,利用物流里程優勢,在疫情前后保持爆發增長,“京東到家”銷售額同比上升374%;“無人”概念開始走紅,1月26日,美團外賣緊急推出“無接觸配送”,接下來天貓超市、盒馬生鮮、餓了么等各大品牌也開始上線無接觸配送服務……
我認為,我們應當尋找更多元的渠道和平臺來搭建自己的線上業務,說的準確點是社群業務。疫情過后,我們會將此計劃提上日程,尋求合作機會。
《齊魯周刊》:作為企業管理者,你認為企業需要哪些政策來渡過難關?
秦文:基于疫情,國家、山東省、濟南市都出臺了很多關于扶持企業發展的政策,讓寒冬的我們倍感溫暖。尤其是養老保險金的減免,讓我感到震驚,這是實實在在的真金白銀,企業目前現金流困難,國家出臺的政策也都是保證企業的現金流,給了企業一定的“回血”時間。我們也在密切關注,希望可以利用好政策。
《齊魯周刊》:通過此次疫情,“秦老太”是否建立了應對公共疫情的相應機制?
秦文:是的,我們積累了一些經驗。
作為食品制造企業,我們平日的車間管理對衛生安全的要求是相當嚴格的。在這方面我們會一如既往的堅持嚴格要求。在整個廠區的管理上,疫情發生后我們加強了廠門處的疫情防控檢測,進廠的員工或者車輛,都會進行消毒、檢測。對員工管理上,我們要求參與復工的車間職工,嚴格執行下班回家、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等規章制度。
應對客戶、經銷商方面,我們建立了通暢的溝通渠道,第一時間給客戶吃定心丸,24小時在線解決客戶問題。在現金流上,我們也做了相應的規劃,日后將加固現金流的穩定。
《齊魯周刊》:疫情結束后,你的計劃是什么?
秦文:疫情結束后,針對積壓的庫存,我們首先要利用價格杠桿去化產品。另外,疫情對人們的影響是巨大的,大家對健康有了新的認識。從這點出發,我們將持續圍繞消費者對生命、健康的需求,打造“新食養”概念,開發新產品。所有事物都有觸底反彈的一面,修煉“內功”是企業必做的功課。
對我個人而言,疫情結束,我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摘下口罩,涂上口紅,打扮漂亮去單位,給我的每個員工一個大大的擁抱。
《齊魯周刊》:您還有另一個身份——山東女企業家商會會長,會員們的企業境況如何?
秦文:大家多多少少都受到了疫情的打擊,其中以餐飲業和旅游業最為致命。原本春節是她們銷售井噴的時期,如今卻不得不面臨各種退款、退貨的局面。但是我們的會員心態都很好,大家都非常積極面對問題。疫情發生后,商會發出了倡議書,大家積極響應,紛紛參與了一些公益活動,商會也在持續為大家尋找購買防疫物資的渠道。接下來,商會還會邀請政府人士來為會員們做企業復工的政策解讀。
《齊魯周刊》:如何看待疫情中的“危”與“機”?
秦文:這次的疫情來勢兇猛,打亂了所有人的計劃。但在危機中也蘊含著“生機”,對某些企業來說,起到促進轉型升級的作用。許多線上辦公軟件、線上購物平臺的風行和普及可以大大增加人們的生活、工作效率;許多企業從這段時間內找到了新的渠道,穩固了自己在行業中的地位;醫藥行業、健康延伸類企業等會迎來發展新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