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渝明 耿曉帆 羅超 陳虹橋
摘 要:大學是我國教育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承擔著為社會輸送優秀人才的任務,國家在大學建設上投入了大量的資源。在校大學生是我國未來發展的基石,他們的素質教育尤為重要,對整個社會都有深遠的影響。近年來,各所大學的知識文化教育不斷加強,但是對思想道德素質、身體素質等方面卻缺乏重視,本文對提升在校大學生綜合素質的方法進行了討論。
關鍵詞:綜合素質培養;社會實踐活動;校園文化
培養學生綜合素質,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一直是教育改革的重點方向,在校大學生畢業后就要進入社會,他們的綜合素質培養尤為重要,關乎著在校大學生對社會生活和工作的適應程度。因此,對提升在校大學生綜合素質的方法進行深入研究,并不斷優化與穿心,具有重要意義。
一、在校大學生綜合素質的內涵
近年來,我國正在推行教育改革,對于大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尤為重視。在校大學生的綜合素質主要包括幾點,分別是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身心素質。思想道德素質是學生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的一種體現,決定著學生的行為邏輯和與人溝通交流的方法,影響著大學生對朋友、家庭、社會、國家、民族等方面的態度和立場。在個體與個體、個體與集體的關系中,思想道德素質能夠反映一個人的品質,決定其他人對自己的看法。思想道德素質中還包含法律素質,反映著大學生對法律知識的認知和對法律的敬畏程度。科學文化素質是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包含專業文化素質和非專業文化素質。專業文化素質反映著大學生對本專業基礎知識、基礎技能的掌握程度,是否具有嚴謹的思維邏輯,以及自主學習,融會貫通的能力。非專業文化素質是指大學生對文學、歷史、社會、政治、文化、藝術等方面的掌握程度,反映著大學生的知識結構,以及是否具有良好的文化修養和文化視野。身心素質包括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身體素質指學生的身體能力、運動能力、反應能力,能否適應正常的工作和生活。心理素質反映著大學生的社交能力、溝通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和對環境的適應能力,心理素質關乎著學生能否適應社會生活,能否保持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目前,許多大學都將精力投入到了學生科學文化素質的培養上,而對思想道德素質和身心素質缺乏缺乏培養,導致部分學生發展不平衡,適應能力不強,無法適應未來的工作和生活。因此,需要對提升在校大學生綜合素質的方法進行深入研究與分析。
二、提升在學大學生綜合素質的方法
(一)加強對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視程度
想要提高答學生的道德素質,大學應該加強對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視程度,要發揮思想政治教育對學生的引導作用。在安排文化課程之余,大學也要增加思想政治教育的課程數,為學生講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價值觀,讓學生了解新時代下,黨的基本路線和政策,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堅定學生的政治立場。在思想政治教育課上,教師要結合實時,圍繞著和諧、平等、法治、富強、民主、敬業等方面進行講解,提高在校大學生的政治覺悟,讓在校大學生深刻了解到自身與社會、與國家的關系。同時大學思想政治教育課程也要改變灌輸式的傳統教學方法,利用互利網和信息技術,采用影像、圖片、文字多種形式的教學素材,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思想政治教師也可以引用討論法、探究法、社會調查法、案例法等多種教學方法,比如對社會熱點事件或一些不良風氣進行分析,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進行討論,分析這些事件的影響,看清問題,明辨是非,鼓勵學生發表自己的看法,從而加深他們的印象[1]。多樣性的教學方法能更好的吸引學生注意力,互相討論能加深學生對于事件的理解和認知,可以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更加重視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質。另外,思想政治教育不能局限于課堂,教師應該帶領學生積極參與社會實踐,比如去敬老院照顧老人,在學校內打掃衛生等,在實踐中培養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法律素質也是思想道德素質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大學應該與實際法律案件相結合,積極展開譜法活動,提高學生的法律意識。
(二)大力發展校園文化
環境對人有著巨大的影響,大學只有大力發展校園文化,才能有助于培養在校大學生的綜合素質。校園文化是大學理念、大學精神、大學傳統的一種外在體現,對在校大學生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大學要積極開展運動會,要求每個班級都必須參加,發揚體育精神,引導學生積極展開鍛煉,提升自身的身體素質。也可以組織籃球比賽、足球比賽、拔河比賽等,激發學生的競爭意識,提高學生參加體育活動的熱情[2]。大學還要定期舉辦校園晚會等文體活動,給所有學生一個展示自我的舞臺,或者開展詩歌比賽、演講比賽,并在全校范圍內宣傳,開發學生舞蹈、表演、演講等方面的興趣,促進學生提高自身的文化修養。另外,大學要重視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要設有專門的心理咨詢部門,對學生進行心理疏導,解決學生的心理問題,鼓勵學生多與別人進行溝通,保持學生心態積極樂觀,培養學生自尊、自愛、自律、自強的心理素質,提高在校大學生的環境適應能力。
結論
在校大學生是國家發展的棟梁,將會在各個行業發揮自身的作用,因此培養在校大學生綜合素質尤為重要。大學要加強對思想政治教育課程的重視程度,帶領學生積極參加社會實踐,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大學也要大力發展校園文化,積極舉辦運動會、文化晚會、詩詞大會等文體活動,提高學生的文化修養。
參考文獻:
[1]鄭凱航,楊翔宇.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政教育的深度融合[J].繼續教育研究,2020,(4):92-95.
[2]張夸夸,翁異靜,蔣炳蔚.當代大學生行為內驅力影響機制研究 ——基于浙江省5所高校的調查數據[J].統計與管理,2020,35(8):122-128.
作者簡介:
宋渝明 1999.07 男,籍貫:四川閬中,職稱和學歷:本科,研究方向或專業:經濟學。
(海口經濟學院 ?海南 ?海口 ?570000)