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建智
(上海開藝設計集團有限公司漳州分公司)
本工程位于福建省漳州市詔安縣,小區總用地面積約17.7 萬㎡,總建筑面積約48 萬m2,其中地上部分約42.5 萬m2,地下室約5.5 萬m2,共3 個地下室,小區整體較平坦。小區共分為5 個地塊,中間有一條市政排洪溝將小區分為南北兩大塊,南側為A、B 地塊,北側為CDE 地塊,根據建設單位安排,項目分多期建設,其中A、B 地塊為已建,本次設計為C 地塊,共8 棟高層住宅及一個地下室,根據建設單位要求,本次設計消防系統需綜合考慮CDE 三個地塊共用,在滿足現行規范的前提下,做到經濟合理,安全可靠。地塊示意圖如圖1:

圖1 小區總體示意圖
根據建設單位要求及建筑設計資料,本項目內不同層數的住宅類型較多,分別有17、18、22、24、25、27、28、29、31、32 層,且分多期建設,為滿足消防驗收需求,只能在當期建設的最高棟屋頂設置高位消防水箱,待后期建設有更高樓棟時,在較高樓棟處另行增設高位消防水箱,因甲方要求本項目消防系統統一考慮,故消火栓系統分區需一次考慮到位,避免后期消防水箱增高之后低樓層的消火栓系統超過分區壓力,需進行較大的設計更改及施工返工等補救措施。
根據GB50974-2014《消防給水及消火栓系統技術規范》[1](以下簡稱“消規”)第6.2.1 符合下列條件時,消防給水系統應分區供水:
⑴系統工作壓力大于2.40MPa;
⑵消火栓栓口處靜壓大于1.0MPa ;
⑶……
本項目最高一棟為32 層的一類住宅(27#樓,非本期建設),建筑高度為96.8m,底層層高3.6m,其余層高為3m,屋面高位消防水箱底標高按滿足最不利消火栓靜壓不小于7 米考慮(甲方要求不得設置穩壓設施),經計算,水箱底標高為101.90m,水箱水位按2m 考慮,故消防水箱相對0.00 最大靜壓為103.90m。故本項目室內消火栓系統綜合考慮需分區。筆者結合項目實際情況提出了以下兩種分區方案。
方案一:即常規分區方法,采用“共用加壓泵組,分設高低區管網”:系統設置一套加壓泵組,分別設置高低區兩套消火栓管網,低區通過高區減壓閥減壓后供給,高位消防水箱僅接至高區消火栓環網,低區供水樓層原則上盡量少,以減短低區立管長度,節約成本。具體示意圖如圖2。

