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田博

不久前,一部名為《多哥》的電影在美國上映,這是根據真實歷史事件改編而成的,故事原型就是充滿了傳奇色彩的1925年阿拉斯加雪橇犬藥品接力事件。
阿拉斯加是美國面積最大的州,遠離美國本土。1910年,阿拉斯加掀起淘金熱。來自美國各地的淘金者以及各礦業公司的礦工們蜂擁而至,在阿拉斯加的內陸修建起了一個個據點,諾姆鎮就是其中一個。冬季漫長而寒冷的阿拉斯加降雪量很大,交通非常不便。狗拉雪橇是當地最常用的交通工具。阿拉斯加雪橇犬是常見的雪橇犬種類之一,它們的外形和西伯利亞雪橇犬(即俗稱的哈士奇)非常相似,但體型更大,體力更充沛。很早的時候,它們就被阿拉斯加和加拿大北部的原住民馴化,除了拉雪橇之外還可以當獵犬,甚至可以圍獵棕熊和海豹。
1925年,阿拉斯加的冬季風暴比往常都要強烈,這場風暴讓通往諾姆鎮的航道提前上了凍,一艘前往該鎮的貨船被迫中途返航。諾姆鎮大約幾百戶人家,千余人,各種生活設施倒還算完備,得知貨船返航,小鎮的大部分居民們雖然有點失望,倒也沒有特別的驚慌。但一位名叫維爾徹的醫生卻憂心忡忡,因為鎮上醫院里有很多孩子病倒了,他懷疑是可怕的傳染病白喉。
白喉是一種可以致命的傳染病,被稱為兒童殺手。全球每年都有不少兒童因此死亡。在1921年,美國受感染的人數就有20多萬。如果不及時加以控制,不僅患者會死亡,他們身邊的人也會被傳染。治療白喉病,需要用到特殊的抗毒素和血清,而在入冬之前,諾姆鎮醫院的抗毒素和血清就用完了。當時維爾徹醫生給阿拉斯加領地政府發去了電報,讓他們向諾姆鎮運送一些抗毒素和血清過來備用,沒想到提前到來的冬季風暴讓航路阻斷,那艘返航貨輪上的物資里,就包括了他預訂的藥品。
維爾徹醫生急忙把事情向當地政府匯報。根據他的推算,如果在兩周之內找不到足夠的抗毒素和血清,一旦疫情失控,后果將不堪設想。他們于是立即向附近的城鎮求援,然而附近那些小鎮也沒有足夠的藥品。最終,阿拉斯加鐵路公司的一家附屬醫院傳來了好消息,他們有抗毒素和血清,但那里距離諾姆有1000多公里。而當時到處都一片冰雪,唯一能用的飛機也因發動機被凍住無法發動。人們能依靠的交通工具只剩下雪橇犬了。
如何在兩周之內穿越冬季風暴將這
些救命的藥品送到諾姆,成了一個難題。激烈討論之后,人們想到,可以先用鐵路將藥品運到距離諾姆最近的位置,然后派出技術最高超的橇夫,通過接力傳遞的方式,將藥品通過埃迪塔拉德小徑的支線送往諾姆。但即便如此,狗拉雪橇按照正常速度也需要至少二三十天才能完成。就在大家猶豫不決的時候,諾姆鎮的白喉病開始蔓延,藥品必須要盡快送到。為了拯救小鎮居民的生命,最后人們決定把這條路進行區域劃分,由幾個雪橇隊接力完成。
就這樣,阿拉斯加乃至美國歷史上最偉大的一次和時間賽跑的狗拉雪橇接力傳遞開始了。先是橇夫駕著雪橇犬趕往醫院取藥,接到藥品后又快速奔入風暴中。此前,諾姆鎮就向沿線的村落和據點發去了電報,當地人都知道了諾姆鎮的緊急情況。于是,沿途的人們都為這些可敬的橇夫們敞開了大門,給他們和雪橇犬提供食物、熱水以及休息的地方。
拼盡全力的橇夫終于到了交接處,下一位橇夫已經在那里等候了。他接過藥品,繼續疾馳而去。就這樣,在20位橇夫以及150條雪橇犬的努力下,原本在夏天都要花25天才能走完的路程,在冬季風暴中,只用了五天半的時間。2月2日,最后一位橇夫將雪橇穩穩地停在了諾姆鎮醫院,救命的藥品終于送到了。
這些來之不易的藥品成功將諾姆鎮的白喉疫情控制了下來。而這一場狗拉雪橇的接力被譽為“阿拉斯加奇跡”。奔跑的雪橇犬們也因此一舉成名,后來當地人訓練的雪橇犬在二戰中還被招進美軍,編入了駐守格陵蘭島的極地救援隊?!▓D為接力的橇夫和雪橇犬。)
環球時報2020-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