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臺北特約記者 崔明軒
國民黨補選黨主席就職典禮9日舉行,“立委”江啟臣接下當選證書,表示希望自己未來能扮演起承先啟后的角色,促成黨內不同世代的理解與合作。不過他致辭時沒有提及“九二共識”引發島內諸多解讀。
前黨主席補充強調兩岸關系
江啟臣在1300字左右的致辭中稱,選舉的結束就是團結的開始。他表示接下來會廣泛征詢意見,循“世代合作、內造化、數字化”三大方向以最快的速度組建團隊。最后江啟臣談到兩岸關系稱,“我的基本原則,就是堅守中華民國自由民主的制度價值,并力求兩岸和平與共同福祉”。他說,近年因為島內外局勢的快速變化,兩岸曾有的互信基礎確實遭遇重大挑戰,未來需要去重建,“但在此刻,國民黨最重要的是自身的改革再造,我們畢竟得先重新贏得臺灣社會的信任,才能有意義地去談如何拉近兩岸共識”。
臺灣中時電子報9日注意到,江啟臣沒有提及前幾任國民黨主席強調的“九二共識”。而9日一早卸任的代理主席林榮德在致辭時強調兩岸關系是國民黨的優勢,希望新主席運用智慧,化危機為轉機,勿淪為所謂的“拿香跟著民進黨拜”。前黨主席馬英九在致辭時提出四點建議,包括臺灣的全球戰略應該是“親美、和陸和友日”,推動兩岸關系必須依據“中華民國憲法”與“一中各表的九二共識”等。
針對江啟臣就任黨主席,國民黨籍前“立法院長”王金平9日稱,希望新的領導能把國民黨帶到一個突破的境界,重新贏得人民信任期待。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9日稱,她要向江啟臣表達恭賀之意,希望可以攜手防疫。
輿論擔心在兩岸政策上消極
不少臺媒注意到,在國民黨7日黨主席補選結果出爐后,中國共產黨領導人并未像往常一樣致賀電,僅由大陸國臺辦發表談話,希望江啟臣珍惜和維護國共兩黨“堅持九二共識、反對臺獨”的政治基礎。
臺灣《旺報》9日援引大陸涉臺人士的分析稱,江啟臣對“九二共識”的態度一直不是很積極,如果之后能有更正面的表述,還是有很多互動機會。該涉臺人士說,他們仔細看江啟臣的當選感言,注意到諸如“謹記國父孫中山先生三民主義核心創黨理念,成為落實民主、接地氣,捍衛中華民國、振興中華民族的政黨”的表述,“但他必須講出來,孫中山的創黨理念是什么?中華民國憲法的精神是什么?否則豈不跟蔡英文2016年的就職演說一樣?”
分析稱,兩岸因防疫加上先前“國安五法”修正、“反滲透法”實施,大陸涉臺政界與學界都非常憂心國民黨對于扮演促進兩岸關系正向發展的角色變得十分消極。閩南師范大學閩南文化研究院臺灣研究所所長安拴虎在接受臺媒采訪時說,國民黨在“大選”中失利,在兩岸關系低迷的大背景下成為民進黨操弄“泛獨化”民意的犧牲品。他直言國民黨若“去中國化”,無異于飲鴆止渴,最終將導致全黨分裂;只有重拾“國統綱領”,才能于兩岸折沖中立于不敗之地。淡江大學大陸所榮譽教授趙春山撰文稱,江啟臣面臨的最大挑戰是國共關系,兩岸政策曾是國民黨的強項,江應在島內取得發言地位,并借此修補與對岸的關系。
過渡黨主席任務很艱巨
就黨內改造來講,江啟臣也是壓力重重。8日,江啟臣前往大甲鎮瀾宮參拜,30多名青壯派民意代表陪同,展現藍營團結氣勢。不過包括新北、臺中、宜蘭和苗栗等縣市地方黨部主委都先后請辭,成為江上任后首要必須面對的重要課題。辭意堅決的新北市黨部主委李干龍說,他雖愿意協助,但不會再是以主委身份。臺北市黨部主委黃呂錦茹等人也都遞交辭呈。
“江啟臣沒有權位只有重擔”,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助理研究員陳冠安9日撰文稱,國民黨內積重惡習、兩岸困境、組織崩盤、輿論弱勢、財務拮據與青年斷層等問題環環相扣,要如何帶領這個支持率不到兩成的百年老黨重振,便是江啟臣未來1年兩個月任期的唯一任務。文章最后說,國民黨的改革不是一黨事務,而將是臺灣如何迎接兩岸10年動蕩的關鍵。
“大華網絡報”刊登題為“過渡黨主席更加責艱任巨”的評論稱,按照國民黨規定,江啟臣只是接續先前辭職的吳敦義的任期,如果他在短暫任期內表現杰出,很可能連任,進而成為2024年“大選”候選人;但他如果任內乏善可陳,很可能僅是個過渡黨主席。▲
環球時報2020-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