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鋒 Peng Feng

1秦敏靜謐木口木刻版畫20192019年周春芽獎學金優秀獎作品

2楊璞賴馨P 你好(現場記錄)影像、行為10分10秒20192019年羅中立獎學金獲獎作品
《當代美術家》(以下簡稱“當”):中國當代的青年藝術家大多是專業美術院校出身。目前國內各大美術院校的教學體系日益完善且發展出了各自的方向與特點,您覺得不同院校的教學特質在青年藝術家們的作品中有何體現?
彭鋒(以下簡稱“彭”):總體看起來,可以感覺到有些學校的學生影像做得好一些,有些院校裝置做得好一些,也有的院校優勢在油畫或版畫,總而言之有一些區別。
當:前幾年的青年藝術作品,主題普遍與個人經驗和內心情緒有關,有人認為缺乏對歷史和社會現實的關注,是青年藝術的一個短板。本屆羅中立獎學金的入選作品中,出現了關注于歷史和社會現實的作品,這是否體現了青年藝術的成長與新的發展方向?
彭:以2019年的羅中立獎學金的入選作品為例,反映藝術家個人體驗的作品有一兩件,大部分的作品都不是完全關于個人感受的。從這個意義上講,今天的年輕藝術家對社會環境的關注,以及對歷史的關注會比較多。但是我不確定這樣的變化是不是源于教學體系的變化,也有可能是因為藝術風格帶來的能動的轉變——有的藝術家觀察到了前兩年流行的趨勢,想要跟之前的趨勢和風格拉開距離,可能會讓作品有一些新的變化。
當:經過近幾年的學科建設與發展,藝術院校對實驗藝術和跨媒介創作的培養愈發成熟。目前青年藝術的影像、裝置作品,出現了哪些新的傾向?傳統美術高校教學,科技教學對科技技術方面培養應該怎么彌補?
彭:技術方面的培養是非常重要的。從歷史的發展來看,可以說不同時代藝術家、不同時代的藝術都有自己特點,這個時代藝術肯定會跟今天的技術發生關系。以前的美術院校基本是純粹的美術專業技巧性教學,科技方面的技術培養不夠強,這方面的教學投入不夠多。我覺得應該要對此進行彌補,但這很難,比如說一些理工科的老師,藝術院校的經費是不夠支撐他們的科研費用的。不過一般來說,藝術院校都處在大城市,同座城市中有其他的綜合類高校,可以采用聯合辦學的形式,請理工科的老師過來上課,也可以讓藝術專業的同學去實驗室觀摩。北京大學和協和醫科大學就有教學上的合作,協和醫科大學的本科生大概有一年半的時間在北大上課,這樣的話可以互相彌補、取長補短,綜合類大學在這方面與專業美術院校相比有一定的優勢。我覺得現在的問題在于系科之間相對比較封閉,沒有實現通識教育,這方面北京大學做得比較超前,即使這樣也沒有完全打通學科之間的壁壘。要建立交叉學科,培養有交叉學科背景的學生,不是那么自由的。因為我們所有的學位都是由教育部統一設定的,變動起來沒那么靈活。如果想要根據社會的需要、學科的發展來辦學,可能需要給高校更大的自主權,這樣更容易設立出一些新的復合型學科。
當:青年藝術家是當代藝術的重要組成群體與后備力量,獎學金制度與青年藝術評獎是推動、激勵青年藝術創作的有效助力。您覺得除了經濟方面的獎勵,此類活動還可以從哪些方面給予青年藝術家們有效的支持?
彭:我覺得對于青年藝術家們的支持,最重要的是兩點:第一是經濟上的幫助,讓他們能夠自立,哪怕獲獎的獎金不多,但是對他們今后的市場價值有一定的幫助,不過這是次要的。最重要的,也就是第二點,是堅定青年藝術家的信心。比如有的青年藝術評選活動可能獎金不是很高,但獎項舉辦了很多年,形成了品牌效應和影響力,可以讓藝術家獲得信心。藝術之路能不能堅持下去,對于很多青年藝術家來說是迷茫的,有時候自己也會失去信心。但是獲獎對于他們來說得到的是外界的認同感,這種認同感也許會給他們很強的信心,可以在藝術的道路上堅持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