圖2 常規分區系統示意圖
按圖2 分區的方式,最經濟的做法為,在滿足高區最不利消火栓靜壓不超過1.0MPa 的條件下,盡量壓低低區的立管長度,即圖中只要高位水箱正常水位至A 點消火栓的靜壓不超過100m,則A 點以上樓層均可以全部劃入高區,A 點以下全部樓層可劃入低區,壓低A 點,即可減短各棟低區立管的長度,若樓棟較多,經濟性可明顯提高。
上述做法雖然可行,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一是地下室需設置兩套高低區環網,且每棟高層住宅均需設置高、低區兩套立管,造成管網復雜,立管較多,占用住宅公共空間[2],特別是當地下室有人防功能時,防護閥門數量將大大增加;二是每棟住宅需分設高低區水泵接合器,數量較多,容易混接,且因減壓閥的單向性及減壓性,低區的水泵接合器僅能供應低區,高區的水泵接合器雖能供應高低區,但因向低區供水時經過減壓閥,壓力被減掉一部分,容易出現壓力不足,無形中增加了供水的能耗。
針對以上問題,筆者結合該項目的具體特點,考慮到最高的三棟建筑分別為29 層、31 層、32 層,筆者試想若能將低區的供水范圍提高至29 層,則小于等于29 層的全部樓棟均僅需低區供水即可滿足要求,需要劃分高低區的僅剩下31 層及32 層的兩棟樓,且該兩棟樓距離較近,管網增加不多,這樣便可以大大的簡化管網,減短管道長度,且對僅需低區供水的樓棟也可以節約住宅公共部位空間,更不必分設高低區水泵接合器。
根據上述想法,筆者試著進行水力分析,首先按方案一的分區思路,地下室設置一套加壓泵組,低區管網通過高區減壓后供給,因低區供水范圍擬劃分至29 層,此時減壓閥后壓力需滿足以下三個條件[3]。
⑴29 層處最不利消火栓靜壓不小于7 米;
⑵主泵動作后最不利消火栓充實水柱滅火壓力要求(即“消規”7.4.12 規定的消火栓栓口動壓不應小于0.35MPa);
⑶閥后壓力不超過1.0MPa,否則需再次分區,失去分區意義。
這么一來,低區最多能供水至約65m 高的樓層(100-35=65,損失暫不計),約21 層,可見按方案一的思路無法滿足設想的“低區劃分至29 層”的要求。
根據以上分析,我們可以發現最大的問題在于減壓閥條件中的第2 點,即減壓閥后壓力需滿足最不利消火栓充實水柱滅火壓力的要求,所以才會導致低區的供水高度無法提高,要想提高低區供水高度,唯有將上述條件中的第二個剔除考慮,室內消火栓系統必須進行合理的設計調整。
針對本工程特點,筆者綜合考慮后提出了“分設高低區泵組,共用高位消防水箱”的設計方案(以下簡稱方案二),相當于將本小區劃分為兩個組團,一個由小于等于29 層的建筑組成(簡稱a 組團),一個由大于29 層的建筑組成(簡稱b 組團,僅26#、27#兩棟),其中a 組團及地下室均采用低區泵組供給,由27#樓屋頂高位消防水箱單獨引一根出水管接至地下室低區消火栓環網;b組團因建筑高度較高,必須分區,為避免低區立管較長并考慮到低區上環網難以設置(因部分立管分設于兩個不同的單元,難以聯通),故26#、27#樓僅將一層劃為低區,其余二層及以上劃為高區,經計算,高位消防水箱距離二層消火栓靜壓已小于1.0MPa(99.8m),可滿足分區要求。具體示意圖如圖3。
按圖3 方式需注意,因高低區共用高位消防水箱,且管網各自獨立,故高位消防需單獨設一出水管接至低區環網并設減壓閥,閥后壓力小于1.0MPa 且可滿足a組團最不利消火栓靜壓要求,即上圖中B 點處靜壓不小于7 米,相當于在a 組團的最高點設置高位消防水箱。

圖3 并聯分區供水示意圖
根據上述示意圖,a 組團最高點29 層消火栓標高為85.9m,故消防水箱出水管減壓閥后壓力至少應大于等于85.9+7=92.9m(按減壓閥安裝高度為0.00),本項目取95m,經復核,地下室消火栓靜壓為99m,可滿足要求。
通過上述兩種方案對比,我們發現第二方案減壓閥后壓力僅需滿足第一方案中的1、3 條件即可,成功剔除掉了減壓閥的第二個要求條件,這樣便大大提高了低區的供水高度,同時,所有采用低區供水的樓棟均只需設一組水泵接合器即可,管網可大大簡化,施工上亦較為簡單。本項目最終采用了方案二即“分設高低區泵組,共用高位消防水箱”的供水系統,并通過施工圖審查及消防部門審核。
綜上,筆者認為該兩種方案各有利弊,實際中應結合具體工程情況進行采用,當小區內大部分為一類高層住宅且高度較高均需要分區時,可采用方案一的常規分區方式,所有需分區的樓棟均分為兩區,在滿足高區最低處消火栓靜壓不超過1.0MPa 的前提下且盡量壓低低區供水層數(即縮短低區立管長度),提高經濟性;
當小區內存在若干種不同樓層高度的高層住宅且各種類數量均勻時,如6 棟17 層、7 棟18 層、6 棟33層,同樣可采用方案一的常規分區方式,只是此時宜將低區劃分至18 層,而不宜再采用壓縮低區供水樓層的做法,這樣所有18 層及以下的樓棟均只需接入低區即可;當小區內存在多種樓層高度的住宅類型時,如本項目的情況,則建議結合方案一二綜合對比分析擇優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